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提高記憶力的常規訓練(1 / 3)

第一章提高記憶力的常規訓練

把記憶內容串起來記

利用新奇形象聯想法要把要記的10個、20個甚至上百個事物串聯起來,其中每個事物都像鎖鏈上的一個環,環環相連。這樣環環相連的記憶方法,稱為“連鎖記憶法”。例如說甲、乙、丙、丁四件事,那麼第一步是把甲與乙聯係在一起作新奇聯想,接著又聯想到乙與丙,再聯想丙與丁。在回憶時,隻要記起甲就能回憶乙,乙又與丙有聯,因而丙也被回憶出來,再帶出丁。

采用連鎖記憶法,把毫無聯係的內容串起來後,一口氣可以記憶幾十個,上百個,不但“記”與“憶”快速,而且大腦負擔輕鬆。

例如,我們打算記憶10件毫無關係的事情,不過可以不限於名詞:飛機、樹木、信封、耳環、水桶、唱歌、籃球、臘腸、星星、鼻子。要是逐個記憶,當然不是件簡單的事。但是,通過記憶鏈的聯想方法,就容易記牢。最好采用離奇的聯想,聯想步驟如下:

1.把飛機和樹木通過聯想聯係起來,可以想象這樣的景象:巨大的樹木就猶如一架大型飛機在空中飛翔。

2.再由樹木聯想到信封,無數像信封樣的果實掛滿了枝頭(或巨大的信封中裝有樹木)。

必須讓事物形象地在腦中浮現。即使是百分之一秒那樣短的時間也好,最主要的,是要使聯想到的事物形成清楚而穩定的形象,以便使極清楚的形象在決定性的瞬間出現在腦海中。千萬注意,別把思路弄亂了。

3.由信封想到耳環,當打開信封時,無數耳環朝自己的臉上飛來,或把信封作為耳環戴在自己的耳朵上。

4.再聯想水桶,想象耳環下掛著巨大的水桶。

5.接下來是“唱歌”。想象巨大的木桶張開大嘴在唱歌,或想象自己頭戴水桶在唱歌。

6然後是籃球。想象所唱的歌是由籃球寫成的。7.由籃球聯想到臘腸。想象臘腸在打籃球,或者想象籃球運動員用臘腸作為球進行比賽。

8.聯想星星,把天空中的星星想象為大臘腸。

9.最後聯想到鼻子,想象星星長著巨大的鼻子。

通過這樣的聯想,就把10件事物聯係起來了。當然這裏的聯想有點麻煩。一旦習慣之後,在10秒鍾內就能聯想完畢。隻有第一個“飛機”沒有聯想物,需要稍費點力氣。但隻要想起飛機,後麵的就能想起來。飛機——樹木——信封——耳環——水桶——唱歌——籃球——臘腸——星星——鼻子。

學習中利用連鎖記憶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地理課時,記東北三省九大工業——鋼鐵、石油、煤炭、森林、造紙、化學、機電、汽車製造、機械製造,用如下一串連鎖:

1.鋼鐵--石油:以鐵水為鋼鐵工作的代表形象,想象到通紅的鐵水一流出來就變成烏黑的石油。2.石油--煤炭;石油流到某處就凝結成煤炭。

3.煤炭--森林:凝結成的煤炭上突然長出大樹來(大樹代表森林工業)。4.森林--造紙:大樹上麵長著的不是樹葉,而是一片片紙。5.造紙--化學:紙上畫著一個試管(試管代表化學工業)。6.化學--機電:試管裏裝有一台大型發電機。7.機電--汽車將發電機從試管裏拖出來。8.汽車製造--機械製造:汽車一下子撞到大車床上(大車床可以來代表機械製造)。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連鎖法,要記住九大工業所需時間很短。

運用優選法快速記憶

大家都知道“優選法”吧?這個由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明的優選法曾經風靡全國,幾乎達到了人人皆知的程度。優選法可能應用在各行各業,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地安排實驗,在較短的時間內找到合理的配方、合適的條件與最佳的途徑。選擇記憶法就是根據這個原理歸納的。它的含義是:在記憶領域裏進行優選,即把最需要的、最實用的材料輸人大腦,並編碼儲存,以使記憶效果更加突出。

選擇記憶法是治學所麵臨的形勢的需要。近幾年科學技術發展十分迅速,“第三次浪潮”席卷全球。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現在有科技期刊35000多種,每年發表的蘊含新知識的科學論文約有500多萬篇,每年登記的發明創造有30多萬件。在這信息爆炸、知識翻番的形勢下,選擇記憶法作為一種重要的記憶方式不能不被人們廣泛采用。麵對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書籍應該怎麼辦?隻有選擇!

