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桌上另一個能提供良好開端的話題是食品或酒:好吃嗎?我沒有時間在廚房裏真正地做一頓好飯。您自己做飯嗎?
在社會生活發生重要事件時,您怎樣看待這次中美領導人此次會晤?可以毫不費力地開始話題,隻要您記住您對回答的反應不是嘲諷或激烈反對。
55.讓寒暄恰到好處
俗話說:話要開好頭,事要收好尾。說好第一句話的方法很多、花樣各異,寒暄便是其中之一。一番恰到好處的寒暄,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力,起到抓住人心的效果,特別是對談話內容的深入,能起到潛移默化的導引作用。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際交往中打破僵局,縮短人際距離,向交談對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對方表示樂於與多結交之意。所以說,在與他人見麵之時,若能選用適當的寒暄語,往往會為雙方進一步的交談,做好良好的鋪墊。
所謂寒暄,是指人們見麵互相問候一下,以示禮貌和關心。在人際交往中,寒暄起到了聯絡感情的作用,它能在兩個陌生人的談話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照此看來,寒暄,便成了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了。
寒暄語不一定具有實質性內容,而且可長可短,需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而它卻不能不具備簡潔、友好與尊重的特征。
寒暄語應當刪繁就簡,不要過於程式化,像寫八股文。例如,兩人初次見麵,一個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三生有幸,另一個則道:豈敢,豈敢!搞得像演出古裝戲一樣,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語應帶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許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戲弄對方。來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長膘了,等等,自然均應禁用。
問候,多見於熟人之間打招呼。西方人愛說:嗨!中國人則愛問去哪兒、忙什麼、身體怎麼樣、家人都好吧?
在商務活動中,也有人為了節省時間,而將寒暄與問候合二為一,以一句您好,來一了百了。
問候語具有非常鮮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愛問別人:吃過飯了嗎?其實質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還沒吃,意思就不大對勁了。若以之問候南方人或外國人,常會被理解為:要請我吃飯、諷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閑事、沒話找話,從而引起誤會。
在阿拉伯人中間,也有一句與吃過飯沒有異曲同工的問候語:牲口好嗎?你可別生氣,人家這樣問候您,絕不是拿您當牲口,而是關心您的經濟狀況如何。在以遊牧為主的阿拉伯人中間,還有什麼比牲口更重要的呢?問您牲口好嗎?的確是關心您的日子過得怎麼樣。
為了避免誤解,統一而規範,商界人士應以您好、忙嗎為問候語,最好不要亂說。
牽涉到個人私生活、個人禁忌等方麵的話語,最好別拿出來獻醜。例如,一見麵就問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沒有,或是現在還吃不吃中藥,都會令對方反感至極。
人們見麵時打個招呼、寒暄兩句,是在所難免的。可是,寒喧也要掌握一定的方法,要把寒喧的話說得更動聽。
兩個初次見麵的人,彼此間都缺乏了解,在這種情況下,往往使雙方陷入僵局。打破僵局的有效方法就是寒暄。人們不妨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寒暄。如:問問工作情況。對熟識的人,還可以打聽一下身體狀況等等。
跟初次見麵的人寒暄,最標準的說法是:你好!很高興能認識您。見到您非常榮幸。比較文雅一些的話,可以說:久仰,或者說:幸會。要想隨便一些,也可以說:早聽過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經常跟我談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讀過您的大作、我聽過您作的報告,等等。
具體方法,可參考如下幾點:
(1)寒暄要流露出真摯的感情
與人初次見麵時的寒喧,一定要表現出誠意,要真心實意地詢問對方,不要讓別人感覺你隻是為了應酬,才說出那些體貼關懷的話。
(2)用詢問工作進展、身體狀況的方式,展開談話內容
與人見麵寒暄時,詢問工作進展、身體狀況,是一個非常好的溝通方法。可以這樣問:最近工作忙嗎?可要注意身體啊!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隻顧工作,而忽視了健康啊!這樣一來,對方不但能感受到你對他的關心,還能迅速消除彼此間的陌生感,為進一步交流,奠定了基礎。
