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讀到古人的書,時常感覺到他們就在我身邊,那些箴言仿佛是針對我們現代人而發的。於是驚歎古人的偉大,同時也感歎今人自作聰明,不知其致命缺陷早已被古人窺破。比如浮躁、功利、膚淺、缺乏耐力和韌性,沒有胸懷和氣度等,哪一樣不被古人毫不留情地批評過?在一個信仰衰落的時代,也許真正應該做的事情,不是去告訴人們信仰是什麼,而是先讓自己樹立起信仰來,然後向別人展示信仰世界的無限風光。本書所描繪的,不過是我個人所見識到的古人精神王國和信仰世界裏的一二風光,跟古人的修身境界相比還相差甚遠,我自問沒資格教人修養,隻想與大家分享體驗而已。如果你能因讀此書而對古人的修身傳統增加了興趣,並付諸行動,本書的目的也就算達到了。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曾得到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的大力支持,他們的敬業精神和嚴謹態度令我感動,也對本書的成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前院長、清華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負責人胡顯章為本書的寫作提供了慷慨的經費支持。胡桂華女士也對本書修訂提供了不少有益的意見。在此,對上述諸位的幫助和支持深表謝意!
2008年8月7日星期四於清華園
第二版後記
本書初版後,發現了不少問題。有同章各小節前後不夠連貫的問題,有引用古人名段不夠精練的問題,還有個別文字及注解錯誤。由於此書出版後相應的內容一直在講課中不斷完善和調整,今天看來,這本書的不少章節需要重寫,但目前無法做到。這次再版主要作了一些文字、段落上的修整,特別是對部分引用古人的文句段落作了簡明處理,另外將一部分草稿中原有、但初版時刪除的注釋補上,並將所有注釋作了規範處理。最大的變化是兩個附錄。附錄一《曾國藩論修身·晚年日課四條》作了大幅壓縮;附錄二《修身集錦》作了徹底重編,內容經過反複提煉大大完善了,這完全是這些年不斷講課的結果。各節小標題原則上未動,但作了一定的簡化和壓縮。是否妥當,讀者自有公論。我認為新版的《修身集錦》對於有誌於修身的人有較大價值。
每學期課程結束,總能發現不少優秀的學生論文,其中相當多內容是談靜坐的,本書“第一講”正是以學生聽我課後的靜坐心得為基礎編成的,一些段落用了學生的文字。初版時未列學生姓名甚遺憾,此次盡量將學生文字排成引文格式。現將采用過其作業文句或段落的學生姓名具列如下,以示感謝:孫寧(美37),王東雲(法61),張駿超(法42),陳熹(法62),商建波(核41),黃福明(英52),周林(建61),戴仲葭(化61),張翔(經64),蔣欣欣(法62),張萬開(結62),黃俊源(化學41),鄒勝奎(航63),譚欣欣(化學62),任宏達(計65),於恬恬(法62),宋一超(機械43)等(除孫寧一人外,均為2007年春季學期選修我的課程“儒家經典導讀”的學生,括弧中為班號)。
最後,謹對當初推動此書出版的人士表示謝意!
2010年7月20日星期二於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