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一個拳手看到對手很高大,還未交手就在心裏說,我可能不是他的對手;一個跳高運動員看到橫杆還來跳,也在心裏說,太高了,我們恐怕跳不過去,這樣的心理和態度就決定他們都將是失敗者。
信心對於每一個人都十分重要,特別是遇到困難的時候,更要憑借它來鼓勵自己。不斷地樹立自己的信心,從而獲得強大的心理力量。
那麼,究竟什麼是信心呢?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奪取最終的勝利,這就是信心。
李嘉誠是今日香港光芒四射的人物,他被譽為“經營之神”。然而,李嘉誠從兩手空空的打工仔到世界巨富的曆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他也同樣經曆了艱難的歲月和慘痛的失敗。
20世紀50年代初,李嘉誠才有了屬於自己的企業——長江塑膠廠。
然而,商場上變幻莫測。為了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他急切地四處簽訂大量的訂單,但是由於資金不足,簡陋的設備和緊缺的人手讓企業的生產舉步維艱,工人加班加點地趕製產品,迫在眉睫的交貨期使重視質量的李嘉誠也無暇顧及愈來愈嚴重的次品現象。於是,倉庫裏開始堆滿了因質量問題和交貨期的延誤而退回來的產品,客戶也紛紛上門要求索賠。
在這次危機中,從做生意開始就以誠實經商、穩重做人的李嘉誠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這種代價幾乎將李嘉誠置於瀕臨破產的境地。這段時間,痛苦不堪的李嘉誠每天睜著布滿血絲的雙眼,忙著應付不斷上門要求索賠的客戶。
在事業遭受重創之際,是堅定的信心幫助李嘉誠重新從困難中站立起來。他深知,失敗對於渴望成功的人來說並不要緊,最要緊的是在遭受挫敗之後仍然保持必勝的信心,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
定會成功的信念和迫在眉睫的緊迫感促使陷入困境中的李嘉誠重新振作起來,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研究新的發展方案。他認為首先需要做的是穩定軍心,重新樹立員工對工廠的信賴,想方設法增強企業的凝聚力。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尋找到一批經驗豐富的塑膠人才,重新組織一批精幹的隊伍,嚴保質量,穩紮穩打,將不合格產品全部廢棄掉,重新生產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李嘉誠是這樣想的,更是這樣做的。最終,他憑借著必勝的信心渡過了眼前的危機,戰勝了重重困難,終成大業。
競爭激烈的商戰中,即使是最精明的企業家,也很難保證不會因為一次小小的疏忽而將企業帶入低穀乃至絕境。那麼,在這個與企業的生死存亡息息相關的緊要關頭,最能夠顯示出企業家能力、膽識以及他們最需要的就是充滿必勝的信心。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遊泳運動員羅雪娟在100米蛙泳預賽中的表現很不理想。預賽結束後,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李富榮擔憂地問羅亞娟的教練張亞東:“決賽準備拿什麼成績?”張亞東自信地說:“要奪冠軍。”麵對如此令人擔憂的預賽成績,教練充滿信心的回答讓李富榮深感意外。結果,讓李局長更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羅雪娟真的以1分06秒64的優異成績奪得了女子100米蛙泳的冠軍,為中國代表團的雅典之行又增添了一枚寶貴的金牌。細究其中的原因就是:
教練有信心,隊員有實力、更有信心!正是雙方的信心共同鑄就了成功。
著名辯論家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但他並不是整天垂頭喪氣、鬱鬱寡歡,而是花比別人更多的功夫去練習說話。他每天早晨起床,就在嘴巴裏放幾顆小石頭,然後到海邊反複地進行呼喊練習,懷著對成功的強烈渴望,他堅持不懈地長期練習,終於成了著名的辯論家。
信心是成功做事的法寶。信心不是心靈空虛者的狂妄,不是冒險家孤注一擲的投機,更不是賭徒押寶時所下的最後的決心。
在前進的道路上,如果說有什麼阻擋了我們前進的步伐,那就是缺乏奪取勝利的態度和決心!很多人失敗並不是因為沒有成功的可能,也不是因為不具備成功的能力,而是他們太缺乏信心了,往往遇到一點挫折就信心全無,那麼,先前為邁向成功所做的一切就會功虧一簣。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充滿信心,信心能使人充滿必勝的力量和勇氣。當你充滿信心的時候,你也許就會明白: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