(3)依照行動確定寒暄內容
當看到某人下班時,可以用下班啦這樣的寒暄語打開話匣子,這樣的問話,既大方自然,又能使對方感到親切,使對方願意與你交談。
(4)寒暄前,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是十分必要的
人與人之間的交談,實際上就是感情的交流。而交流則需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礎之上,隻要事先對交談對象有個大概的了解,在交談過程中,就能抓住對方的心,達到自己的目的。
每個人都希望他人對自己暢所欲言,但那需要激起對方的談話欲望,打開對方的話匣子,從而引起共鳴,你的觀點或勸導,才更容易被對方接受。當然,這需要因人而異、見機行事,要看準對方的興奮點,這樣才能占據有利地位。當然,這一切還應以了解對方為前提。否則,融洽談話氣氛,把握對方興奮點,都將是一句空話。
人人都清楚地明白,談話氣氛對深度交談的重要性,也都知道輕鬆愉悅的談話氣氛,是拉近談話雙方距離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注意這點,盡量用輕鬆、親和、充滿感情的語氣與他人談話,就像在家中茶餘飯後的閑談一樣,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拉近談話雙方的心理距離。
適當的寒暄,可以緩和僵硬的談話氣氛,但寒暄不能過長,它隻是與人交談時的前奏曲,要適可而止。因為寒喧的主要作用,是融洽談話氣氛,拉近談話雙方距離,為步入正題做準備。如若把寒暄當成了談話的主要內容,就會引起別人的反感,認為你是個虛偽的人,辦事效率也不會很高。
寒暄語就像是打開談話大門的一把鑰匙,運用得當,就能輕鬆躍過門檻,可運用不當,就有吃閉門羹的可能。所以,在寒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一個度,使寒喧恰到好處,這樣,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可能成為朋友。
56.跟初交者一見如故
對於要不要和陌生人接觸,我們大部分人恐怕從潛意識裏麵都會說不。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灌輸了陌生人的種種可怕之處,長大之後可能多多少少受到陌生人的騷擾,所以潛意識裏大都對陌生人形成了抵觸情緒。
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卻麵臨著許多不得不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形。你在舉辦一個產品的發布會的時候,你需要麵對那些跟你幾乎沒有什麼關係的記者;你在公開演講的時候,你需要麵對素昧平生的聽眾;當你一個人出差或者旅到某地時,你需要麵對陌生的當地居民;當你求職麵試的時候,你需要麵對著陌生的麵試官……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你都需要和陌生人交往。因此,我們不得不放下習慣的心理抵觸情緒,開口和陌生人說話,交往。這樣,我們才能從他們那裏獲取有益的資訊以及適當的指點,這無疑有助於我們的成功--甚至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成功。
中國台北身心靈成長協會的創辦人賴淑惠開房產中介時有著利用陌生人獲取事業成功的經典案例。當時賴淑惠住在一個大廈裏,同時兼營這個樓的房產中介,經她一番細心觀察後,發現凡是對大廈有興趣的買家,第一個總是先詢問大門管理員,最近有沒有住戶要賣房子啊?價錢多少呢?有趣的是,每次管理員的回答幾乎是:你去問住在八樓的賴小姐,她很喜歡買賣房子,這樣就不必再去找其他中介商了。此外,該樓誰急等錢用要賣房子的消息也總是第一個傳到她的耳朵裏。也因此,賴淑惠在首都大廈一個物業上整整賺進1000多萬元。
為什麼管理員願意幫賴淑惠的忙?說穿了是她將任何人都當成家人般關心,賴淑惠每天出入大門,必會向當日值班的管理員打招呼,出差返回也會順道帶些當地名產略表心意。這樣自然就贏得了值班管理員這位看起來和賴淑惠的工作毫不相關的貴人的支持。
有很多人認為贏得陌生人的支持幾乎是不可能的。上麵的例子證明了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其實,隻要我們方法得當,我們一樣能夠得到陌生人的支持。很多人卻做不到這一點,正是因為他們對別人缺乏興趣,這是因為他們在待人接物方麵既沒有與生俱有的天賦,也不願做後天的努力以資補救所致。
一見如故,這是成功交際的理想境界。無論是誰,如果具有跟大多數初交者一見如故的能耐,他就會朋友遍天下,做事就會左右逢源;反之,如果缺乏跟初交者打交道的勇氣,不善於跟陌生人交談,他就會在交際中處處受阻,事業也就難以成功。當今正處在改革開放時代,對大多數人來說,交際麵越來越廣,跟初交者一見如故的交際才能越來越顯出其重要性。可以說,讓陌生人跟你一見如故,是讓陌生人支持你的最核心的思想。
57.與陌生人尋找共同點
