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精典範例
勤用左手可增強記憶力
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談家幀等曾撰文指出,應該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的工具和方法,利用一切潛在的人體機能,去開發人的潛力。開發大腦,充分利用大腦的功能,培養更多的創造型人才,無疑是新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對策。
中學生正處於成長發育時期,他們精力充沛,求知欲強,好學向上,怎樣科學地開發大腦,提高思維能力,增加記憶力,開發創造力,對於個人的成才至關重要。
人的大腦,從上麵看呈球形,從前到後有一矢狀縫隙,將大腦分成兩半,位於右側的叫大腦右半球,位於左側的叫大腦左半球。兩個半球由一種叫做胼胝體的腦組織聯接著。
人的12對腦神經(司理視。聽。嗅、表情、吞咽等功能)在腦中是交叉排列的,而且大腦右半球發出的神經支配左半身和左側上下肢,左半球發出的神經則支配右半身和右側上下肢。所以,習慣用右手的人,可使大腦的左半球得到鍛煉,習慣用左手的人,則可使大腦右半球得到鍛煉。
一般來說,大腦左半球的功能偏重於負責理性認識,例如推理。分析問題、書寫。講話、閱讀等。都是由大腦左半球指揮的,所以醫學上稱之為“主側半球”,也叫“優勢半球”,或稱為“理性的腦”。而大腦右半球的功能,據醫學家認為,偏重於負責感性認識,例如音樂、詩歌、戲劇。美術、空間幾何圖形的識別和距離感覺等,都是由大腦右半球主管的,所以醫學上稱之為“從屬半球”,或稱“感性的腦”。
如果是左腦功能較強的人,那麼他們將來可能在科學、理論、語言、社會工作等方麵更有前途,顯現出聰明才智;如果是右腦功能較強的人,那麼他們將來可能在藝術、體育、建築業、醫學等方麵更有前途並取得成就。
然而,大腦這兩個半球的分工,不是絕對的,二者有著緊密的工作聯係。
習慣用右手的人,如果能經常地有意識地多用左手和左腳,就能加強大腦兩半球的協調,從而提高腦的功效,增強記憶力。
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曾經指出:“隻有當大腦右半球也充分利用時,這個人才最有創造力。”因此,他指出,要教會人們正確地使用大腦,不僅要訓練左半球,也要訓練右半球。這就是說,習慣用右手的人,要注意使用左手,例如練習左手書寫,經常做左半身單側體操,日常生活中多用左手等。
調節情緒可增強記憶
良好的情緒可激發腦肽的釋放,生理學家認為腦肽是記憶學習的關鍵動力。而興趣則是使人精神振奮,積極樂觀,起到調節情緒的作用。當你不順心的時候,當你心緒煩躁的時候,忽然從收音機裏傳來了幽默風趣的相聲,你會不知不覺地被逗樂了,這是直接興趣對情緒的調節。你在工作中遇困難、情緒低落、信心不足的時候,隻要是想起自己所做工作的意義,便會鼓足勇氣,無論如何也得想辦法克服困難,這就是間接興趣對情緒的調節。
由此可見,提高記憶效率的要素之一是興趣。對某學科、某識記材料的興趣,可在大腦皮層中形成興奮優勢中心,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去挖掘內在的潛力。把記憶當作一件有趣的事,識記效果就會明顯提高。興趣可以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對記憶產生促進作用;興趣有助於信息的保持,有效地減慢遺忘的速度。
因此,在記憶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興趣或使識記材料變得有趣味,是增強記憶力的關鍵環節之一,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愛因斯坦學小提琴時體會到:渴望著把異常優美的樂曲表達出來,就逼著自己提高演奏技巧,對那些枯燥的樂譜也就容易記住了。他認為,“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過責任感。下麵介紹一些這方麵的記憶方法,讀者可以借鑒並創造出適合自己特點的方法來。
