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2 / 2)

譚老爺子被移到明間的靈床上後,鼻翼就不再扇動了,沐林楓趕緊讓沐家人取過一縷已經準備好的新棉花,扯下一點後放在了老爺子的鼻孔前。

這叫做“屬纊以俟絕氣”,纊就是絲棉,有一個成語“屬纊之際”就是由此而來,意思是臨危的時候。用絲綿來驗證即將離世的人是否還有氣息,隻有棉絲不動了,就說明老人去世了。

現在這個環節並不是為了驗證人是否還有氣息,而是演變成了一項程序,整個喪葬禮儀從這開始了。此時譚家所有的親屬按照輩分和親疏守候在老人一側。

按照習俗“三服”以內的親屬此時應該都在場,屋內的是直係親屬,其他人都在外麵。當要送葬的時候,“五服”以內的親屬必須都要參加了。

葬禮是展現一個家族所有成員的唯一場合,而表現家族成員親疏關係的“幾服”,事實上就是以葬禮中每個人所穿的喪服來區分,通常講是“五服”以內,出了“五服”就代表不存在直接的血緣聯係了,參加葬禮時可以不用穿孝服。這裏不再多說,在後麵會詳細講述這“五服”的內容。

屋內所有人的眼睛都緊盯著老人鼻孔前的一絲棉絨,此時親屬們的臉上還沒有悲傷,隻是流露著肅穆的神情,屋內屋外鴉雀無聲,所有的人大氣都不敢喘,仿佛是擔心驚擾了老人即將離去的魂魄。

躺在門板上的老人表情平靜,應該說所有正常離去的人都非常平靜,沐林楓看著老人的麵孔,他相信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經過了痛苦的掙紮,而離去時一定是安詳舒適的,這也符合自然界的陰陽平衡。

隻見老人的臉色並不難看,額頭的皺紋都舒展開來,這是人即將離去的標誌……

這時沐林楓注意到老人鼻孔處的棉絲不動了……大約過了十多秒鍾的時間,沐林楓向旁邊的人招招手,馬上有人遞過老人穿過的一件褂子,屋內上年紀的人都知道後麵要做的事情……

譚家的親屬們嘩啦一下都跪在了地上,大家都知道老人已經斷氣了,不過現在還不能哭,還要等著為老人招魂。

沐林楓走到譚老大身邊,伸手將他從地上拉起來,將褂子遞到他手裏,隨後輕輕拽著他的胳膊走出屋門來到外麵的台階上,讓他麵朝西南方向,大聲呼喚父親回來。

“爹……回來吧……”譚老大拖著長音呼喚了兩遍。

這個環節在民間稱招魂,意思是把離開的魂再叫回來,這個儀式在古代時稱為“複”。“複,盡愛之道也。”表示為挽救死者盡最後的努力。

呼喚之後,沐林楓牽著譚老大的胳膊重新回到屋內,走到靈床邊後,譚老大把手裏的褂子蓋在老人的身上,同時喃喃低語,“爹,快回來吧,爹,睜開眼看看我們……”

隻見老人鼻孔處的棉絲依然紋絲不動,這就確定老人是真的離去了,送終的環節也就結束了,下麵就是進入哭喪環節。

沐林楓朝譚老大做了一個下跪的手勢,屋內頓時哭聲一片,這就開始哭喪,整個喪禮過程從這時起才正式開始。

這個時候不同人哭得程度也是有區別,與死者同輩的男人隻能是嗚咽,後輩則是大哭,而女人們應該是捶胸頓足地嚎啕。哭的時間大約在五分鍾,隨後就要停止哭泣,準備其他事情。

在譚家親屬們開始哭喪的同時,馬上有來幫忙的左鄰右舍的鄉親進屋來,在沐林楓的指揮,首先用一張黃紙蓋住死者的臉,預示著從現在開始不能再讓死者看到陽間的事情了。

隨後,在死者的頭部擺上一張小方桌,將飯菜和水酒都擺好,這叫“倒頭飯”。擺好倒頭飯後,親屬就要停止哭泣了,否則會驚擾了死者吃飯。

幫忙的鄉親把痛哭的譚家親屬從地上攙扶起來,到外麵去換衣服,每個人都要把豔麗的衣服脫去,換上素淡的服裝,女人要把身上佩戴的首飾全部摘下來,然後開始居喪。

在喪禮上的哭泣也是有嚴格規定的,有俗語說:“辰日不哭,哭有重喪。”意思就是在不適當的時候哭泣,往往會使家庭再遭不幸,會再有人去世。另外也是為故去的人考慮,害怕驚屍,而使屍變。

擔心並不是沒有道理,就在譚老爺子去世的當天夜裏,真的發生了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