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參考文獻(2 / 3)

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審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李若山,“審計理論結構探討”,《審計研究》,1995年第3期。

劉兵,“審計理論研究的邏輯起點及審計理論體係”,《審計研究》,1995年第4期。

閻金鍔,林炳發,“審計理論研究的新起點——審計理論結構探討”,《審計研究》,1996年第3期。

張楚堂,“論審計風險的概念”,《審計研究》,2001年第2期。

錢世昌,“審計定義及其相關理論之我見”,《審計研究》,2001年第2期。

劉華,“審計理論研究方法的探討”,《審計研究》,2001年第3期。

蘇孜,“論審計研究的起點”,《審計研究》,2001年第4期。

陳漢文、黃宗蘭,“審計獨立性:一項理論研究”,《審計研究》,2001年第4期。

張以寬,“研究審計基礎理論建立審計科學體係”,《審計研究》,2002年第1期。

王德升,“審計要發展就必須不斷創新——介紹美國審計界在治理虛假財務報告明確指出舞弊責任的若幹經驗”,《審計研究》,2002年第1期。

張建軍,“審計人員行為的經濟分析”,《審計研究》,2002年第3期。

趙保卿,“注冊會計師審計法律責任研究”,《審計研究》,2002年第3期。

廖洪、李德文,“我國國家審計理論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審計研究》,2002年第3期。

李明輝,“注冊會計師民事責任的幾個基本問題”,《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於玉林,“建立現代審計哲學的探討”,《審計研究》,2002年第4期。

安亞人,宋英慧,“信息認證——審計理論結構邏輯起點新論”,《審計研究》,2003年第1期。

張立民、張陽、賀花、陳小林,“’走向現代化的中國審計‘研討會綜述”,《審計研究》,2003年第2期。

楊肅昌、肖澤忠、李培根,“中國國家審計問題問卷調查報告”,《審計研究》,2003年第2期。

蔡祥,“中國證券市場中的審計問題:實證研究綜述”,《審計研究》,2003年第2期。

葉陳剛,“注冊會計師審計誠信的現實反思——323位中國注冊會計師問卷調查分析”,《審計研究》,2003年第2期。

朱錦餘、彭家生、徐融,“法律訴訟與注冊會計師執業報告演進:規避責任論”,《審計研究》,2003年第3期。

謝誌華,“關於審計的若幹理論思考”,《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時現,“現代企業內部審計的治理功能透視”,《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杜興強,“注冊會計師事務所’急性品牌再造綜合征‘的成因與啟示”,《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謝榮,“論審計風險的產生原因、模式演變和控製措施”,《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申富平、宋紹清,“內部會計控製製度建設實證研究”,《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李若山、周勤業,“現代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四大局限”,《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吳曉根,“東方電子會計報表審計的理性認定:審計失敗”,《審計研究》,2003年第4期。

王德河、劉力雲,“對我國政府審計研究的反思”,《審計研究》,2003年第6期。

劉明輝、徐正剛,“注冊會計師行業管理模式的現實選擇——兼論行業自律”,《審計研究》,2004年第1期。

葉忠明,“對重塑審計關係的思考”,《審計研究》,2004年第3期。

朱榮恩,“建立和完善內部控製的思考”,《會計研究》,2001年第1期。

劉玉廷,“《內部會計控製規範》:新形勢下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裏程碑”,《會計研究》,2001年第9期。

《亞新科集團內控管理程序修正》課題組,“現代企業內控製度:概念界定與設計思路”,《會計研究》,2001年第11期。

劉峰、許菲,“風險導向型審計·法律風險·審計質量——兼論’五大‘在我國審計市場的行為”,《會計研究》,2002年第2期。

李爽、吳溪,“審計失敗與證券審計市場監管——基於中國證監會處罰公告的思考”,《會計研究》,2002年第2期。

裘宗舜、韓洪靈,“審計獨立性之風險:一個分析框架”,《會計研究》,2003年第6期。

約翰·海普,“審計質量和經濟結構”,《會計研究》,2002年第6期。

方紅星,“內部控製審計與組織效率”,《會計研究》,200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