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拓寬成功的腹地(1 / 1)

李丹崖

有這樣一個年輕的企業家,他從16歲就開始創業,到了26歲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一家屬於自己的小型采石廠。采石廠建在城市的郊區,周圍土地空曠,且石料豐富,他每天都能通過切割和銷售石料收入上萬元。

但是,年輕的企業家並沒有就此滿足,而是把收入的錢全部用來更新設備,擴大工廠麵積,沒過幾年,一個占地上千畝的采石廠就迅速在城市郊區崛起了!工廠落成不久,企業家並沒有對工廠的生產投入過多的精力,而是又趁機購買了自己工廠周圍的大麵積土地。但是,他把這些土地買下之後,並沒有繼續用於擴大工廠的麵積,而是把土地一直閑置在那裏。許多人對企業家的這一舉措都是一頭霧水,既然不用,為何還要購置那麼多的土地?不是浪費資金嗎?

後來,隨著城市麵積的不斷擴大,一方麵,建築工地需要更多的石料,這就使他的生意更加紅火;另一方麵,許多建築商也看中了企業家工廠周圍的空地,他們紛紛找到企業家,希望通過協商能夠購買到企業家工廠周圍的土地建設居民區。

這時候,先前那些對企業家不理解的人才開始幡然“頓悟”:

原來,企業家是想通過把那些土地賣給建築商,進而從中大撈一筆呀!於是,他們都對企業家的遠見卓識讚不絕口。但是,企業家後來的做法再次出乎了眾人的意料,他並沒有把自己工廠周圍的閑置土地賣給任何一個建築商,盡管建築商喊出了想要購買的“天價”!

直到後來,在一次全省企業家交流大會上,企業家才把這個謎底告訴大家。

企業家說:“我之所以不肯把工廠周圍的土地賣給建築商,是因為我是從長遠替工廠考慮。試想,如果在工廠周圍建了居民區,居民入住小區以後,肯定會被切割石料的噪音所擾,於是,他們肯定要向有關部門投訴我廠,那麼,我的工廠就勢必要遷移出去,這樣算起來,我所損失的不知要比賣地的錢多多少倍啊!”

當人們聽了企業家的陳述之後,沒有一個人不為他的深謀遠慮而豎起大拇指。是啊,一個人的成功可以存在著多層境界,而故事中的企業家能夠既立足於當今,又著眼於未來,不失為達到了成功境界的最高層次。其實,衡量一種成功的前景光明與否,不僅要看他現在所取得的成就有多麼卓越,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在收獲的刹那,立即邁出更加高遠的步伐。

眼光是一粒智慧的種子,它在今天播種,是為了在明天收獲累累碩果;眼光是一把智慧的尺子,它在今天丈量,是為了讓明天的成功腹地更加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