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燔石(2)(1 / 2)

⑤巴石:見《本草綱目》卷十一“金石部”,礬石類。

⑥枯礬:明礬受熱脫去結晶水後,成為白色粉末,名為枯礬。本段中關於蝴蝶礬、吊礬、缸礬、巴石和枯礬等項,均引自《本草綱目》卷十一。

青礬、紅礬、黃礬、膽礬

凡皂、紅、黃礬,皆出一種而成①,變化其質。取煤炭外礦石俗名銅炭子,每五百斤入爐,爐內用煤炭餅自來風不用鼓鞲者千餘斤,周圍包裹此石。爐外砌築土牆圈圍,爐顛空一圓孔如茶碗口大,透炎直上,孔旁以礬滓厚罨此滓不知起自何世,欲作新爐者,非舊滓掩蓋則不成。然後從底發火,此火度經十日方熄。其孔眼時有金光直上取硫,詳後款。

煆經十日後,冷定取出。半酥雜碎者另揀出,名曰時礬,為煎礬紅用。其中精粹如礦灰形者,取入缸中浸三個時,漉入釜中煎煉。每水十石煎至一石,火候方足。煎幹之後,上結者皆佳好皂礬,下者為礬滓後爐用此蓋。此皂礬染家必需用②,中國煎者亦唯五六所。原石五百斤成皂礬二百斤,其大端也。其揀出時礬俗又名雞屎礬,每斤入黃土四兩,入罐熬煉,則成礬紅。圬墁③及油漆家用之。

其黃礬所出又奇甚,乃即煉皂礬爐側土牆,春夏經受火石精氣,至霜降立冬之交,冷靜之時,其牆上自然爆出此種,如淮北磚牆上生焰硝④樣。刮下取來,名曰黃礬,染家用之。金色淺者塗炙,立成紫赤也。其黃礬自外國來,打破中有金絲者,名曰波斯礬⑤,別是一種。

又山陝燒取硫黃山上,其滓棄地二三年後,雨水浸淋,精液流入溝麓之中,自然結成皂礬⑥。取而貨用,不假煎煉。其中色佳者,人取以混石膽雲。石膽一名膽礬⑦者,亦出晉、隰⑧等州,乃山石穴中自結成者,故綠色帶寶光。燒鐵器淬於膽礬水中,即成銅色⑨也。《本草》載礬雖五種,並未分別原委⑩。其昆侖礬狀如黑泥,鐵礬狀如赤石脂(11)者,皆西域產也。

【注釋】

①凡皂紅黃礬,皆出一種而成:皂礬又名青礬,藍綠色,即硫酸亞鐵FeSO4·7H2O。紅礬:即礬紅,紅色顏料,即三氧化二鐵Fe2O3·mH2O。黃礬:黃色,九水硫酸鐵Fe2(SO4)3·9H2O。這三種都是鐵化合物,故稱“皆出一種而成”。

②皂礬染家必需用:青礬(皂礬)可作為媒染劑,亦可染色。

③圬(wū)墁:泥水工。

④焰硝:硝石,成分為硝酸鉀KNO3。

⑤波斯礬:黃礬的一種,內有金絲文理者。《本草綱目》卷十一稱產於波斯(今伊朗)國者為上。但中國亦出產。

⑥自然結成皂礬:燒取硫磺的礦滓含三氧化二鐵和硫,在酸性條件下逐步生成皂礬(綠礬)。

⑦膽礬:又名石膽,藍色晶體,成分為硫酸銅CuSO4·5H2O。

⑧晉、隰:山西晉州(今臨汾)與隰州(今隰縣)。

⑨燒鐵器淬於膽礬水中,即成銅色:將鐵器放在膽礬(硫酸銅)溶液中煎之,發生金屬置換反應,鐵將硫酸銅中的銅置換,而製得銅。中國在西漢時已發明這種水法煉銅技術,見《淮南萬畢術》。

⑩《本草》載礬雖五種,並未分別原委:指《本草綱目》卷十一雖載礬有五種,但未區分其本末。查李時珍在同卷引唐人蘇恭《新修本草》(659):“礬有五種……”後,又評論說:“礬石析而辨之,不止於五種也。”而且李時珍詳細區別各種礬的原委,似不應受到指責。

(11)赤石脂:紅色土塊,矽酸鹽的含鐵陶土。

硫黃

凡硫黃乃燒石承液而結就,著書者誤以焚石為礬石,遂有礬液之說①。然燒取硫黃石,半出特生白石,半出煤礦燒礬石②,此礬液之說所由混也。又言中國有溫泉處必有硫黃,今東海廣南產硫黃處又無溫泉,此因溫泉水氣似硫黃,故意度言之也③。

凡燒硫黃石④,與煤礦石⑤同形。掘取其石,用煤炭餅包裹叢架,外築土作爐。炭與石皆載千斤於內,爐上用燒硫舊渣掩蓋,中頂隆起,透一圓孔其中。火力到時,孔內透出黃焰金光。先教陶家燒一缽盂,其盂當中隆起,邊弦卷成魚袋樣,覆於孔上。石精感受火神,化出黃光飛走,遇盂掩住,不能上飛,則化成汁液,靠著盂底,其液流入弦袋之中,其弦又透小眼,流入冷道灰槽小池,則凝結而成硫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