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在國內的一份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段評論:“在未來變化莫測的經濟文化大融合中,天安門的‘紅’和白宮的‘白’將會產生強烈的反差——雖然現在極大的反差是在溫和的國際環境中表現。”
的確,世界的未來關注點會是在中美關係上,美國新總統奧巴馬也信心十足地表示,新政府將著手打造“新型中美關係”,以此來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由此,“中國紅”將在一片白色背景之下,遍地開花。現在的情況是,隻要穩定地發展,中美雙方麵對的問題就會更少。而美國,在原地長久徘徊之後,要對當前和未來所有利益關係進行調整,而且其主動權越來越微弱。時間在磨礪著曾經的強者的意誌,此消彼長的“權衡格局”使中國經濟如魚得水,因為它順同了中國社會價值觀。
在曆史上,“紅色”扮演過非常重要的角色,它的內涵讓人非常敏感,但到當前,尤其是本世紀初,中國的經濟輝煌鼎盛,眾多專家學者給其定義為“新興經濟”。在這裏我們可以稱其為“紅色經濟”。之所以如是說,是因為在中國的曆史長河中,“紅色”不僅僅代表著喜慶,而且是中國的代表色。從文化的層麵上說,中國紅是非常有內涵的。於此,“中國紅”在其經濟勢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不停地影響著世界。從前的美國式白色純潔第一次感受到“紅”的魅力。
奧巴馬總統不時地放出消息,美國相信中國,未來的中美合作會帶有很強的文化性,這是中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其實不難看出,美國上下都有這樣的思維。奧巴馬的新任駐華大使喬恩-亨茨曼在就任演時說出,美國正在尋求建立“中美新時代的夥伴關係”,這將對美洲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同時,亞洲和歐洲、乃至整個世界都會由此而收益。坐在白宮橢圓型辦公室中的奧巴馬總統對此也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在我看來,沒有什麼比在中美之間建立能夠決定我們福祉的橋梁更為重要的工作了,這不僅關乎美國和中國人民,也關乎世界的未來。”
顯然,白宮的高貴色調“白色”的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天安門的“紅色”。在色調搭配理念上來說,“紅與白”是不和調和的顏色,但在其背後的文化本質上,我們還是可以作為一番文章。當“適用天下皆準”的高貴色調顯得冷淡時,我們心存憧憬,渴望更強烈、更熱情的因素。在“天時”上,紅色抓住了拓展的機遇;在“地利”上,我們處於亞洲的腹地,是火紅的太陽升起的地方;而“人和”,紅色正是它的本質表現,有紅的地方,都是熱鬧和祥的。
美國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奠定了其“白色”政治經濟風格,它相信差別,最大程度上相信個人努力,“私有主義”是白色風格的深刻表現。冷峻的外表、咄咄逼人的競爭思維、還有容易變化的內在都是美國式白色國家文化的表現。而“中國紅”似乎是與之相反,從前的西方排斥它(冷戰時期),是因為思想的禁錮,現在美國接受它,是因為文化理念的相互認同。歐洲在18世紀曾有過中國熱,當前,美國也崇敬“中國紅”。因為當前,美國的未來不是由它自己決定,而是與它合作的夥伴們一起決定,這樣的趨勢正在全球鋪開。
麵對美國漸漸吃緊的國際地位,奧巴馬馬上以一種謙遜、平易的方式改變著美國,在美國人心中,這位超越種族和資曆的新總統在美國形象保衛戰中一定會有優秀表現。民眾認為,美國的文化是高潔的,這位崇敬“白色”的總統將超越時代,因為美國在改變。
現在的現狀是,美國隻能接受世界對它的壓力,而在鬥爭上,奧巴馬比前任們都要理智。地球已經不是美國控製了,因為經濟政治平等進程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當中國在國際活動中不斷地發出震動人心的聲音時,“中國紅”真正地表現出了它的優越性,而這一天的到來整整用了170年時間。
其實“中國紅”已經深入到各個方麵,在過去的十年裏,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掀起高潮,各種各樣的文化年在紅色的海洋裏波濤洶湧。美國外交學院中國問題專家費根鮑姆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牽引力會拓展成中國的全方位進步。在未來的國際敏感問題和軍事安全問題上,中國會更具有權威性,美國式的政治經濟文化在總體上不能長足發展,這主要表現在其對世界的影響力上。由此得到,紅色文化政治將會是世界發展的潮流,統治主流政經的白色社會格調會蛻變,它更傾向於適應時代,與紅色文化政治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