俗話說,讀書有舍才有得,泛覽莫若一精。說的也是選擇。愛因斯坦的傳記中記載了這位大科學家的治學方法: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損害記憶要點的一切。他注意記憶的是真正帶有根本性的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是那些可有可無的廣博知識。周恩來同誌在治學中也非常注意選擇。他在《我的修養要則》中闡述了這樣的觀點:“加強學習,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當代語言學家呂叔湘說:“我們各門學科都有一些基本的知識要記住,基本公式、規律要記住,這是不錯的,但是,不是所有的七零八碎的繁瑣的東西都要記住。書上都寫著在哪裏,那時候你去查一查就行了。”可見,讀書必須有選擇,記憶也必須有選擇。

讀書和記憶沒有選擇就沒有收獲。朱熹曾經說過:“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咽,終不知味也。”這話是有道理的。貪多嚼不爛,饕餐之徒不但不能健身,說不定還要得胃病呢!

一、確定目標

首先要確立學習或記憶的,然後再相應地選擇多種書刊資料。最好請專家、學者、教師開個書目,對目標所及的書刊資料精中選精、優中選優,特別是不要遺漏那些代表或反映本專業最新科研成果的資料。

二、弄清關係

治學者要弄清知識結構之間的關係,以主攻專業為骨架的知識結構網絡,圍繞主攻專業建設自己獨特的知識體係,以便有主有次、有詳有略、有長線有短線地選擇學習、記憶的材料。

三、提煉重點

記憶中要善於抓住材料中最有價值的精髓,一本書也好,一篇文章也罷,往往隻有一條主線、一個主題、幾段精彩的論述,一些必須記住的重點,其餘的隻是起烘托或輔助作用。因此,必須牢牢地抓住重點部分,提綱挈領。

四、廣博鑽研

學習記憶不但要專,而且要博,這一點表麵看來互相矛盾,其實不然。“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博大才能精深,精深是建立在博大基礎上的,沒有廣博就談不到精深。知識越是高度分化、高度綜合,就越要求治學者廣博取、提煉升華,隻有這樣才能鞏固專業知識。

前蘇聯作家巴烏斯托夫斯基說:“記憶,好像是一個神話裏的篩子,篩去垃圾,卻保留了金沙。”讓我們用選擇記憶法這個神奇的篩子,不斷篩選知識的金沙吧。

讓色彩幫你記憶

“赤、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我們不僅在雨的彩虹中能夠看到,在肥皂泡中、在棱鏡中都可以看到,但無論這種現象出現的場合怎樣,有一點是共同的,哪就是來自於光線的折射。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光線的折射會產生這七種顏色,並且色彩間的搭配是有規律的,正因為有這種現象,美麗的大自然才多彩多姿,畫家才能運用它描繪出精美的畫卷,服裝設計師才能夠設計出豔麗的服裝。人們常說:“紅配黃亮堂堂,紅配紫惡心死。”這說明人們已經在實踐中總結出色彩搭配的一般規律了。特別是畫家,他們用紅黃藍三原色就可以搭配出各種不同的顏色,從而繪製出色彩各異的美麗圖畫。實際上隻要一提到“色彩”兩個字的時候,人們的頭腦中反映出來的並不是什麼單個的顏色,而是各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的美麗圖案,這就是給我們運用色彩之間的搭配規律來為記憶服務,提供了可以探索的途徑。

一、色彩與形象記憶

比如,在形象聯想中,要想物象清晰,首先是物象色彩要鮮明,要想使某一個事物奇特,也首先要使色彩奇特。可見,形象聯想與色彩之間的關係也是很密切的,如果運用得好就會增強聯想記憶的效果。

我們先來看物象。物象就是事物的形象。人們在進行形象聯想的時候,首先要在大腦中浮現出事物的形象,並想象這些形象是掛在屏幕上的。提到屏幕可能人們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彩色電視的效果要比黑白電視好得多,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為它是彩色的。由此可以看出,色彩能使物象更鮮明。更吸引人並使人難忘。所以,人們在進行聯想記憶的時候,盡量要給物象塗上鮮明的色彩,便於記憶的“抓鉤”能夠牢固地把物象抓住並“撈”起來,使物象在聯想的自由王國裏盡情地馳騁。不過,在聯想的時候如果我們僅僅滿足於物象的鮮明還是不夠的,還應該使物象奇特起來,因為“奇特是記憶的秘訣。”奇特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反映在人們頭腦中物象的首要奇特之處還是色彩。比如,當您看到外國人的時候,使您感到最明顯的“奇特”之處還是膚色、眼睛的顏色、服飾的顏色等。從人們接收記憶信息的器官來劃分,記憶有視覺型、聽覺型、運動型、混合型四種,但大多數人是屬於視覺型的,每個人的記憶一般也主要依靠視覺,盡管都是物象浮現在頭腦中,但都是憑借想象中的視覺來記憶的。所以,人們在進行聯想的時候,如果物象與色彩有關,那麼你不但應該使物象的色彩鮮明,而且應該使物象的色彩奇特。所謂“色彩的奇特”是指物象的色彩特別鮮明,對比強烈,並不是指各種色彩毫無“原則”地混雜,不倫不類。有些色彩是混合色的,比如“肥皂”的顏色,一般人很難說準它到底是什麼顏色的,它給你的印象本身就是模糊的,你也就很難記住它的物象,這就給記憶帶來了障礙。

