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日本日記隨筆文學
日本古典文學的一種重要體裁。奈良時期(8世紀至9世紀間),貴族們使用漢文寫日記,這類日記屬於實用性質。日記作為文學作品,繁榮於平安時期。最早出現的是紀貫之(?~945)寫的《土佐日記》(935)。作者是平安時期有名的歌人,《古今和歌集》的編選者。《土佐日記》是第一部使用純粹日文("假名")寫成的作品,內容寫一個任職於土佐地方的老"國守"(地方長官)夫婦任滿乘船歸京途中艱難的航海過程。作品著重寫了這對老夫婦追懷在任上失去的女兒的感情,也寫了長途旅行中的種種苦樂悲歡。作品雖采取了日記體裁,但卻假托了一個婦女的口吻,將老國守(即作者本人)作為客觀對象來加以描寫,說明作者是有意識將這部日記作為文學作品來寫作的。這部作品表達了飽嚐憂患的老年人的一種超脫的生活態度,語言平易灑脫,帶有幽默感,在日本古典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土佐日記》靜□書屋本之一頁
後於《土佐日記》幾十年,10世紀70年代,出現了藤原道綱母的《蜻蛉日記》(974)。"蜻蛉"這個詞是"浮生"的意思。作者所以稱為道綱母,是因為當時婦女社會地位低下,不傳其名,而借用其子藤原道綱來稱呼。作者是大貴族藤原兼家的眾多妻子之一,是有名的女歌人。這部作品共3卷,紀錄了她與兼家結婚後20年間的生活。作者在作品中傾訴作為一名貴族婦女在一夫多妻製下精神上的痛苦。由於這部作品是用作者的切身體驗寫成,具有揭示平安時期男貴族荒淫無恥的生活的作用,同時也反映了處於被壓迫地位的貴族婦女對自身地位的反省,真摯動人。除此之外,平安時期的貴族婦女還寫過許多日記文學。11世紀初期出現的《和泉式部日記》,也是一部用第三人稱寫的作品,敘述作者與一條天皇的皇子敦道親王的愛情生活。作者以110首愛情贈答歌為中心,傾訴了她的感情奔放、無所顧忌的戀愛心理,從另一個側麵反映了平安貴族婦女的精神麵貌。
與《和泉式部日記》大致同時,還出現了《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所寫的《紫式部日記》。這部作品紀錄了作者作為一條天皇皇後、藤原道長的女兒彰子的侍從女官時的宮中生活。作者一方麵描寫了宮中和大貴族道長一族的豪華生活,同時又對這種生活感到懷疑,表現作者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
11世紀中葉,出現了菅原孝標女所寫的《更級日記》。這部作品沒有連貫性,寫這個貴族婦女年輕時期的種種冥想和老年時期的宗教生活。作品帶有宗教色彩,反映了處於沒落時期的貴族階級的空虛不安的精神世界。
日本的隨筆文學和日記文學有相似之點,不過它不受日記那種係日係年形式的拘束,內容廣泛。它包括紀行和日記式的文章,也包括對自然、人生、社會各方麵的觀察、紀錄與評論,以及記載考證、研究的成果。隨筆文學是日本文學中與詩歌、說話、戲劇等相匹敵的一種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