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果斷的孩子,幹脆利落不拖遝(2 / 3)

其實,孩子犯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明白自己錯在哪,不知道該如何改正。很多時候,孩子犯錯誤是因為他們想嚐試一件新鮮事物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可以說,孩子的初衷是好的,隻是在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失誤,才造成了錯誤的產生。如果家長不問青紅皂白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教育孩子,會讓孩子一時摸不著頭腦。有的家長甚至用打罵的方式來懲罰犯錯的孩子,給孩子的身心都造成傷害,致使孩子形成畏首畏尾、做事猶豫不決的性格。

媛媛是個漂亮可愛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位高級科技人員,媽媽在一所中學任教。一天中午,爸爸和媽媽接到了老師打來的電話,說媛媛在學校外麵的商店偷東西被商店老板當場抓住,家長必須要馬上到場處理。

爸爸媽媽放下電話就驅車前往媛媛所在的學校,他們不相信才剛上小學的媛媛會偷東西,何況家裏什麼也不缺,說不定是別人冤枉了媛媛。爸爸媽媽趕到現場時,媛媛正蹲在一旁低聲哭泣,而“贓物”就是放在她身邊的一張卡紙粘貼畫。媽媽一看就明白了,前幾天媛媛向她要錢說買一張粘貼畫,但自己以浪費、會影響學習為借口拒絕了孩子。

爸爸和老師到一旁與店主協商解決問題,媽媽走到媛媛旁邊,抱起她安慰她說:“寶貝,沒事了,別哭了。”一邊說一邊幫媛媛擦著眼淚,媛媛見此哭得更厲害了,也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媽媽,我不是故意拿叔叔的東西,隻不過,我真的很喜歡那張粘貼畫……”媽媽輕聲安慰她說:“我知道媛媛是不會偷別人東西的,爸爸媽媽、老師和叔叔這次都原諒你,但你要記住,以後想要的東西可以回家問我們要,並告訴我們你想要的理由,合理的話爸爸媽媽就會給你買的。”

從此以後,媛媛再也沒有拿過別人的東西。每當逛街想要買一件東西時,她都會主動告訴媽媽她想要的理由。

媛媛的媽媽在媛媛偷東西被抓以後,沒有對孩子進行打罵,而是用安慰、與孩子約定的方式來包容孩子的錯誤,並防止孩子再次發生同樣的錯誤。的確,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一個重要前提是寬容,父母在適度的範圍內應該允許孩子犯錯誤。生活中,很多父母聽說孩子犯錯誤以後暴躁不已,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還有可能火上澆油。因此,一旦孩子犯錯,父母必須保持冷靜和理智,然後細致、耐心地處理問題。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在哪,避免以後再犯同類錯誤,也隻有這樣做,孩子才能變得勇敢自信起來。

愛心指導孩子犯錯,父母正確對待的4個方法

1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既不能縱容也不能簡單粗暴地處置,粗暴的方法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會造成一些家庭悲劇。而縱容則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因此,在孩子犯錯時,這兩種方法都不可取,都會影響孩子好性格的形成。

2家長既要嚴格管教,又要冷靜理智,並且巧於疏導,幫助孩子從錯誤中走出來。當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認清了自己所犯錯誤的性質後,就知道了注意的方向。這樣,孩子就能逐漸建立自信,從而避免犯類似的錯誤。另外,這種自信情緒也會促使孩子在犯其他錯誤的時候能正確地麵對。

3家長要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入情入理的分析。如果孩子犯了錯誤,應該對孩子的錯誤進行分析,讓孩子在和諧的氣氛中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讓溫暖的春風吹去孩子心中的灰塵,讓愛充滿孩子的心田,在愛的氛圍中使孩子受到教育、感化。

4批評孩子時盡量低調。一旦孩子犯了錯誤,批評是十分必要的,但父母應該注意批評孩子時盡量保持平和的態度,不要衝著孩子大喊大叫。在生活中,很多家長都喜歡用高聲調,好像這樣就能夠產生出威懾效果來。其實,高聲叫喊隻會讓孩子更反感,而且很容易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或者戰戰兢兢。毫無疑問,這些都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給孩子布置有時間期限的任務

果斷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能在一件事情該開始的時候馬上開始,並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果斷的孩子能在接到任務或遇到險情後當機立斷,運用各種方法完成任務和渡過難關。果斷的孩子不僅討人喜愛,更有成大器的可能。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果斷之人,而要培養出這樣的孩子,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給孩子布置有時間期限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