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觀察的能力就是觀察力。具體說來,觀察力就是指人善於準確、全麵、深入地感知事物特征的能力。它是人類認識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事物認識的程度、水平往往與這種能力的好壞,有很大關係。人們常說的“獨具慧眼”、“見微知著”、“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等,講的都是有關觀察力的。
觀察力是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智力的基礎,也是思維的起點,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智力來說,“思維是核心,創造是目的,觀察是入門”,沒有良好的觀察力,智力是不會很高的。大凡有所發明創造的智者都是觀察力很強的人。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說:“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觀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以在眾人之上”。俄國偉大科學家巴甫洛夫在他工作室的牆壁上貼了一條警句:“觀察、觀察、再觀察”。我國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在說到寫作經驗時也說:“第一須觀察”。
(二)觀察力的重要性
1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門戶
人的智力活動的門戶是觀察。人的大腦所獲得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過視覺、聽覺得到的。一個人要想發展自己的智力,必須把觀察的大門敞開,讓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斷地進入自己的大腦。如果一個人堵住觀察的大門,老是讓信息吃閉門羹,那麼,他的智力不僅不會提高,反而會每況愈下。
觀察力是智力活動的源泉。人的智力活動是從觀察開始的。一個人對周圍事物“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的精神世界就很貧乏,智力活動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在缺少日常刺激,感覺起作用的機會很少的環境下生活的兒童,在認識的內容上蒼白無力,而且注意力渙散,易受暗示,缺乏學習能力”。另一個實驗表明:“僅僅遮斷觸覺刺激,也會使被試者智力遲鈍,手指靈活性下降,感情衝動,並出現離奇古怪的思維。”既然缺乏一般的感知,就會使智力活動受到如此明顯的不良影響,那麼,缺乏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對智力活動的消極影響就更大了。大量的事實也表明,觀察力是一個學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質。
2觀察力是掌握知識、搞好學習的重要條件
學數學,觀察力差就容易把3抄成8。要學好理、化、生等自然科學,隻有在自然條件下或在實驗室中,認真地觀察各種具體事物和各種自然現象及其變化,才能認識它們的外部形態、各個組成部分以及它們的特點和特性。要學好政、史等社會科學,必須實地觀察各種社會事物和各種現象,才能深刻了解各種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點,了解各個階段、階層的外在特點和動態,了解各種社會現象的生動麵貌及其相互關係。例如在語文識字教學中,兩個字的字形、寫法隻有細微差別,觀察力較強的兒童就能看出來,觀察力較差的兒童就常常把它們認錯或寫錯。在寫作上,如果某學生的觀察力較強,就可以抓住現實生活中的大量素材,感到有東西可寫,對人物、景物、事物的描寫就細微、深入、具體、生動;反之,在這方麵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感到無啥可寫,寫不具體,或就事論事,空洞幹巴。總之,要學好各門功課,都必須具有相當的觀察能力。
3觀察力也是形成技能的必要條件
觀察力也是形成勞動技能、繪畫技能、寫作技能、閱讀技能和實驗技能的必要條件。任何技能的訓練,受訓練者都需要隨時觀察自己的動作是否符合標準要求,不斷鞏固正確的動作,糾正不正確的動作,從而形成相應的技能。
