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神曲:一種藥曲。由白麵、青蒿、蒼耳、馬蓼、赤小豆等六種原料製成,又名六神曲。本節內容引自《本草綱目》卷二十五《穀部·造釀》。
②法起唐時:南北朝時賈思勰(xié)的《齊民要術》(約538)中已記有神曲製法,說明不是從唐朝始有的。
③青蒿:菊科植物香蒿(Artemesia apiacea),可入藥。
④馬蓼:蓼科馬蓼(Polygonum lapathifaliam)。蒼耳:菊科植物(Manthium sibiricum)的種子。二者皆可入藥。
丹曲①
凡丹曲一種,法出近代②。其義臭腐神奇③,其法氣精變化。世間魚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塗抹,能固其質於炎暑之中,經曆旬日蛆蠅不敢近,色味不離初,蓋奇藥也。
凡造法用秈稻米,不拘早晚。舂杵極其精細,水浸一七日④,其氣惡臭不可聞,則取入長流河水漂淨必用山河流水,大江者不可用。漂後惡臭猶不可解,入甑蒸飯則轉成香氣,其香芬甚。凡蒸此米成飯,初一蒸半生即止,不及其熟。出離釜中,以冷水一沃⑤,氣冷再蒸,則令極熟矣。熟後,數石共積一堆拌信⑥。
凡曲信必用絕佳紅酒糟為料⑦,每糟一鬥入馬蓼自然汁三升,明礬水和化⑧。每曲飯一石入信二斤,乘飯熱時數人捷手拌勻,初熱拌至冷。候視曲信入飯,久複微溫,則信至矣。凡飯拌信後,傾入籮內,過礬水一次,然後分散入篾盤,登架乘風。後此風力為政⑨,水火無功。
凡曲飯入盤,每盤約載五升。其屋室宜高大,防瓦上暑氣侵逼。室麵宜向南,防西曬。一個時⑩中翻拌約三次。候視者七日之中即坐臥盤架之下,眠不敢安,中宵數起。其初時雪白色,經一二日成至黑色,黑轉褐,褐轉代赭,赭轉紅,紅極複轉微黃。目擊風中變幻,名曰生黃曲。(11)則其價與入物之力,皆倍於凡曲也。凡黑色轉褐,褐轉紅,皆過水一度,紅則不複入水。凡造此物曲工盥手餐洗淨盤簟,皆令極潔。一毫滓穢,則敗乃事也。(12)
【注釋】
①丹曲:用大米培養紅曲黴製成的紅曲。可作食物著色劑,有防腐功能,且有健脾暖胃、治痢藥效,亦用以釀紅酒,是中國人民的一項發明。
②丹曲一種法出近代:引自《本草綱目》卷二十五《穀部》“紅曲”條:“紅曲本草不載,法出近世,亦奇術也。”紅曲至遲起於北宋,蘇軾(1036~1101)詩雲:“臘糟紅曲寄駝蹄”。
③其義臭腐神奇:語見《莊子·知北遊》,又見《本草綱目》卷三十九《蟲部》“蜂蜜”條:“蜂采無毒之花,釀以大便而成蜜,所謂臭腐生神奇也。”此處指白米浸泡後發出惡臭,但蒸後變得芳香。
④水浸一七日:水浸七日,“一”為衍文。大米經長時間浸泡,發酵後發出惡臭。
⑤沃:澆。
⑥熟後數石共積一堆拌信:蒸熟數石米後,堆在一起拌入紅曲曲種。
⑦凡曲信必用絕佳紅酒糟為料:用最好的紅酒糟作為製紅曲的菌種。
⑧明礬水和化:紅曲菌耐酸性強,用明礬水培養液呈酸性,可抑製雜菌生長。
⑨後此風力為政:此後通風起主要作用。
⑩一個時:一個時辰,相當二小時。
(11)目擊風中變幻,名曰生黃曲:注視在通風條件下顏色的變化,叫生黃曲。此處生黃曲指紅曲黴生長時在培養料上分泌出紅曲黴黃色素,此物可變成紅色素。作者對紅曲培養過程中發生的一係列顏色變化作了細微的描述。
(12)“凡造此物”一段:指出製曲時宜注意清潔,不得有“一毫滓穢”,這是重要的技術經驗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