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之變後,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子李亨分道揚鑣,太子去了靈武,在那裏繼承天命成為了救世天子,而唐玄宗進入蜀地,屁股還沒坐穩,就強行榮升為太上皇。在封建社會,曆任皇帝都非常忌諱被兒子篡位奪權,如漢武帝劉徹晚年時發生的巫蠱之禍便是最好的佐證。麵對太子奪權,唐玄宗李隆基充滿了些許無奈,安史之亂已經將李隆基牢牢地釘在了恥辱柱上,對於混亂的時局,年老誌衰的他已無法力挽狂瀾,退位讓賢或許還能挽救大唐岌岌可危的命運。在蜀地,唐玄宗李隆基回首了自己的前半生,方想明白今日種種都是親佞遠賢的結果,後悔不迭。他更加牽掛大唐的安危,時時盼望著遠方能夠傳來好消息。
757年,唐玄宗收到了一封來自兒子肅宗的家書,洋洋灑灑一大篇,大抵意思是說:我已經成功地收複了長安,請您盡快返京。等您回到長安,屆時還是由您來當皇帝,我還做我的太子。按理說,看到這個上表,唐玄宗理應欣喜若狂,收複長安可是他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事情。然而正好相反,唐玄宗看到這封上表後,惶惶不可終日。唐玄宗可是玩弄權術的高手,他怎能不明白兒子肅宗的那點小心思。當初馬嵬驛兵變,肅宗跟自己分開沒多久就迫不及待稱帝了,現如今,局勢越來越明朗化,斷然更沒有道理還位於自己了。兒子這麼說,無非就是對自己子奪父位行為的心虛。但是回與不回,太上皇李隆基可是左右為難:回京,這就是明擺著和兒子搶皇位;可要是不回,那兒子不得以為自己割據一方,在為複位做打算?
就在李隆基不知如何是好之際,唐玄宗又收到了一封以群臣的名義發來的賀表,表內言:“自馬嵬請留,靈武勸進,及今成功,聖上思戀晨昏,請速還京以就孝養。”這個賀表的起草人是肅宗身邊的謀臣李泌。別看李泌的這封上表隻有寥寥數語,卻蘊含了豐富的含義:第一,馬嵬坡別離、靈武即位,這是百姓和群臣作用的結果,與肅宗毫無關係;第二,及今成功,克複京師,靠的是肅宗及將士們的浴血奮戰,肅宗做這個皇帝實至名歸;第三,皇帝朝夕思念上皇,正等著上皇返京以盡孝道。據說肅宗讀完這封上表,曾感動得失聲痛哭。太上皇當然明白這個上表並非出自肅宗的真情,但是如果肅宗連敷衍自己都懶得來做,自己這個前任皇帝就真的處境堪憂了,自己又何必計較那麼多!就這樣,太上皇趕緊命高力士收拾行李,帶領大隊人馬匆匆返回京城。
此次回京,唐玄宗、高力士、陳玄禮以及禁軍600餘人,每個人都歸心似箭,隻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就到達了鳳翔。然而剛到鳳翔,就發生了一件讓唐玄宗極其鬱悶的事:唐肅宗竟然派了3000精兵繳了自己禁軍的武器,並就地解散了禁軍。看來肅宗真的對自己很不放心呀,也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怎樣未知的命運。帶著這種惆悵心情,唐玄宗一行來到了鹹陽望賢宮。然而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肅宗竟然在此地為他舉辦了盛大隆重的歡迎禮,肅宗還身穿一件象征大臣身份的紫袍在樓下拜舞。鳳翔繳械事件,讓唐玄宗看清了現在的天下是他兒子李亨的,這個兒子還不待見自己,如今肅宗以低姿態在望賢宮樓下拜舞,唐玄宗怎能不受感動!唐玄宗趕忙走下城樓,來到肅宗身旁,肅宗則趁機抱住了太上皇的腿,父子倆都流下了眼淚。其實,安史之亂爆發之初,唐玄宗就有意傳位於李亨,但遭到了楊國忠、楊貴妃的阻攔;李亨靈武繼位,自己已經決定安心做太上皇,所以,對於肅宗的“謙讓”行為,唐玄宗並未接受,而是命人拿來黃袍,親自給唐肅宗穿上,並說:“天數、人心皆歸於汝,使朕得保養餘齒,汝之大孝也。”就這樣,在群臣和百姓的見證下,皇位正式交接到肅宗手中。望賢宮裏“父子重會”,使肅宗感到皇位繼承問題徹底解決了,於是對太上皇不再多心。經過這件事,父子倆冰釋前嫌,重歸於好。
第二天,唐玄宗在肅宗的陪同下,前呼後擁,熱熱鬧鬧地返回京師,以太上皇的身份,重新回到興慶宮。唐玄宗居住在興慶宮的第一年,肅宗對他還是蠻好的。世人皆知唐玄宗喜食丹藥,758年4月,肅宗就進獻煉石英金灶,唐玄宗十分高興,特地下詔表彰肅宗之孝。同年8月,又到了千秋節,也就是唐玄宗生日的這一天,肅宗為此在宮中大擺筵席,宴請文武百官。10月,唐玄宗出遊華清宮,肅宗親自送到灞上;11月,太上皇返回長安,肅宗又到灞上迎接。
然而到了第二年,父子關係再度蒙上了陰影,雙方在改葬楊貴妃的問題上意見分歧很大。唐玄宗返回興慶宮後,已經不再處理政務,在“無為”之中,自然而然產生了強烈的懷舊情緒。有一天,太上皇突然興起,讓高力士查看一下梨園是否還有故人,高力士找來一個名叫賀懷智的樂工。太上皇讓賀懷智講述昔日宮中的事,借以緬懷楊貴妃。賀懷智說:很久以前,在一個豔陽高照、鳥語花香的日子裏,皇上與貴妃一同在禦花園欣賞微臣彈奏琵琶,忽然,一陣微風襲來,貴妃的領巾吹落在微臣的頭巾上。因為貴妃的領巾有“瑞龍腦”(瑞龍腦形狀如同蟬、蠶,是天寶末期交趾進獻的貢品,唐玄宗隻賜給楊貴妃,共十顆。瑞龍腦香氣撲鼻,遠在十餘步之外都會聞到芳香)香氣,所以,微臣鬥膽便把貴妃的頭巾私藏於錦囊之中,今天見到上皇您如此思念貴妃,特意把它帶來了。唐玄宗打開錦囊,哭著說:“確實是瑞龍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