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日本文學中的流派及組織(1 / 3)

第十一章 日本文學中的流派及組織

明星派

日本新詩運動中以《明星》雜誌為中心而形成的一個流派。這份雜誌是詩人與謝野寬創立的"新詩社"的機關刊物,創刊於1900年,是新派和歌運動和近代浪漫主義詩歌運動的中心陣地,它培養了許多新舊詩人,一般稱他們為明星派。從1903年起,明星派短歌曾主宰當時的歌壇,在森鷗外、上田敏、薄田泣堇、蒲原有明等人協作下,一度成為象征派詩歌運動的代表。1904年發表與謝野晶子的反戰名詩《你不能死去!》,轟動詩壇。從這時起由於著名詩人森田草平、石川啄木、北原白秋等人參與活動,明星派聲勢浩大。但從自然主義文學興起後,新詩社的創作趨於消沉,僅在北原白秋等人的後期浪漫主義詩歌中殘留著它的痕跡。1907年由於北原白秋等人同與謝野寬決裂,《明星》於1908年停刊,明星派的活動從此告終。

白樺派

日本現代文學中一個重要的流派,以文藝刊物《白樺》(創刊於1910年)為中心的作家與美術家所形成。他們主張新理想主義為文藝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稱為新理想派。

20世紀初在日本興盛起來的自然主義文學,已逐漸趨向末流,成為僅僅刻板地描寫瑣碎醜惡的日常生活的文學。大部分由貴族子弟學校學習院出身的一群年輕的文學藝術工作者,對此表示不滿,他們舉起理想主義的旗子,創立獨自的一派。參加這一派的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實篤、有島武郎、有島生馬、誌賀直哉、木下利玄、長與善郎等人。

武者小路實篤在《白樺運動》一文中提出:"白樺運動是尊重自然的意誌和人類的意誌,探索個人應該怎樣生活的運動。"他主張"通過個人或個性發揮人類意誌的作用"。這是緊接純客觀主義的自然主義思潮之後的新的主觀主義運動。他們的理想無一定的方向,僅以個人與個性的成長作為運動的口號。除了這一根本主張,流派中主要的成員,絕大多數在道德與倫理上保持高度的潔癖,富有人道主義的色彩,因而他們容易被看作一種人道主義者的團體。他們反對文學藝術上的自然主義流派,也自稱為精神的自然主義者。在這一派的作家中,有的站在嚴正的現實主義的立場,有的則具有空想的非現實主義的傾向。在日本大正時期(1912~1926)的資產階級文學中,曾哺育了不少在思想上藝術上處於高峰地位的作家。他們是徹底自由主義的個性尊重者,能夠從各種舊傳統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在作品的形式與表現方法上有許多創新。直接受白樺派的影響而成長起來的,有以劇作家倉田百三、詩人千家元□等為首的一大批知名作家,包括後來成為無產階級作家的江馬修等人。

1904至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資本主義飛躍發展,文化藝術方麵接受了歐洲19世紀文藝思潮的影響。屬於白樺派的上層社會青年知識分子,摒棄了自然主義文學對現實生活所作的陰暗的描寫,他們充滿發揮個性的光明與希望。以1914年所發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契機,在世界範圍內形成的民主主義思想運動的高潮,強烈地影響了日本。日本知識分子對人類光明的理想與不斷地前進的可能性懷抱希望。白樺派的文學藝術在這種思潮下進入了全盛時期,成為大正時期文學的主流,並給以後的日本文學留下深遠的影響。 由於有島武郎傾向於唯物史觀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張,與白樺派一般為唯心主義的觀念,逐漸地發生矛盾。這一流派的主持者武者小路實篤從事於組織空想的"新村運動",遭到失敗。1924年東京大地震導致了《白樺》的停刊。特別是唯物主義思潮的發展,使白樺派的文學藝術思想逐漸衰微。

新思潮派

日本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繼白樺派之後興起的一個文學流派,又稱新現實主義或新技巧派。通常指第三次(1914)和第四次(1916)複刊的《新思潮》雜誌的同人。代表作家有芥川龍之介、菊池寬、久米正雄、豐島與誌雄和山本有三等人。他們大多是東京大學的學生,深受夏目漱石和森鷗外的影響,並得到武者小路實篤的啟發。

當這一派作家躋身文壇時,日本自然主義文學已經衰落,起而代之的是白樺派文學。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社會動蕩不安,各種矛盾激化,白樺派作家所主張的理想主義,作品中所表現的人道主義以及他們所追求的個性的自由發展等,多少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新思潮派的作家們盡管沒有什麼鮮明的文學主張,但在創作上卻顯示出共同的傾向:既反對自然主義純客觀的描寫方法,又懷疑白樺派文學的理想主義。他們認為文學作品可以虛構,強調題材的多樣性,並且十分講究寫作技巧,注重藝術形式的完美。然而,這派作家的創作又不同於永井荷風、穀崎潤一郎所提倡的新浪漫派、唯美派或頹廢派文學。他們認真地審視人生,把握現實,在反映現實的同時,賦予自己筆下的一切以新的意義,理智地加以詮釋,所以他們有時也被稱為新理智派。在技巧上,他們一般采用傳統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隻是更著重於人物心理的刻畫。

芥川龍之介曾認為20世紀初席卷日本文壇的自然主義文學的理想,可以用一個"真"字來概括。1908年以後,以永井荷風為中心的唯美主義派打著"美"的旗幟,寫出了一係列頹廢主義、唯美主義的作品。1910年出現的以武者小路實篤為代表的白樺派人道主義文學則以"善"作為理想。而1917至1919年間走上文壇的一批新作家便試圖將上述真善美三種理想揉合在一起,在自己的作品裏表現出來,這便是新思潮派作家在創作上的共同宗旨或共同傾向。但是,這一派的作家卻又各具特色。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都是以典雅的語言、細膩的心理描繪、巧妙的布局和機智幽默的情趣,顯示其獨特的藝術風格。但在他後期的現代題材作品中,卻又表現了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在探討現實人生中經曆幻滅之後的苦悶和絕望。菊池寬不象芥川龍之介那樣對人生感到懷疑和苦惱,他在作品中簡潔明快地表達對人生所持的現實的態度。他的後期創作轉向以情節取勝的通俗小說。久米正雄早年的短篇小說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寫過一些以社會問題為題材的劇本,後來也轉向通俗小說的創作。山本有三的劇本和長篇小說也多以社會問題為題材,在作品中探討解決社會矛盾的途徑,並表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新思潮派文學表現了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對社會現實不滿而又苦無出路的心情,藝術上多少突破了長期影響日本文壇的自然主義文學,成為當時重要的文學流派之一,影響較大。

日本自然主義文學

日本近代文學的一個重要流派,指20世紀初在"自然主義文學運動"中出現的一群作家的創作,主要限於小說。作家有島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聲、岩野泡鳴、正宗白鳥等人。

日本自然主義文學,是針對"硯友社"的庸俗寫實主義而興起的新文學。自然主義文學揭起了徹底反對舊道德、反對因襲觀念的旗幟,主張一切按照事物原樣子進行寫作;在藝術形式上,他們主張"排除技巧",在語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