和陌生人初次見麵,良好的談話是打破陌生感的關鍵。那麼,怎麼才能打開和陌生人談話的局麵呢?心理學表明,如果能夠找到和陌生人的共同點,就可以打開初次見麵互相不熟悉且心存戒備的窘境。
(1)察言觀色,尋找共同點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精神追求,生活愛好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們的表情、服飾、談吐、舉止等方麵有所表現,隻要你善於觀察,就會發現你們的共同點。
一退伍軍人乘車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在駕駛員後麵。汽車上路後不久就拋錨了,駕駛員車上車下忙了一通還沒有修好。這位陌生人建議駕駛員把油路再查一遍,駕駛員將信將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這位退伍軍人感到他的這絕活可能是從部隊學來的。於是試探道:你在部隊呆過吧?嗯,待了六七年。噢,算來咱倆還應算是戰友呢。你當兵時部隊在哪裏?……於是這一對陌生人就談了起來,據說後來他們還成了朋友。
而這就是在觀察對方以後,發現都當過兵這個共同點的。當然,這察容觀色發現的東西,還要同自己的情趣愛好相結合,自己對此也有興趣,打破沉寂的氣氛才有可能;否則,即使發現了共同點,也還會無話可講,或講一兩句就卡殼。
(2)以話試探,偵察共同點
陌生人為了打破沉默的局麵,開口講話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開場,詢問對方的籍貫、身份,從中獲取信息;有人通過聽說話口音、言辭,偵察對方情況;有的以動作開場,邊幫對方做某些急需幫助的事,邊以話試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煙,也可以發現對方特點,打開口語交際的局麵。
兩個老年人從某縣城上車,坐在一條長椅上。其中一人問對方:在什麼地方下車?到終點,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麼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親戚家,你就是此地人吧?不是的,我是從南京來走親戚的。經過雙方的火力偵察,雙方對縣城熟悉,對南京了解,都是走親戚的共同點就清楚了。兩個人發現對方共同點後談得很投機,下車後還互邀對方做客。
這種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偵察,發現共同點,向深處掘進而產生的效應。
(3)聽人介紹,猜度共同點
你去朋友家串門,遇到有生人在座,作為對於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會馬上出麵為雙方介紹,說明雙方與主人的關係,各自的身份、工作單位,甚至個性特點、愛好等,細心人從介紹中馬上就可發現對方與自己有什麼共同之處。
一位是縣物價局的股長,一位是縣中的教師,在一個朋友家見麵了,主人對這對陌生人作了相互介紹,他們馬上發現都是主人的同學這個共同點,馬上就圍繞同學這個突破口進行交談,相互認識和了解,以致變得親熱起來。
這當中重要的是在聽介紹時要仔細地分析認識對方,發現共同點後再在交談中延伸,不斷地發現新的共同關心的話題。
(4)揣摩談話,探索共同點
為了發現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點,可以在需要交際的人同別人談話時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對方和自己交談時揣摩對方的話語,從中發現共同點。
在廣州的某百貨商店裏,一位在南海艦隊服役的人對服務員說:請你把那個東西拿給我看看。還把我說成字典裏查不到的地道的蘇北土語。另一位也是蘇北的人在廣州某陸軍部隊服役。聽了前者這句話,也用手指著貨架上的某一商品對營業員說了一句相同的話,兩句字裏行間都滲透蘇北鄉土氣息的話,使兩位陌生人相視一笑,買到了各自要買的東西,出了店門就談了起來,從老家問到部隊,從眼下任務談到幾年來走過的路,介紹著將來的打算。
身在異鄉一對老鄉的親熱勁,不知情的人怎麼也不會相信是因為揣摩對方一句家鄉話而造成的結果。可見細心揣摩對方的談話確實是可以通過找出雙方的共同點,使陌生的路人變為熟人,並發展成為朋友的。
(5)步步深入,挖掘共同點
發現共同點是不太難的,但這隻能是談話的最初階段所需要的。隨著交談內容的深入,共同點會越來越多。為了使交談更有益於對方,必須一步步地挖掘深層的共同點,才能如願以償。一個度假的大學生和一位在法院工作的同誌,在一個共同的朋友家聚餐,經主人介紹認識後,陌生人談了起來,慢慢地二人都發現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的看法有共同點,不知不覺地展開了討論,他們從令人不滿的社會現象,談到產生的土壤和根源,從民主與法製的作用,談到對黨和國家的期望。越談越深入,越談雙方距離越縮短,越談雙方的共同點越多。事後雙方都認為這次交談對大學生認識社會,對法院同誌了解外麵的信息和群眾要求,增強為糾正不正之風盡力的自覺性都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