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讓孩子知道所有的錯誤都可以改正。很多孩子在犯了錯誤以後,考慮到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挽回,於是拒絕道歉,拒絕承認自己的錯誤。麵對孩子的這種態度,父母一定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能對孩子進行懲罰,否則孩子肯定會選擇退縮,或者是做出一些逆反行為,而根本不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且下次再犯類似的錯誤時,孩子就會找借口隱瞞和辯解,甚至學會撒謊。因此,父母一定要讓孩子知道所有的錯誤都是可以糾正的,人在犯了錯誤以後,能夠通過行動得到別人的原諒和鼓勵。
2讓孩子明白如何道歉。沒有人生下來就會道歉,因此,父母應該教孩子學會道歉。假如孩子在玩遊戲的時候不小心將皮球丟到另外一個孩子的身上,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進行批評,而應該小聲告訴孩子:“雖然你不是故意的,但是你最好對他說‘對不起!’這才是有禮貌的表現,可以嗎?”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才會逐漸學會道歉,也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加以改正。
3父母應該以身作則。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憑頭來帶。”作為父母,很多時候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因此,如果父母勇於承擔錯誤的話,孩子也會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很多時候,父母明明知道自己做錯了事,但礙於麵子不願在孩子麵前承認錯誤。事實上,父母能夠勇於向孩子承認錯誤並道歉的行動本身就能夠讓孩子知道,承認錯誤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隻要敢於認錯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就能夠贏得諒解和尊重。這樣一來,孩子對認錯的認識就會更加深刻,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也會更為密切。
4在孩子道歉的同時幫助孩子找尋補救方法。俗話說得好:“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假如孩子犯錯後,父母采取寬容的態度,原諒孩子的錯誤,幫助孩子尋找一些補救的方法,那麼孩子對自己所犯錯誤的體會就會更加深刻。生活中,失敗的人一直在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而成功的人永遠都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父母,不要讓自己的孩子養成尋找借口的習慣,而應該讓他在麵對錯誤時,勇於承擔並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將錯誤最小化,這樣才能培養出勇敢堅強、寬容上進的孩子。
家長有錯一定要道歉
很多人都覺得,父母教訓、打罵孩子,似乎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父母有錯應該道歉在很多人眼裏就不可理解了,當孩子指出父母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轉移話題以推卸責任。事實上,父母應該慶幸自己的孩子已經開始明辨是非,並且能夠向父母提出自己的見解。換個角度來說,當孩子敢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意見時,說明他對父母是極其信任的。因此,父母如果做錯了事情,也應該拋開麵子問題,向孩子道歉。
生活中很多父母礙於自己的“形象”與“威信”,都不願意向孩子承認錯誤,更不願意道歉。其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種種原因而做出一些欠妥的舉動,比如說,因為生氣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打罵孩子等,事後父母拒不承認錯誤,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起威信,還容易讓孩子模仿此行為,形成不良性格。因此,父母犯錯誤後及時向孩子道歉,不僅能改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而且能讓孩子學到勇於改正錯誤的好品質。如果父母堅持不肯為錯誤道歉的話,就會給孩子留下“父母不會有錯誤”或者“父母犯錯誤後從來不承認”的印象,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
一天,媽媽接到老師的電話,說小虎在上學的路上欺負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女孩子,讓媽媽到學校處理問題。於是媽媽火速趕到學校,看到對方的媽媽也在場。媽媽一想到是自己的兒子先犯了錯誤,於是劈頭蓋腦地訓了小虎一頓。
本來站在旁邊一聲也沒吭的小虎聽到媽媽的訓斥,眼淚就掉下來了。經過老師的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小虎沒有欺負小女孩,隻不過是小女孩自己在路上不小心摔倒了,路人誤以為是小虎將小女孩推到在地的。
聽到老師這麼說,媽媽的臉上一陣紅一陣白,在心裏為自己的魯莽而懊悔不已。這時候,老師私下提醒媽媽:“你應該向小虎道歉,否則會在孩子的心理上留下陰影。”媽媽聽了以後,難為情地向兒子道歉:“兒子,是媽媽不對。媽媽不該在問題沒有查清楚之前就批評你,你能原諒媽媽嗎?”小虎止住眼淚,點頭接受了媽媽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