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和尚戲柳翠
“大頭和尚戲柳翠”也叫“大頭和尚”,流傳在山西陽泉市郊牽牛鎮一帶。
據師承關係推算,此舞在當地演出的曆史約一百年。元宵節和古廟會時演出於街頭。據宋代《西湖老人繁勝錄》記載,南宋民間舞隊中已有“耍和尚”的表演形式。元人百種曲有《月明三度臨歧柳》並有《月明度柳翠》。明徐文長《四聲轅》中《翠鄉夢》,田汝成《西湖覽誌》,劉侗《帝京景物略》等都有記載。清《新年雜詠》‘大頭和尚’條序稱“兼扮出神童子,跳舞而來,皆戴彩繪假頭,故曰大頭和尚。”清人黃模是這樣描寫該舞的:
即看春柳翠,行處月明多。
笑著架娑舞,輕將嫋娜馱。
珍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山西太原民間舞“大頭和尚”,隻有數名戴著大頭的和尚列隊而舞,便沒有柳翠,恰如施愚山語“大頭和尚滿街遊”。新春佳節,人們戴著偌大誇張、笑眯眯的假大頭,穿著和尚袈裟,隱匿了自我,解放了身心,盡情、忘情地起舞,詼諧滑稽,其舞者樂融融,其觀者亦樂陶陶,在一片歡笑聲中,觀者舞者皆樂無窮。
全舞隻有3個人物:柳翠、大頭和尚和小和尚。大頭和尚頭戴紙質的大頭麵具,手執拂塵;小和尚則不戴麵具,拿木魚;柳翠紮長發辨,右手握扇,左手捏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