所以人們在聯想的時候,要盡量給物象塗上鮮明的並且是你最喜歡的顏色。

比如,當記憶“高樓、旗幟、陽光、大樹”這幾個詞的時候,就可以這樣聯:“一幢白色的高樓下麵插著一麵紅色的旗幟,在金黃色的陽光照耀下,旗杆變成了一棵鬱鬱蔥蔥(翠綠)的大樹。”在上麵的聯想中,人為地給“高樓、旗幟、陽光、大樹”分別塗上了“白、紅、金黃、翠綠”等鮮豔的色彩,這樣呈現在頭腦中的物象就是彩色的了,會給您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因而增強記憶的效果。所以,在聯想時如果要給物象塗上色彩,就必須遵循“鮮明”這一原則。

二、色彩與標識記憶

在學習中應用色彩來記憶更是屢見不鮮。如讀書的時候,人們都習慣於用筆在關鍵的句子上邊劃上線,有的還做書頭筆記,這樣既便於劃出重點又有利於記憶。實驗告訴我們,劃線的方式不一致,達到的記憶效果顯然也不一樣。筆者曾做過這樣的實驗:

在讀一本書或一篇文章的時候,前半部分沒有任何標記,而後半部分則分別用藍、紅筆做標記,並且標記的方式也不一致,藍色筆隻在關鍵性的句子下麵劃一單橫線,而紅色的筆則在不同的關鍵性的句子或詞下麵分別劃上單紅線。雙橫線、波浪線、圓點等符號。

實驗的結果發現,當嚐試回憶或者第二次重讀的時候,沒做標記的那部分記憶得比較模糊,抓不住重點,用藍色筆做標記的那部分,就比沒做標記的這部分記憶效果好,而運用紅筆做標記的這部分,要比用藍色筆做標記的部分記憶效果還要好。這是因為不同色彩所致。不同色彩的對比使物象更鮮明了,顯現在腦際裏的圖象也更清晰了,所以便於記憶。

我們除了運用紅筆來做各種各樣的標記之外,其他顏色較鮮豔的(如黃、綠等)也可適當選用。因為我們的記憶材料本身沒有任何“奇特”之處,為了增進記憶的效果,我們就應該在記憶材料的背景上創設“奇特”的記憶環境,使記憶的材料與奇特的背景發生聯係,這就人為地給記憶材料增添了“奇特”的色彩。我們很有必要在記憶材料的景上做點文章。不僅是各種符號要奇特,更主要的是色彩搭配要奇特。但也一定要注意,在記憶材料的背景上創設奇特環境的時候,一定不要太複雜,應該是簡明清晰,色彩對比強烈,否則就容易使記憶材料複雜化而影響記憶。

而且,由於色彩與影響記憶力因素之一的情感也是有聯係的,當人們運用色彩記憶法的時候,盡量給浮現出的物象塗上你自己所喜愛的色彩,這樣有利於調動你自己的積極思維,有利於增進記憶。

利用錄音刺激大腦記憶

讀者中大部分個人或家庭都有錄音機,錄音機放出的聲音與聽慣了的音色不同,能給大腦以新的刺激,為此,我們利用錄音的方法來強化記憶是很有必要的。下麵介紹幾種錄音的方法:

一、重複法

讀者們知道,朗讀是一種很好的記憶方法,而且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不出聲地默記,容易精神分散,盡管眼睜睜地盯著要記的材料,可不知什麼時候,頭腦中就在想其他無關的事情了。當然,長時間反複朗讀材料,畢竟是不輕鬆的。況且,朗讀又需要相應的環境。部分讀者中家裏人口多,住房又較窄,老人要靜,孩子好閑,能朗讀得出來嗎?夜靜更深,在室外燈光微弱又看不清,影響視力,怎麼朗讀呢?在公園裏,周圍人多,又可能羞於出口……根據一些學者的意見,使用錄音機可解決這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