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鐮倉時期文學

12世紀下半葉,日本社會進入了重大曆史轉折期。平安時期的貴族統治,搖搖欲墜,終於在12世紀末由武士階級取代了貴族階級的統治,在鐮倉建立了統治全國的政權,史稱"鐮倉幕府"。鐮倉政權一直延續百年之久。鐮倉時期是由古代向中世紀、由貴族統治向武士統治過渡的時期,充滿了新生事物與行將滅亡的事物之間的對立和鬥爭。由於當時社會激烈動蕩,佛教淨土思想大為流行,當時文學創作仍然掌握在貴族中的知識階層手裏。有一些人對本階級的沒落深感悲哀與惋惜,對新生事物,對武士階級的興起,又感到驚異與讚歎。這種複雜矛盾的態度和佛教的淨土思想,貫穿在這一時期的散文和"軍記物語"中。另外一些貴族出身的歌人,則沉湎於不問世事的唯美的境界中。這主要表現在大量和歌創作與和歌理論的流行上。

本時期初期,失去了政治實權的中央貴族熱中於"歌合"(一種和歌比賽),以填補他們精神的空虛,但這種活動促進了和歌理論的發展。藤原俊成的《古今風體抄》及其子藤原定家(1162~1241)的《近代秀歌》和《每月抄》,成為和歌評論史上的重要著作。

《方丈記》出現於本時期初,作者鴨長明(1155~1216)是中層貴族出身後來為僧的人,作品表達了作者的消極隱逸的思想,文章以洗練著稱,對以後散文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這一時期最能反映時代精神的作品是"軍記物語"。首先出現的"軍記物語"是《保元物語》與《平治物語》(均產生於12世紀20年代)。這兩部作品反映了平安末期的兩次重大曆史事件,寫出了武士的精神麵貌。

"軍記物語"中,最能代表時代特點的是《平家物語》。這部作品抒情與敘事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篇波瀾壯闊的民族史詩。作品中塑造的英雄群像,長期成為日本人民喜愛的典型。這部作品對後世各種體裁的文藝──戲劇、小說、曲藝等,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它的韻文散文兼用、和漢混淆的文體,對以後的文學語言產生極大的影響。

Tip:收藏+分享學生應知文學知識·外國文學(七)精裝,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