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起義軍聲勢愈來愈壯大,隋朝官員們再也坐不住了,不想把自己綁在這艘將沉的船上等死,紛紛造反。大將楊玄感就是其中一位。
由於楊玄感威望高,他的造反影響很大,使得吳人朱燮、晉陵人管祟在江南地方起兵響應他。這兩人號稱將軍,擁有人馬10餘萬,煞是聲勢浩大。隋煬帝很畏懼他們的勢力,派遣大將吐萬緒、魚俱羅率大軍征伐叛軍,但再三攻打都沒有取勝。王世充認為他的機會到了。他的如意算盤是,先打著王軍的旗號發展勢力,正當合法地招募人馬,又能得到中央的財力物力支持,比率先打出義旗的人占優勢得多。他想現在召集一支隊伍去攻打朱、管,憑著才幹和實力,一定能夠取勝,這樣在隋軍中他就能嶄露頭角,成為一支勁旅。到最後他大權在握,決定去留就在他一句話了,那不是進退自如了嗎!
於是王世充當機立斷招募兵馬,江淮間子弟以前受過他的恩惠的,聞風而動,紛紛趕來效力,很快就聚集了一萬多強悍的士兵。他率這支隊伍去征討朱、管,連連得勝。每次打了勝仗,王世充都大肆褒揚部下將士,許多人都立功受獎,每次繳獲的財物,都按人頭分發下去,王世充本人絲毫不取。他的部下為他的無私、公正欽佩得五體投地,紛紛說:
“不替這樣的人賣命,替誰賣命?”王世充的部隊像滾雪球一般壯大了起來,隋軍中,就數這支隊伍功勳最為顯著,不久便成為最強勁的軍隊。
以史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從以上列舉的兩個案例來看,無論從曆史的角度還是從人的角度看,對我們都有這樣一種借鑒作用,即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像下棋,聰明的要看出後麵的多步走勢。“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氣勢和態度,也隻有這樣的氣勢和態度才能做出不同凡響的壯舉。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老子曾說:“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白話文的大意就是:世人行事,往往是在快要成功的時候失敗了。若到最後一刻還像剛開始時一樣謹慎,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
有個人炒了九年多的股票。其間有過好幾次大賠大賺。2005年,在大盤跌到1000點左右時,他終於忍受不了市值損失60%的折磨,全部割肉出局,並發誓一輩子再也不碰股票。別人雖然勸過他好幾次,但無濟於事。他已經在股市中磨了近十年,特別是已經忍受了這次長達四年熊市的煎熬,但在最後一刻還是被股市淘汰了。有人大致幫他算了算,如果他不賣掉股票的話,如今不僅彌補了所有虧損,而且還有相當不錯的利潤。要是能夠再堅持一下,他極有可能會領到股市畢業證書,成為股市中的贏家一族。因為,畢竟可以“十年磨一劍”呀。
據說,在股市裏,像這樣的股民還不少。據報載,新中國股市成立後首位自殺的股民是上海一姓康的年僅41歲的股民。1992年5月12日下午,因炒股遭遇挫折,康某在家自縊身亡。4月上旬,他以293.35元的價格購進延中股票73股。之後延中股票綿綿下跌,不久始終在200元浮動。最低還跌到182.85元。4月27日,康某實在忍不住了,便以205元的價格割肉賣出,損失了6400多元。此後康某天天悶悶不樂,5月12日想自殺了之。實際上,康某要是再堅持10天,延中股價就漲到最高價312元了。以後,每逢股市下跌,常有媒體報道此類事件。可惜啊,這些中國股民!有人幫他們算了算,如果他們堅持下來,很可能已經是百萬富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