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在北京四處懸賞,殺人給錢:主教一個一百兩、教士一個六十兩、修女一個四十、二鬼子一個十兩,弄得和菜市場買肉似的,絕對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結果全國掀起了屠殺大會,報上來領賞的是主教六個,教士、修女都四十多,二鬼子將近兩萬,這數字可快趕上“旅順大屠殺”了!這些二鬼子可都不是洋人,而是信洋教的中國人,義和團真洋人沒殺幾個,自己人殺起自己人來可真是毫不手軟。殺完人後義和團又衝著前門大柵欄的老德記洋藥行去了,一把火給燒了幹淨。前門在當時也是北京的主城區,除了洋藥行還有不少居民的房屋也在此處。結果風助火勢,他們的房子也跟著著了起來,當時就有人求大師兄做法滅火,大師哥瞎比劃了一通,說有“妖人”用“妖術”破了自己的法術,旁人還沒來得及問誰是妖人,大師哥就溜之大吉了。繁華的前門在一場大火下變成了一通廢墟,你說北京城老百姓招誰惹誰了?一年遭了兩劫,前有義和團後有八國聯軍,誰的破壞力都不小,也隻能怪自己倒黴認栽了。
在當時的義和團營中曾經有順口溜:“吃麵不擱醬,炮打交民巷;吃麵不擱醋,炮打西什庫”其中的交民巷指的是東交民巷使館區,而所謂西什庫指的便是西什庫教堂。西什庫教堂從當年6月到8月一直被義和團圍著,仨月的時間義和團也沒能攻進去,真可謂是“人有多大臉,就現多大眼”,而帶領義和團圍攻的正是端郡王載漪。義和團覺得光幹這個滅不了洋鬼子的威風,於是做出了一件驚世駭俗的舉動——攻打外國的使館區東交民巷。現在我們都知道打砸使館是違法行為,盡管給使館站崗的都是本國人,駐外使館就是該國在他國的飛地,就算你現在知道美國使館裏有一大批間諜,你能派一中隊武警去逮麼?但義和團哪知道什麼國際法,就算知道他們也敢繼續上!於是數萬義和團員圍攻了僅有數百守軍的使館區,按道理義和團什麼長槍大炮一概沒有(因為那是洋玩意早讓自己人燒了),就圍著使館區也能把洋人全餓死;可誰知道這幫人還非得冒充那大尾巴狼,非要占領使館活捉洋鬼才算完。以前曆史書上還說“洋鬼子在東交民巷前埋了一片地雷,結果讓義和團用火牛陣破了。義和團員還攻入使館,真來了個大法國心膽寒、英美俄德哭連連。”這是典型的瞎YY,這群編寫教材的人當義和團是戰國時期複齊的田單呢!義和團唯一裝備的熱兵器就是火把,直接把火把當手榴彈扔進使館,結果用力一大風一吹滅了,使館壓根就沒著起來。你說這義和團要是有鞭炮火藥等有威脅的火器也行啊,扔一串鞭炮進去劈裏啪啦的響上一陣子也夠嚇人的,可惜義和團沒那東西啊,於是使館“久攻不下”。見此情景,當年火燒洋藥行的那位大師哥又站了出來支招,決定從使館區四周引火。東交民巷附近就是翰林院,於是義和團喪心病狂的把翰林院點著了,當時翰林院裏可是藏有《永樂大典》啊,這可是中國的國寶,但義和團才不管這套呢,該點就點,誰敢攔著誰就是漢奸二毛子,於是一把大火下翰林院成了一片焦土。隔壁的外國人看到翰林院失火,都調出使館內的滅火設備給翰林院滅火,再順手牽羊來點東西,其中就有《永樂大典》。明成祖朱棣組織人編纂《永樂大典》時共完成了兩萬多冊,而與《四庫全書》有多套不同的是《永樂大典》世間僅有兩套,正本據說埋在朱棣的長陵裏,副本就在翰林院裏。當年同樣是農民的闖王李自成進北京都沒毀了《永樂大典》,這下全讓義和團用一把大火給付之一炬了。現在的《永樂大典》就僅存三百餘冊,中國有兩百多冊,剩下的一百多冊則散落在世界各地等待著國人的尋回。記得以前一說到中國的文物在外國就是外國侵略者搶走的,現在看來有的是外國友人搶的——搶救的!沒外國人“搶救”,現在《永樂大典》一本也剩不下!按道理時代越開放人民懂得應該越多,自從秦始皇後你還見過誰燒過《四書五經》之類的書籍?到了晚清可好,這群流氓吃飽了撐的閑著沒事就燒書玩,這不是缺德麼?先是太平天國燒了藏在江南的幾部《四庫全書》,義和團也不甘落後的燒了僅有兩套的《永樂大典》(另一套還不知下落),在中國文化的發展史上真該好好的記住這兩個“偉大的工程”,兩部偉大的叢書都在中國近代史上的人民鬥爭中化為烈焰了。真是古今未有事,盡出農民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