4觀察力是未來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
孩子未來無論做什麼工作都需要有較強的觀察力,曆史上許多有成就的人,都以突出的觀察力而著稱於世。醫學巨著《本草綱目》就是我國明代著名醫學家、藥物學家李時珍在總結前人成果的基礎上不辭辛苦、深入實際、仔細而全麵地進行觀察的結果;生物學家、進化論創始人查理·達爾文更是一位以觀察精細而聞名的科學家。有一次他發現許多昆蟲聚在一種特別的植物葉子裏,而植物受到刺激後分泌出一種液體把昆蟲消化掉,他仔細觀察這奇妙的現象並經過16年的研究,寫出了《論食蟲植物》這一創世之作,在生物學上作出了又一傑出貢獻。
良好的觀察能力,也是神童突出的智能特征之一。
美國衛生教育福利部的天才辦公室曾為父母們提供了一份有價值的材料,這份材料列舉那些聰明過人的孩子(美國稱其為“天賦兒童”)的某些典型行為,其中指出善於觀察、非常的好奇是天賦兒童的突出特點。
一般說來,神童不僅觀察仔細,而且觀察的精確性、計劃性及觀察的速度也明顯優於常態兒童。中國超常兒童追蹤研究協作組對部分超常兒童進行“找出相同圓形”和“找出不同圓形”的測試,結果超常兒童不僅成績優於比他們大的兒童,而且在觀察的速度和方式上也明顯優於他們。
就是一般青少年,為了將來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人才,我們也要培養他們的觀察力。科學家需要在實驗室進行細心的觀察;醫生對病人的望、聞、問、切都是觀察;警察破案需要細微觀察;農民要觀察莊稼;工人需要觀察產品;教師需要觀察學生;商人需要觀察商品。總之,無論孩子將來幹什麼都需要有較強的觀察力,為了孩子成才,我們必須提高孩子的觀察力。
二、觀察力的測試
對學生觀察力的測試,目前大部分是通過對學生做作業時的觀察和作品(如作文)的分析,各種實驗研究和調查也在積極開展。由於觀察力包含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一是感知因素(通常是視覺能力);二是思維因素,因此在測定學生的觀察力時,較多地采用圖形辨認方法,以了解一定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觀察力的主要品質。圖1-1中的圖形組合起來,可以成為一條船,但1~13塊中有一塊是多餘的。請你找出是哪一塊?開始前請先看好時間,以便看看你在多長時間內找出它來。
15秒鍾內得出答案的人,對事物的觀察能力相當強,可以同時聽兩個人的解釋而判明是非。30秒鍾內得出答案的人,富有整理能力,能把窄小的空間裏的東西觀察得很細致。1分鍾以上得出答案的人,注意力難以集中,需要加強這方麵的訓練。
圖1-1觀察力測試圖
答案:第12塊是多餘的。張英彥,韓永全主編.心理素質測試與谘詢.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三、提高觀察力的方法
方法1
興趣法
星期天,家長常帶孩子到動物園去玩,孩子的興致高極了,他們會被活潑機靈的猴子深深地吸引住,他們觀察老猴子給小猴子拿虱子的動作非常認真,我們訓練孩子的觀察力首先是培養觀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說:“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當做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做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承擔。”觀察有時是枯燥的,特別是觀察單調的、變化慢的、需要長時間連續觀察的事物更是苦差事。但是隻要有了興趣,就不怕苦,就會從苦中求樂。一個孩子如果對某個事物發生了興趣,就會被迷住,連吃飯都忘了,再苦再累也不怕。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這話對觀察力的培養也是很正確的。興趣是構成動機的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外部的強製不如內部的興趣激發的動機持久,因此我們應在培養孩子對觀察的興趣上下功夫。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培養觀察力的時候,開始一定要找孩子感興趣的,變化較快的,形象鮮明生動的物體。如帶孩子到動物園觀察猴子、大象、熊貓。給孩子養個小動物讓他每天觀察。孩子對這些感興趣,觀察的積極性很高,家長再加以正確引導,觀察的習慣才會養成。如果一開始就觀察單調的事物,強按著脖子觀察,孩子就會對觀察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反感。
