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紅色與白色之間的差別(2 / 3)

在美國曆史上,白色的“冷淡”有時被演化成“冷酷”。在肯尼迪和約翰遜總統身表現出來了對越南戰爭的狂想,他們都認為,美國發動越南戰爭符合美國利益,符合西方世界的傳統認知。其實稍微分辨一下,肯尼迪等人的政治熱情正是“白色文化”的衍生,因為“白色純潔”的背後,往往就掩藏著冷酷和偏激的欲望。到尼克鬆時代,美國幾乎又恢複了正統的“白色文明”,因為國家未來的發展一直是探險式的,沒有預想和計劃,這讓美國變得非常不理智。但尼克鬆讓美國回歸了(越戰結束),就這樣,美國的正統文化得以延續。

恰恰相反,中國人的種種動作幾乎都是深思熟慮的,上世紀的朝鮮問題,應對兩極世界問題時,中國領導人都有創造性策略。從這一點上說,中國紅是不盲目的,沉浸在5千年文化中的“紅色”並沒有失去本質,雖然在特殊的時代它被附加了特殊的內涵。走過最艱難的歲月,中國紅依然能飄揚在世界舞台上,這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國賴以生存的源泉。我們將政治外殼剝落之後,中國紅的生命力是那樣的強。

在美國的清一色的白色總統府邸中,我們能看到一種跳動。這種跳動讓它的總統感到力不從心,而且它的國民和國家正在麵對一個可怕未來——美國失勢。當“911事件”動搖了美國的政治地位時,政府還是試圖用經濟和軍事效力來彌補;但當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將美國的金山卷入深海時,美國政府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向民眾保證,“美國未來一定是光明的,美國沒有失去世界尊者的地位。”而這樣的話卻是那樣地缺少說服力。

奧巴馬總統在美國民眾眼中是個“變革”之父,他在每次競選中的每次演講中都會說到:“我們需要變革!”這句話實實在在地打動了美國民眾,這位平民總統對未來幾乎充滿信心。因為他在世界經濟最危難的時候出現,曆史會賦予他光環,挑戰和機遇橫現在他麵前。他在談論前任某些積極政策時,語氣沉重地說:“那樣做是不符合美國價值觀的,有損美國的完美形象。”誠然,在前任的糟糕政績之下,奧巴馬麵臨的挑戰可以和曆史上任何一屆總統相媲美。

奧巴馬在讚揚前任為數不多的功績時說:“美國政府對華政策是積極的、正確的。本政府將奉行此政策。”中美雙方經過過去30年的密切合作,不單單實現了共贏,而且讓美國的民眾徹底接受了中國的文化。中國改革開放造就了大國崛起的神話,同樣,也為世界經濟文化共融開拓了新的路徑。美國式“白色單調原則”被打破,尤其是政治經濟上的“單邊主義”經受了前所未有的阻礙。

現在美國的政治理念正在發展變化,因為持續的經濟萎縮,讓它的政治蒙羞,現在的金融危機又讓美國政治勢力處於內收縮狀態。重新審視自己,站在平等的台階上對話和磋商將是美國政策的根基。“單調”的政治意圖不再是美國發難於他國的武器,相反,它會成為美國自我沉淪的幽靈。

就未來的發展來說,眾人都認為中美之間將展開一定程度的競爭。而30年後,形勢不可避免地倒向中方。因為在表現力上和潛力上,中國遠遠超過美國。這個競爭過程準確地講是綜合實力的競爭,而文化上的激烈碰撞會白熱化。“中國紅”能將冷淡而果敢的“美國白”打敗嗎?其實我們不必疑問,隻要中國這個經濟發展巨擎勢不可擋,“美國白”將會染上“憂鬱症”,當它深度發展時,整個精神就會崩潰,它的“白色文明”將隨之飄然遠逝。像老人對孩子訴說一個故事一樣:從前的“美國白”很強大,但造物弄人,它還是失去了時代給予它的榮耀。而“中國紅”漸漸紅火起來,在人世間,中國用責任心告訴世界人民,人類是平等的大家庭,我們在一起同舟共濟,建設我們共有的大家庭——地球村。結束語假想一種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