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27.晉王並四海(1 / 2)

陳頊廢了陳伯宗,自己登上了皇位,封自己的兒子陳叔寶為太子,封柳敬言為皇後。陳頊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不過上台之後的他,所做的事情確實和他哥哥陳蒨背道而馳的。

當時的情況已經不容許陳朝有任何的北伐的想法,陳蒨的做法是很正確的,陳朝隻有內治,絕無外部用兵的優勢。但是陳頊卻在太建五年(573年)發動了對齊國的討伐。當時朝臣們意見很不一致,但是和苻堅決定伐晉時候一樣,隻有一個將領堅決支持,那就是吳明徹。

陳頊屬於那種非黑即白的人,他征討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所以命令大臣們選舉主帥,大臣們經過討論之後,推舉吳明徹為總攻主帥,當然吳明徹也很盡心盡力的完成這次北伐任務,就這樣,從太建五年到太建九年(577年),吳明徹一路順風順水,並在壽春接受了皇帝的冊封。

但是就算達到了壽春,也難以抵擋周國的進攻速度,當年的十月,陳頊聽說北周已經把鄴城(齊國的都城)攻陷了,於是命令吳明徹率軍進行第二次北伐,任命吳明徹的大兒子吳惠覺兼理州中事務。

吳明徹率軍駐紮在呂梁,和周國將領梁士彥抵抗交戰,吳明徹多次打敗這位周國將領,導致這位將領躲進城裏麵固守待援,吳明徹無奈隻好引清河的水來淹沒城池,周國方麵,宇文邕派遣了王軌前來增援,王軌輕裝簡行,將船開到淮口,用木頭阻擋敵船的進攻。陳朝的將領感覺到事情非常棘手,商議著劈開攔河壩,移動軍營,將馬用船載過去。可是聽到裴子烈的建議之後,感覺這樣的計劃不會成功,巧的是當時吳明徹的背上長出了癰疽,所以吳明徹再沒辦法的情況下,硬著頭皮向陳頊上書請示。

就在吳明徹上書請示的檔口,清口的水位忽然降低,吳明徹走投無路之下隻能做了俘虜。吳明徹的被俘,標誌著陳頊北伐計劃的完全泡湯,也證明了南方軍事實力的落後。雖然朝中還有魯廣達那樣的將領,但是獨木難支。

太建十四年正月初五(582年2月12日),陳頊病重,五日後,陳頊駕崩,享年五十二歲,在遺詔之中,他命令群臣扶立太子陳叔寶即位。就這樣,一個最終導致王朝完全衰落的皇帝完結了。

說起陳叔寶,我們主要想到的是那個和寵妃鑽到井裏被楊廣活捉的樣子,但是我想說,不要看這位國王被捉的時候的頹態,就連即位的時候,這位國王也是困難重重。首先阻擋在他麵前的是自己的二弟陳叔陵。

陳頊剛剛駕崩,陳叔寶在靈堂正在哭喪的時候,陳叔陵就用刀劃傷了陳叔寶的脖子,幸虧沒有劃傷要害,準皇帝還是在左右武將的護衛之下逃出生天,之後陳叔寶命令蕭摩訶討伐自己的二弟,最終逼得陳叔陵自殺。

接著陳叔寶即位,封沈婺華為皇後,封張麗華為貴妃,封孔氏為貴嬪,這本身是一件很小的冊封儀式,但是到了陳叔寶這裏卻變成了一個很有諷刺意味的事情。陳霸先、陳蒨兩個人都喜歡的是簡樸的生活,這樣國家才能沿著上升的趨勢發展,但是到陳頊和陳叔寶時代,國家開始變得奢侈。尤其是陳叔寶時代,大興土木,廣納嬪妃,朝政烏煙瘴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