在孩子觀察時家長有意識地提出問題,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解答,看到自己觀察的效果,也是培養觀察興趣的好方法。如到動物園觀察猴子時問孩子哪隻是老猴,哪隻是它的孩子,為什麼?大象的鼻子都有什麼用途?引導孩子帶著問題觀察,在觀察中解答自己的問題。再如家裏買了電動玩具,讓他觀察玩具的動作,同時還應允許他拆開觀察內部結構,滿足他的好奇心。還可以給他買幾條金魚讓他觀察外形、遊動的姿式,吃食的動作,啟發他研究金魚遊動的原理,靠什麼轉彎……總之在布置觀察任務時適當提問,啟發他思考,協助他解決疑難,這就能激發他觀察的興趣。每次觀察孩子的好奇心都能得到滿足,就會使他對觀察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以後看到什麼都想弄個究竟,都能認真觀察,觀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高了。家長在孩子有了興趣後,再逐步引導,去觀察那些單調的事物。切不可打擊孩子觀察和求知的欲望,見到孩子折玩具就打罵,聽說孩子玩鳥逗貓就申斥,這樣就會扼殺了孩子觀察的積極性。培養孩子觀察能力也不能操之過急,切不可在孩子還沒有觀察興趣和觀察習慣的時候硬逼著孩子去觀察孩子不愛觀察的事物,使孩子對觀察產生了反感。培養觀察興趣一定要多啟發、多鼓勵、多引導。
提示:
·愛因斯坦說:“教育應當使所提供的東西讓學生當做一種寶貴的禮物來接受,而不是做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承擔”。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勤奮出天才”。
·培養觀察力的時候,開始一定要找孩子感興趣的,變化較快的,形象鮮明生動的物體。
方法2
說服教育法
鄭板橋畫竹都是經過精心的長期的觀察,到下筆時已胸有成竹。這是講畫家的一個基本功是觀察,其實幹什麼事都與觀察有關,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觀察力首先要給孩子講清觀察的意義,讓孩子明確觀察與學習,觀察與成才的關係。
這個教育可以利用科學家、藝術家、軍事家的故事進行。如給孩子講鄭板橋的竹子、黃胄的驢;講孫子兵法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講福爾摩斯的“頭發絲”與“一滴血”;講李時珍嚐百草與《本草綱目》;講達爾文撿拾、觀察昆蟲與《進化論》;講瓦特的壺蓋與蒸氣機……總之,通過典型事例讓孩子懂得觀察的重要性。
孩子們都有自己的理想,家長可以結合他們的職業理想對他們進行教育。
有的孩子想當科學家,那麼家長就告訴他任何發明都離不開觀察。
孩子想當警察,家長就告訴他不會觀察細微末節是破不了案的。
孩子想當文學家,家長就告訴他,觀察可以幫他積累素材。
家長還可以結合孩子的學習講觀察力與學習成績的關係,孩子懂得了觀察的重要意義,才會重視觀察力的訓練。
方法3
技巧法
家長要教給孩子觀察的方法,掌握觀察的技巧,具體方法是:
1掌握觀察順序
孩子觀察事物往往比較粗心,丟三拉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懂觀察順序,站到被觀察的事物麵前一眼看一大片,也不知看什麼好了。家長在指導孩子觀察時要幫助孩子掌握觀察順序。每次觀察練習要製定觀察計劃和具體步驟,要根據觀察對象的性質和觀察任務確定每次觀察的重點和順序。首先看什麼,然後看什麼,重點看什麼,心中要有數,是由整體到部分還是由部分到整體,是按時間順序還是按空間順序,都要事先確定好,例如觀察金魚,先看整體形狀,再看魚鱗、魚背、胸部、腹部、尾部的特點,先注意遊動的姿式再觀察吃食的動作……開始時對孩子的指導越具體越好。隻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步掌握觀察的順序,防止丟三拉四,顧東不顧西,防止隻注意最吸引他的地方,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做好觀察準備
很多孩子觀察時無計劃無目的,因此效果不高。為了提高觀察效果,家長要告訴孩子觀察前必須做好準備。
首先,要有思想準備。每次觀察練習的任務和目的在思想上要明確,這是搞好觀察練習的前提。觀察練習不是亂看,而是提高觀察力的訓練。兒童易受外界幹擾,思想上不重視,目的不明確,注意力就容易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