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時時分,劉誕回到了陽城縣府邸。
“公子,這是?”一個長期跟著他的仆人見到劉誕背上竟然還有個睡著的女童,不由驚訝道。
“她現在是我的小書童。”劉誕沒有解釋,隻是笑著小聲的說了一下女童的地位。
女童自然就是丫丫。
他之所以將丫丫帶回來,是因為途中正好經過丫丫的家——一個破舊的土房,他進去之後,看到丫丫的母親一點都沒有說謊,家中總共有三個孩子,丫丫是最大的,還有兩個弟弟,分別是四歲和兩歲,還有一個年老的婦人,是丫丫的婆婆。
這些人全都靠丫丫的母親一人支撐,可見其何等艱難,於是他當時就將手中銅錢約三四百錢,還有一些碎銀子,大約價值有萬錢(約一千人民幣),全都給了對方,同時還把丫丫弄回來養,也讓告訴了對方自己的身份,讓其想見丫丫就來縣城即可。
不過這期間,劉誕也聽到了一件讓他憤怒的事情。
“周氏……”劉誕想到這,眼中就冒著一絲寒光。
他本來打算滅了田氏之後,那些鄉豪至少會老實一段時間,打算就好好治理一下陽城民生環境,可沒想到竟然還有人敢做這等***幼童之事。
找了一間房,將丫丫安置好,劉誕就打算去縣衙典籍庫看看這周氏有何底氣。
典籍庫看門的是一個老卒,劉誕靠近的時候,見到對方正坐在門口搖著蒲扇納涼。
“啊!見過縣君。”老卒一看是劉誕,趕緊站起來行禮。
“不必多禮。”劉誕擺擺手,他來過幾次典籍庫,見過這老卒幾麵。
“縣君又來查看典籍?”老卒邊說邊將手中蒲扇殷勤的對著劉誕搖著。
“嗯,汝可知道離鄉周氏的戶籍排放在何處?”
典籍庫很大,裏麵書簡不下萬餘,劉誕自己找估計要廢不少時辰。
“離鄉周氏?”老卒一聽,愣了片刻後,連連點頭。“知道知道!”
“且幫我取來。”劉誕一聽,連上露出喜色,他還以為要好找一番呢。
“縣君稍等。”老卒少時家境不錯,上過幾年學堂,讀過一些啟蒙典籍,所以認識字。
說完,他就前往書庫內部走去。
果然很快就取來三卷書簡。
“縣君請過目。”老卒將書簡放在典籍庫門右側的一個台案上,還拿出火折子給劉誕點上了油燈。
劉誕結果之後,對老卒點點頭,就正坐(跪坐)在台案後,開始翻閱。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周犁,年五十有二,妻一人,妾五人;子男(兒子)一人,女同產(姐妹)二人……周氏嫁於潁川張氏……’
“潁川張氏?”劉誕看到這一段麵色一沉,在潁川郡,張氏不少,可以能在姓氏前麵加上一個郡名的,那都是真正的州郡豪門,而潁川郡隻有一個張氏豪門,那就是十常侍之首張讓的宗族。
“收起來吧!”劉誕平息了一下心情,便對著老卒知會了一聲,就離開了。
戌時(晚七點),劉誕宅院。
“子淵,幫我去打聽一下,離鄉的周氏和潁川張氏具體是什麼關係,如果發現……”
一顆桑樹下,劉誕對著心腹王潭低聲吩咐著。
“嗯!明白!”王潭連連點頭。
話畢,王潭就告辭離去了。
“張氏,張讓,十常侍!”劉誕看著朦朧月色,眼中透著殺意。
他在潁川多年,對潁川張氏各種惡性了解不少,各種沾親帶故的親戚可謂是遍布潁川甚至豫州,遍地開花。最可恨的就是這些人一個個都仗著張讓的勢魚肉鄉裏,禍害百姓,無人敢管。
其他九常侍也是如出一轍。
劉誕很清楚,黃巾起義的起因有一半可以歸根到十常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