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在競爭態度上激發高水平——態度是高水平的“熱氣球”(2)(1 / 3)

劉邦經過一番審時度勢後,調整了自己居功自傲、野心勃勃的心態,放棄了稱王關中的想法,他的態度來了個180度的大轉變。他聽從了張良的建議,第二天一大早就趕緊帶著一百隨從去見項羽。劉邦和項羽同是軍隊的領袖,他們的職位並無高下之分,也並無隸屬關係,可劉邦為什麼要屈尊去見項羽呢?他去看項羽就是一種委曲求全的表示,就相當於下級去拜望上級、晚輩去拜望長輩一樣。原因就在於他能迅速地把心態調整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暫時屈尊降貴,對項羽虛與委蛇。做小服低,為的是保全實力,積蓄力量,日後再圖大計。這時項羽的情況又怎樣呢?項羽手下的謀士範增對項羽說:“我聽說劉邦過去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現在進入關中後卻變了,也不好色,也不貪財了,這說明什麼問題呢?說明劉邦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想稱王關中,他想當天子。現在形勢對我們有利,應該立刻消滅他,千萬不要錯過了時機。”然而,就在項羽猶豫不決的時候,劉邦的拜望卻改變了項羽要消滅他的打算。他是怎樣做到的呢?一是極力表白自己的忠心,說他從來就不敢違背項羽;二是極力傾訴衷腸,傾訴自己的委屈,他說自己對項羽一片忠心,現在項羽卻要進攻自己。項羽看見劉邦一副委屈的樣子,心腸終於軟了下來,於是劉邦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

劉邦的勝利就在於他識時務,能及時調整心態,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為,由一個趾高氣揚的勝利者,一下變成一個低三下四的弱小之人。

正像大哲學家孟德斯鳩說的那樣:“一個人要在世界上獲得成功,就不得不表麵上像個傻子,實際上是個智者。”劉邦正是這樣一個能屈能伸的人。他善於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感情用事,他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像傻子,什麼時候應該像智者,所以,他獲得了成功。

競爭就是你勝過了我,我還要勝過你

要生存必然要競爭,因為一塊蛋糕你爭得多,我吃的就少。競爭就是各方比拚本事,誰勝過對方,誰就是競爭的勝利者。

世界上最大商品零售商沃爾瑪就是競爭的勝利者。也許我們從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身上可以看到沃爾瑪的競爭之道。

山姆酷愛競爭,從兒時參加打球起,他就認為競爭是很偉大的。而做企業更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競爭。對於山姆來說,零售業在戰後幾十年,競爭尤其激烈,環境和條件不斷變化,那正是他熱愛零售業的主要原因。

有競爭才有進步,才有發展,競爭是沃爾瑪發展、也是戰後美國零售業發展最重要的一章。而沃爾瑪屬於強硬的競爭者,從不懼怕競爭,這一點顯然繼承於其創建者山姆·沃爾頓。

20世紀60年代,若幹大公司都進入了折扣百貨業,但占主導地位的還是各區域性折扣百貨連鎖。早期雜貨業就形成了一種傳統,即公司間形成一種默契,各自在自己控製的州內建店,一般不越雷池,不攻擊他人,以免挑起競爭,所以沃爾瑪也一直遵循此傳統行事。事實上,直到70年代中期,沃爾瑪一直都以阿肯色州西北部為中心,跨越周邊向俄克拉何馬、堪薩斯、密蘇裏一帶擴張,如果沃爾瑪一直保持這種姿態,不主動挑起競爭,很可能最終沃爾瑪也隻是一家區域性連鎖公司。

但沃爾瑪選擇了另一條路,不畏競爭,甚至主動出擊。

1976年,沃爾瑪的強勁競爭對手凱瑪特突然向沃爾瑪展開進攻,在沃爾瑪經營最好的4個市鎮開分店,同時也向其他區域性折扣百貨連鎖展開攻勢。一時間,各公司都在討論如何避免與凱瑪特直接競爭,而山姆卻站出來聲明沃爾瑪將以攻對攻,決不退縮。當時凱瑪特已有上千家分店,沃爾瑪隻有150家。第二年,在小石城,凱瑪特發起價格戰時,沃爾瑪指示自己在當地的分店經理:“任何商品都絕不能讓它們的價格比我們的低。”最後在這場戰爭中,沃爾瑪甚至把佳潔士的牙膏降到每管6美分,凱瑪特無法再降了,這場戰爭的獲勝方是沃爾瑪。

沃爾瑪並不隻針對臨時狀況製定競爭策略,山姆也曾為公司製定過十年規劃:公司應穩定地擴張,首先在本頓威爾小鎮周圍500公裏半徑的小鎮和小城建立標準規模的分店。在所有分店確保折扣定價和與其他公司相比的最低毛利率。公司須盡全力消減庫存與營運成本。最重要的是在員工中繼續保持忠誠、士氣和熱情。這是他的四項主要戰略。這些戰略的實施保證了沃爾瑪在70年代的順利發展,也使沃爾瑪保持了強勁的競爭優勢。

沃爾瑪的成功基於其了解競爭,了解消費者,更重要的是大量投資於最先進的信息技術,並有效地利用它們。

沃爾瑪之所以能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下存活至今,是因為他們了解競爭,了解競爭之道,知道絕不能回避競爭,商場上也絕無客氣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