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在自勵態度上架起高目標——態度是高目標的“風向標”(4)(1 / 3)

職場如戰場,打不贏也要走

敬業與有目的的選擇職業之間並不矛盾,對於不適宜自己去幹的工作你無法去熱愛它,也不可能去主動地做好它。如遇到這樣的情況,理應采取果斷態度,另求所愛。

人生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失意和挫折是常有的事,在挫折和失意中尋求得意和成功才是強者應有的態度。

美國著名的不動產經紀人安德魯最初是葡萄酒推銷員,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他不知道還能幹什麼,於是他認為自己的目標就是“賣葡萄酒”。最初他為一個賣葡萄酒的朋友幹活,接著為一名葡萄酒進口商工作,最後同另外兩個人合作辦起了自己的進口業務,這並非出自熱情,而是因為,正如他自己所說:“為什麼不?我過去一直在賣葡萄酒。”

生意越來越糟,可安德魯還是拚命抓住最後一根稻草,直到公司倒閉。他不改行,是因為他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事業的失敗迫使他去上一門教人們如何開業的課,來這裏學習的人有銀行家、藝術家、汽車修理工,他逐漸認識到這些人並不認為他是個“賣葡萄酒的”,而認為他是個“有才能的人”、“多麵手”,他們對他的看法使他拋棄了原來的目標。

他開始猛醒,仔細分析、探索其他行業,檢查自己到底想幹什麼。

最後,他選擇了和太太一起開展不動產業務,使他取得了推銷葡萄酒永遠不能為他帶來的成功。

許多職業專家認為,一個人一生中至少要經過兩三次變換,才能最後找到適合自己特長的事業;而確定自己合理的目標,則需要同樣長的一段時間。

18世紀英國的大政治家伯基說過:“無法付諸實踐的事物,是不值得我們去追求的。在這個世界上,若是經過了解以及正確的追求而仍然無法得到的東西,那麼這種東西對我們毫無益處可言。”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永遠要有屬於你自己的目標,而不是別人強加在你身上的目標。

目標必須是你自己的。否則的話,你的努力便對你沒有好處了。

身為一個人,你必須澄清你的思想,除去不相幹的事件,並深入你的內心,看清你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

在你擬定自己的目標時,不要讓慣常的思想奪走你的決心。假如做一張桌子能使你感到滿足,那就是一個值得完成的目標,縱使除你以外的人都覺得沒有什麼價值,那也沒有什麼關係。如果寫一本五百頁的書使你感到厭倦,那就是一個不值一試的目標了,為什麼?因為它不能使你滿足。

凡是目標,不論大小,都有意義,隻要它能使你得到成就感。目標本身沒有大小,大小全看你的想法。

英國詩人布朗寧在《一個數學家的葬禮》中寫道:

“實事求是的人要找一件小事做,找到事情就去做;空腹高心的人要找一件大事做,沒有找到則身已故。實事求是的人做了一件又一件,不久就做一百件;空腹高心的人一下要做百萬件,結果一件也未實現。”

這說明了製定的目標必須“恰當”、“現實”的重要性。

蜘蛛猿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它是生長在中南美洲、很難捕捉的一種小型動物。多年來人們想盡方法,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去射擊或用陷阱捕捉它們都無濟於事,因為它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後來,有人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一個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內放進一顆花生,然後等待蜘蛛猿走向玻璃瓶,伸手去拿花生。一旦它拿到花生時,你就可以逮到它了。

因為當時蜘蛛猿手握拳頭緊抓著那顆花生,所以它的手抽不出玻璃瓶,而那個瓶子對它來說又太大了,使它無法拖著瓶子走。但它十分頑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終不願意放下那顆已經到手的花生。就算你在它身旁倒下一大堆花生或香蕉,它也不願意放開手中那顆花生,所以這時狩獵者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抓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