避免在空腹或飽腹時記憶
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吃飽飯之後,胃部的活動旺盛,腦部與全身的活動反而會遲緩。當腦細胞的活動遲緩時,記憶力就會降低,但是等到胃部的活動減緩,血液重新由胃向腦部回流時,便是記憶的最佳時機了,所以,在飯後最好稍微休息一下,如此不但有助於精力的貯存,對增強記憶力也大有幫助。空腹時的情形也一樣,動物在饑餓的時候,全身會失去平衡,注意力會降低,人類也一樣,肚子餓的時候,也是記憶力最糟的時候。有些人認為,為了記憶而特別去填飽肚子,實在太浪費時間了。但是空腹時對記憶沒有什麼好處。總之不論空腹或飽腹,都同樣會妨礙記憶。所以,常“開夜車”的人,如果能抽出一點吃宵夜和休息的時間,其他的時間就集中於書本裏,相信必定能提高記憶的效率。
在睡眠不足時記憶不牢
許多學生在複習時,由於覺得時間相當寶貴,因此睡覺都不敢多睡,怕浪費時間。由於睡眠不足,大腦昏昏沉沉,因而睡眼惺鬆地去閱讀、去記憶,其效果則非常差。
舉個例子,如果不熬夜記下了5件事情,然後去睡覺,睡眠中可能忘記了1件,到第二天早晨卻還記得4件;而如整夜熬著去記下10件事情,但因為沒有睡覺而忘了8件事情,結果隻剩下2件事還記得,這自然是得不償失。
美國心理學家金肯斯與達登堡實驗發現:記憶事物後立即睡覺的兩個小時內,所記憶的事物會逐漸被遺忘,可是,兩個小時之後,便不會繼續遺忘。如果記憶事物後一直不睡,則所記憶的事物將會不斷遺忘,即使過了8個小時,遺忘的速度仍會繼續進行。
考試前的緊張不安是每個人都曾有過的經驗,如果緊張地情緒足以妨礙睡眠,你就可以對自己說:“睡眠能幫助記憶,睡一覺後成績會比別人更好。”以類似的話來暗示自己,將會使自己安心人睡。
當遇到得盡快把某些東西記住的緊急情況時,就會忽然湧出無數精力,一口氣就記下了大量的東西,但是效果往往並不理想。這是因為,連續記憶類似的內容過久,會使記憶力銳降。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都會焦急地想:“為什麼會記不住呢?’殊不知這種焦急的心理會使記憶的效率更降低。
法國的記憶研究家佛哥特曾請一位有名的記憶術專家研究記憶量和記憶時間彼此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如果記憶量增至原來的2倍,則記憶所需的時間是原來的4倍;如果記憶量增至原來的3倍,時間就要增至原來的9倍。換句話說,就是記憶的時間和記憶的量成平方比關係。當然,這些專家們或許有其獨特的計算法,不可以這個實驗論斷一切,但一般說來,如果記憶量增至原來的2—3倍時,所耗費的時間至少增至原來的4—5倍。
早上醒來起床前的時間便於記憶
如果半夜醒來後不想睡覺了,那就不要逼著自己睡,因為越逼越睡不著,這時候,應該坐起來複習當天必須記憶的內容,使記憶增強。一般來說,在記憶後9小時內複習,能夠增強記憶,而且複習的時間越早,效果越好,睡眠3小時後醒來正是複習功課的最好時機。當然,如果半夜刻意起來看書,那就不太好了,因為每天這樣會導致睡眠不足,會影響第二天上課。
考試時,常會發生這種事,明明前一天晚上已經充分準備好了,早晨去考試,一看到發下來的卷子時,自己卻怎麼也想不起答案來。
關於遺忘率,德國心理學家艾賓赫斯做過這樣的實驗:完全記住的東西在20分鍾後,有42%已經忘掉;l小時後遺忘率達56%;9小時後則達64%。也就是說,要是把已記住的東西放下不管,隻要半個晚上就會忘得差不多了。當然艾氏的這個實驗是將一些無意義的文字排列在一起做的,如果是有意義的文字,遺忘率會低一點,但在基本原則上,人的記憶有遺忘的傾向是絕對不會錯的。因此,為了保持記憶,就非得在遺忘率尚未達到很高值時再給予新的刺激不可。
因此,早上醒來,如果還不到起床時間,最好再複習一下昨夜所記的東西,睡眠中雖然記憶痕跡會逐漸消失,但是,隻要能在第二天考試之前,再稍微複習一下昨夜所讀的重點,就能立刻喚起昨夜的記憶,使你能從容地應付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