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善行矚目】“00後”女孩兒的生命之光(1 / 1)

她是“00後”壯族女孩兒,出生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金寶鄉和興榨村。

2012年4月,在金寶鄉中心小學讀書的十二歲的她即將小學畢業,卻不幸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不得不住院進行第一次手術。

手術後的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雖然耽誤了好多功課,但她從醫院回學校後的第一次考試,三門功課還是考了二百五十分,有一科沒上八十分,她還自責了很久。

她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少先隊員,從小就一直跟隨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廣東汕頭的一所小學讀書。學校設有獎學金,她每年都能贏得,所以學費幾乎不用父母擔心。直到五年級時,她才回到廣西老家讀書。由於成績優秀,表現突出,汕頭那所小學的老師還經常打電話,希望她回去讀書。

她家的一麵牆上,貼滿了她的“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之類的獎狀。在病重的日子裏,她雖然無力地躺在病床上,連抬眼皮的力氣都沒有了,但是隻要聽到有人提起讀書和學習,她總是用力睜開眼睛。實在睜不開時,她甚至用手把自己的眼皮撐開。她是班上的英語課代表,在病房裏,她經常拉著父親用英語對話,可是爸爸對英語一竅不通,但她還是不停地說呀說。

“她從小就懂事,四歲就學會了洗衣服、做飯。她知道家裏不富裕,從小就懂得節約,你給她五塊錢買菜,她最多就用兩塊錢。”她的叔叔誇讚說。

“她從來不打遊戲,但經常上網看新聞,很多大人都不愛看,她卻看得津津有味。”爸爸說。

汶川地震的時候,她不僅把自己存下的零花錢全部捐給了災區,還讓爸爸媽媽把一個月的工資捐去了。

這次生病後,學校專門為她組織捐款,老師和同學來看她,送來了兩千多元。但她對父親說:“還有人比我更需要這筆錢,應該用來幫助更困難的人。”在她的堅持下,竟然把錢捐了出去。

金寶鄉中心小學六(2)班的班主任何老師,始終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印象:“那是一個長著圓圓的臉蛋兒、眼睛裏透著純真和靈氣的小姑娘。”

作為一名留守兒童,她的懂事讓老師們記憶猶新:“她知道父母在外打工很辛苦,別的同學愛買一些零食、小飾品,可她卻從不亂花零用錢,父母給了她一本存折,她都是有計劃地用。”

她的好朋友劉桃蘭最難忘的是,那次學校組織為患有“馬凡氏綜合症”的陽朔中學的學生劉廣宏捐款,她把身上僅有的十元錢全捐了出去。劉桃蘭問她:“你捐這麼多,回去還有車費嗎?”她回答說:“沒關係,大不了走路回去。”

還有一次,劉桃蘭去她家做客,看到她正蹲在地上幫奶奶挑選金橘。劉桃蘭想幫她,她笑著說:“不用了。你坐吧,你是客人。”她忙完手裏的活,就又張羅著去燒午飯了。

劉桃蘭覺得,她比同齡人成熟很多。

2012年9月初,手術後的她病情突然加重。醫生發現她小腦裏的腫瘤已擴散到其他腦組織,生命垂危,判斷最多能活三個月。

爸爸匆匆忙忙從廣東打工的地方回來了。她見到爸爸後的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

爸爸驚呆了,流著淚訓斥她:“怎麼第一句話就說這樣的事?”

但她說:“我隻剩下三個月的生命了,希望盡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

2012年11月初,她聽說有一個十八歲的藏族小夥子,因患有慢性腎衰竭來桂林求醫,隻有找到合適的腎源,做了移植手術,才能挽救生命。她對父親說:“爸爸,如果我死了,你就把我的腎捐給這個哥哥吧!”

父親一下子就愣住了,馬上捂住她的嘴巴。

但她捐獻腎髒的決心已定,就一次次向爸爸媽媽提起這件事,希望盡自己所能給別人生的希望……

看著女兒越來越憔悴的麵容,聽著女兒發自心底的要求,想著女兒過去一次次的善行,慢慢地,父母親勉強接受了。

2012年11月16日上午,經緊急搶救無效,她被醫院診斷為腦死亡。

為了實現女兒的遺願,滿懷悲痛的爸爸媽媽含淚代替她在“無償自願捐獻器官申請書”上簽了字,幫助她完成了最後的心願。

終於,她的兩個腎,一個被移植到了那個藏族哥哥身上,另一個移植到了桂林一位患者體內;而她的肝髒,則被立即送往上海,移植給了一名重症肝病患者。

她的生命雖然消逝了,但她用自己的大愛拯救了三位素不相識的人的生命,而她的生命也得以延續。

她走了,但她仍然活著——活在天地之間,活在人們的心中。

她叫何玥,一個隻有十二歲的壯族女孩兒。

善行榮譽

◎2012年度感動中國十大年度人物

◎2012年度中華兒女年度人物

◎第四屆全國道德模範——助人為樂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