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陳霸先建立的朝代事先沒有經過合法程序(陳霸先是南朝準皇帝時代唯一一個沒有被封為某某國王或者國公的人),最初國號很難確定。但是經過考證之後,陳霸先家族的始祖是胡公滿,胡公滿被封在陳,所以以陳為國號也是說得過去的。
當蕭梁太平二年(557年)十月,陳霸先接受了蕭方智的禪位,正式成為了新王朝的第一任皇帝,但是這樣還不算真的結束,南梁滅亡之後,陳霸先立刻在次年殺死了蕭方智,結束了南梁的國祚。
陳霸先將年號改為永定,意思很明確,就是希望國家永遠安定,可是就連這麼一點的要求都做不到了。我們說南朝,必然是要說滅亡的原因;如果說北朝,那就要說改革。南朝當時的軍事又是完全喪失,之所以還能夠支撐,是因為長江天險。
陳霸先接手的蕭梁疆土已經很小了,再加上蕭梁從第一代皇帝開始,國力損耗太大,陳霸先能做的就隻是保守的軍事征伐和積極的內部治理。雖然陳霸先想要更進一步的把這個國家重新治理好,但是時間不等人,陳霸先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生病,在次日病死,享年五十七歲。在遺詔之中,他命令讓自己的侄兒陳蒨入繼大統。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決定,因為陳霸先當時還有一個兒子(第六子陳昌),但是他卻把即位的權力交到了侄子手中,這的確是一種無私的表現。
陳蒨是陳霸先的哥哥陳道譚的長子,生於522年,當時的陳霸先還是一個不出名的小官吏,但是當陳蒨26歲的時候,他所在的地方已經被侯景攻占,所以當侯景想要搜捕陳蒨和陳昌的時候,陳蒨就預謀用袖中所藏的小刀刺殺侯景,但是侯景卻派了手下的官吏接待了陳蒨,導致陳蒨的刺殺行動沒有成行。後來又與侯景迅速地敗亡,陳蒨得以逃到了陳霸先的軍營之中。
中間的事跡其實和陳霸先的差不多,當557年到來之際,陳霸先將陳蒨封為臨川郡王,食邑兩千戶,拜為侍中、安東將軍。但是當周文育和侯安都在沌口戰敗的時候,陳武帝詔令陳蒨入都護駕,軍隊的儲備和警戒之事,陳霸先都交給了這個侄子。這件事情過後不久,陳蒨被派往南皖築城堅守。
永定三年的六月二十一日,陳霸先駕崩,享年五十七歲。六月二十九日,陳蒨從南皖回到京城,住在中書省,並在當日在太極前殿即皇帝位,改元天嘉,正式開始他自己的統治。七月初四,大封群臣;九月初七,封嫡長子陳伯宗為皇太子。從這一點上來看,陳蒨絕對沒有他叔父那樣的無私。
雖然南北對峙時代,北方的軍事實力要強過南方,擁有統一的絕對基礎,但是陳蒨時代的南朝雖然勉強可以成為一個王朝,但是相比與北方來看還是有區別的,不要看當時北方依然是兩國並立,可是在實力對比上麵,周國要比齊國強大許多。
我們在講蕭梁的時候曾經說過,後三國時代分為兩段:第一段是南梁和東西魏之間的對峙;第二段是南陳和北齊北周的對峙。不過此刻的南陳已經沒有什麼能力向北攻伐,所以陳蒨要做的就是削平國內的群雄。
在消滅了盤踞在南方的六大割據政權之後,南朝陳最終獲得了統一,但是這幾個地方的割據政權耗費了陳蒨五年的時間,當然也拖累了陳朝南方的國民經濟長達五年,雖然當時南方的經濟實力很強,但是找這麼樣的拖累方法,陳朝很難有更多的力量去抵抗來自周國和以後的隋朝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