第三部分科學革命(1 / 3)

第三部分科學革命

歐洲:迎來曙光——科學革命前夜的社會大變革

前麵我們已經說到,在中世紀的後期,歐洲的學術已有複興的跡象,主要標誌為羅吉爾·培根的實驗科學思想、大學的創立以及經院哲學的衰落。而在政治權力鬥爭中,著名的唯名論者奧卡姆從教皇的監獄脫逃,投奔德意誌皇帝路德維希,並得到保護,也說明教會大一統的局麵已被打破。歐洲已頗有山雨欲來之勢。正是在這種形勢下,一場席卷歐洲的社會大變革就此拉開帷幕。

文藝複興

十字軍攻打耶路撒冷

文藝複興,是指14—16世紀反映西歐各國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要求的思想、文化活動。起始於意大利,最後擴散到德國、英國、法國、荷蘭和西班牙等地。“文藝複興”的概念在14—16世紀時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義學者所使用,該詞的原意為“再生”的意思。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卻衰敗湮沒,直到14世紀以後才獲得“再生”與“複興”。因此,文藝複興著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為師的一麵。當然它並非單純的古典複興,實際上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創造,是科學、文學和藝術的普遍高漲。

文藝複興所要“再生”的是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文化。它們原本是歐洲文化的老祖宗。然而,經過羅馬帝國後期的破壞和中世紀的黑暗時代之後,歐洲人就如同一群失憶症患者,把老祖宗的東西忘得幹幹淨淨。他們似乎重新回到了蠻荒時代。後來,還是一場前後持續了二百年的征戰,使他們從他們的對手阿拉伯人那裏重新找回了老祖宗的東西。因此,若要了解文藝複興運動的來龍去脈,還得從這場征戰說起。

歐洲人重新發現古希臘——十字軍東征

公元11世紀早期,來自亞洲荒野韃靼部落的突厥人成為了西亞伊斯蘭國家的主宰,並將整個小亞細亞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奪走,切斷了東西貿易。十字軍士兵們在耶路撒冷耶酥墓入口的石柱與刻下的十字架

菲波那齊將0引入西歐東羅馬帝國皇帝向西方的基督徒求救,並說一旦突厥人占領君士坦丁堡,歐洲也將受到嚴重的威脅。

當時,西歐天主教會、封建統治者和意大利的富商在東方有共同的利益。於是,他們就有意誇張地向歐洲人描述了異教徒在東方蹂躪聖地的駭人聽聞的恐怖景象,又描繪了一幅那裏遍地牛奶和蜂蜜的美妙圖景。全歐洲群情激昂。一陣宗教狂熱席卷了歐洲。歐洲基督徒和破落騎士自發組織起來,向東進發,要將巴勒斯坦從突厥人手裏拯救出來,這就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由於他們身綴十字標記,故稱十字軍。後來又分別由教皇和封建國王組織了七次十字軍東征。雖然有的時候開始也取得一些勝利,但最終八次十字軍東征都以失敗告終。前後持續時間達200年。

十字軍東征從軍事上最終是失敗的,但它對西歐社會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東西方之間的商業活動日益頻繁,近東地區的貿易成為西歐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促進了造船技術的發展。生產水平較低的西歐,通過各種渠道從東方引進先進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封建主和市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東方的影響。據記載,是自十字軍東征之後,西歐人才開始變得講究沐浴和理發。更重要的是,歐洲人在十字軍東征中開闊了眼界,獲得了文化思想上的寶貴財富。

十字軍從東方不僅帶回了阿拉伯人先進的科學,中國人的四大發明,而且帶回了古希臘人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的文獻。通過翻譯這些文獻,歐洲人被古希臘的科學文化驚呆了,他們發現了這個大陸曾經擁有但後來被遺忘了的文明。老祖宗的東西竟被埋沒了一千多年。這樣,亞裏士多德和柏拉圖這些古希臘哲人的思想,歐幾裏德和托勒密這些科學巨匠們的科學成就,開始為歐洲人所熟悉。這些成為了歐洲文藝複興的直接思想源泉。

人文主義

文藝複興是歐洲從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轉變時期的反封建、反教會神權的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代表歐洲近代資本主義文明的最初發展階段。恩格斯評價文藝複興是“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作為這種社會大變革標誌的就是與宗教神學相對立的“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它是文藝複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一種資產階級的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