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語言的力量30(1 / 3)

13-6>>>和上司打招呼的姿勢

在上班時,如果你正想離開座位上洗手間,但是這時坐在你對麵的上司也站了起來,這時你可能會坐下,等他從洗手間回來後你再去。最尷尬的是,正當你在廁所裏方便時,你的上司也進來了。在上述的情況下雖然你並沒有做壞事,但卻不願意在這些情形下和上司打招呼,因此一瞬間便會錯失和上司打招呼的機會,此時你會變得局促不安、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相同的,此時上司的感受和你一樣尷尬,也會不知所措。但是如果你讓這種情形一再發生,會給上司留下“真不上道”的壞印象。

當你遇到這種情形時,裝看不見不是最好的方法,甚至會有不好的結果。視線既然已經相遇卻又慌慌張張的移開,裝作沒有看見對方,這是最不好的。這時候應該毫不遲疑地和對方坦率地打招呼,相信你的做法一定會得到對方的認同。同時,若是在私底下遇到尷尬場麵,與上司坦然地互打招呼、點點頭,會提高彼此的親密感,並且可以獲得這是屬於兩人的“秘密”的效果。

這裏,我們順便談談平時在其他場合見到上級領導怎麼打招呼的問題。

有的員工見到上司嬉皮笑臉地說上一句:“喂,幹嗎呢,頭兒?”這樣不可能給上司留下好印象。如果他換成:“你好科長!忙什麼呢?”意思一樣,效果可就不同了。因此,身體語言學提醒人們平時應多注意和上司的關係,尤其應該注意和上司打招呼的方式。否則相處時間一久,上司定會根據你的行為對你形成不良印象,而還茫然不知。

與上司之間的距離最好保持若即若離的狀態,太過親昵會讓人感覺不舒服,而距離太遠又會有疏離感。根據心理學的說法,跟上司打招呼時,除了注意距離之外,更重要的是應該筆挺地站直向對方點頭招呼。這是以較遠距離表示對上司尊敬之意的方法,也就是以注視對方來彌補較遠距離缺乏親密感的缺點,如此既不親昵得使人討厭,也會讓人感受到你親切溫和的態度。

站定後再點頭招呼,不致給人矯揉造作之威,反而給人留下溫文有禮的印象。

13-7>>>會場上的一些身體語言

一般來講,寬大的會議室有助於會議順利的進行。因為,從身體語言學上說,在寬大的會議室中,與會者之間的距離自然會拉遠,彼此之間有相當距離時,眾人的情緒會變得較為舒緩寬鬆,便不容易形成彼此對峙的狀態,於是會議便可以在融洽愉快的氣氛中進行,這些情況都曾經有過實驗證明。而在融洽的氣氛下,提出反對意見的發言者也相對減少,往往在美好的氣氛中獲得與會者全體一致的讚同,會議自然是順利結束。

如果你是主持會議的領導,希望依自己的意願和方式來進行會議時,不妨嚐試使用空間寬闊的會議室,相信會有很好的效果。

主持會議的人,通常有兩種心態:一種是重視解決問題,哪怕是爭論得麵紅耳赤,也得有個明確結果,不把問題留到會後解決;另一種是重視會議融洽的氣氛,至於解決多少問題先不考慮,最重要的是大家商量辦事,千萬別吵起來,因為氣氛一緊張,主持人就難辦了。

日本一位學者認為,這兩種不同心態的人,可以從他們選擇的座位上看出來。如果主持人坐在長方形會議桌的短邊的正中央,那麼,他的目標側重於解決問題,所以,他在整個會議進行過程中,總是緊緊抓住問題不放,並想法帶動與會者,把精力集中在主要問題上,而不太在意會議的氣氛如何。如果主持人坐在長方形會議桌的長邊的正中央,說明此人較重視會議中的融洽氣氛,而不很在意討論的問題能否得到圓滿地解決。一旦討論中出現了分歧的意見,他會盡力使爭論各方平靜下來,實在相持不下時,就提早結束會議,以免矛盾激化。

如果會議主持者看重的不是卓越的意見,而是彼此溝通的能力、會場的鬆弛氣氛、休憩時間、討論內容等,那麼觀察出席者的姿態、動作、竊竊私語行為等,便可以了解會議進行是否順利。

一、竊竊私語

如果會議主持者隔壁同事不斷竊竊私語,可視為此人領導能力過強,如果會議主持者對麵同事喜歡竊竊私語,則表示此人領導能力微弱。

二、出席者動作、姿勢

如果每個人姿勢不同,又不停地抽煙、喝茶,表示大家精神不集中,疲憊不堪。要不,就是對發言者沒意見,或沒興趣。

無論何種會議,在出席者之中,必然可以發現一兩人低頭,做出捏鼻梁的動作。做出此種行為時,如果問他:“你的意見如何?”他一定越發三緘其口,甚至閉起兩眼。究其症結所在,是因為他借著捏鼻梁的動作,下意識地想將難以作答、無從決定等內心產生的矛盾傳達給對方。

反之,亦可有意地運用此種潛意識的行為。在會議場合上,為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發言而感到苦惱時,不妨捏住鼻梁,做出沉默深思的姿態,其他的出席者,往往會認為“噫!這個家夥究竟在想什麼?”所以,將手置於臉部正中央,使出席者的視線移向自己,也可以傳送出希望對方聽我說話的信息,而達到爭得發言機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