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26.平衡過渡(2 / 2)

當然,陳蒨在位的七年裏麵,大多數的時間花在了削平叛亂上麵,對於國家建設上麵,陳蒨的建設隻是在遵循著以前改革者的步伐,雖然陳蒨很賢明,到底還是天不假年,陳蒨的英年早逝導致了陳朝第一次的自救運動的失敗。

天嘉七年正月,陳蒨因為患病,改年號為天康,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陳蒨病篤,當日駕崩,享年四十五歲。太子陳伯宗奉遺詔即位,但是當時的陳伯宗才隻有12歲,所以陳文帝在遺詔中指定自己的弟弟陳頊和仆射到中舉、舍人劉師知輔政,但是這樣的人事安排確實不能穩定的將皇位握在手中。

不久之後,陳頊囚禁了劉師知,並且將劉師知交付廷尉治罪,劉師知在當也被陳頊迫令自殺。從此以後,陳頊掌握了朝廷之中的所有權力。由於陳頊是陳蒨的同母弟,所以他的身邊也聚集了一大批的親信,如果坐在皇位上的是三四十歲的成熟天子,陳頊斷然不敢篡位,但是陳伯宗隻有十幾歲,就給這位虎視眈眈的皇叔一個很好的機會。

光大二年(568年)正月初三,陳頊進位為太傅、司徒,特許佩劍穿鞋上朝。皇帝在此刻完全被架空。同年十一月,陳頊以陳伯宗個性軟弱、難當大任為由,將他廢為臨海王,次年陳頊自立為帝,改元太建。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陳頊廢皇帝的理由是不是合情合理呢?

如果隻是看陳頊的野心,這種理由完全可以蒙蔽一些朝臣的眼睛。但是細究起來,確實漏洞百出:

1.任何一個皇帝能不能打造天下,並不是看他的性格是否軟弱。我們在後麵第十四季會講到,性格軟弱的皇帝打造的天下要比性格強勢的皇帝牢靠。不能因為這個皇帝性格上麵太溫柔,而否定他的能力。

2.陳頊在最初擔任輔政大臣之一的時候,曾經利用太後的命令和親信的勸誘將劉師知抓捕入獄並且迫令自殺,這就表明陳頊要效仿他的叔父陳霸先的舉動,攻殺不服從自己的大臣。可是我們要想到,陳霸先當時擁有的基礎是經過他在蕭衍時代和蕭繹時代的積累慢慢的積攢而成的,並且陳霸先參加過剿滅侯景的戰役,可以說基礎上麵比較牢固;反觀陳頊,他的基礎大多是在自己兄長那七年積攢起來的,陳頊的基礎和他的叔父比起來可謂雲泥之別。

3.陳頊也想把即位順序搬回到陳霸先的時代。陳霸先傳給了自己的侄兒陳蒨,那麼陳頊認為,陳蒨死了之後皇位應該交到他的手裏麵,這叫“兄終弟及”。可是當他看到陳蒨竟然將皇位交到了一個不滿十六歲的頑童手中的時候,陳頊的內心就有些不是滋味了。

那麼,奪回皇位的陳頊,又會怎樣將自己的位置傳到下一代呢?他的下一代又是如何將這個國家帶向滅亡的呢?

請看下一講:晉王並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