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培養青少年的理財意識,幫助青少年種下一棵搖錢樹
消費主義(consumerism)一詞通常有兩種意義,一種是強調消費者權利的消費者主權運動,有時也譯為“消費者主權主義”;另一種意思是指缺乏批判意識地沉迷於消費。本文是在第二種意義上使用消費主義的概念。對消費主義的含義,有多角度、多層次的不同解釋。一種認為它是一種行為實踐,是指一個物品消費日益增長的事實或實踐。另一種認為它是來自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個基本教義,即把盡可能多的占有和消費物質產品作為其個人自我滿足和快樂的第一位要求。
可以肯定地說,在本文中,消費主義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一種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它煽動人們的消費激情,刺激人的購買欲望。消費主義不在於僅僅滿足“需要”(need),而在於不斷追求難以徹底滿足的“欲望”(desire),消費主義思潮代表了一種意義的空虛狀態以及不斷膨脹的欲望。
在21世紀初的中國,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青少年中均表現出明顯的消費主義傾向。判斷消費主義生活方式形成和出現的標準主要有二:一是青少年是否存在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代表的高消費生活方式的普遍追求;二是對符號象征價值的消費是否正在成為青少年的主要消費選擇。
對於不少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來說,兜兒裏揣著張用來透支的信用卡似乎已成為很平常的事情。“花明天的錢”逐漸成為許多城市青年的生活方式。零點調查公司2005年4月完成的一項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在職場新人群體中,人均個人支出為1180元/月,高於成熟員工群體(1082元/月)。該調查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太原、長沙、武漢、沈陽、西安9城市的3515名常住居民進行了入戶訪問,具有較高的可信度。該調查顯示,這一青年群體中對筆記本電腦的計劃購買率為28.2%,是城市居民群體(8.7%)的3倍多,還有27.5%的職場新人計劃購買數碼相機。超出自己承受的能力的高消費的消費價值觀,使他們很快成“負翁”和“月光公主”(每月收入花光的意思)。
由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完成的《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2004)》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額約為1萬元。而根據2003年國家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為847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2622元。大學生的年平均消費額已經遠遠高出了同期中國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該《報告》顯示,除了正常的學費等支出外,大學生的支出結構中,還包括了情感支出、培訓支出、旅遊支出、網絡通訊支出、數碼支出、化妝品支出等多個種類。大學生中60%的受訪者擁有手機。我們取其一點進行分析。據2005年6月11日《重慶晚報》報道,500名大學生兩年間欠下70餘萬元話費。平均一人一年就欠下700多元。再加上兩年間交的部分話費,這些大學生一年光手機話費得多少錢?
少年兒童的消費觀念是怎樣的呢?在分析少年兒童的消費觀念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其消費狀況。有諸多研究表明,在中國城鄉的許多家庭中,少年兒童日漸成為消費的重心。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1999年在京、津、滬三大城市所做的調查表明,超過85%的家庭兒童實際平均月消費超過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一,即一個小孩的消費超過一個大人的消費。零花錢是孩子們自主支配消費的一種重要形式。據2004年3月4日《新聞晨報》報道,根據對中日韓越四國兒童的調查顯示,零花錢中國孩子最多。而我們的人均收入怎麼能與日韓相比呢?孩子們的消費不僅成為家庭消費的重心,而且在家庭消費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然而,少年兒童消費觀念中的消費主義傾向同樣令人憂慮。1998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向孩子學習”課題組研究後得出結論:今天的孩子令人憂慮的品質之一是“缺乏適度消費的觀念”。
在青少年高消費的行為前麵,往往打著一個“發展”的幌子,這可能是當前青少年高消費現象的一個特點。為了讓孩子在所謂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家長們在對孩子的教育投入上不計血本。許多並不富裕的家庭為孩子購買了高檔鋼琴,並且花高價給孩子報了各種培訓班,花費了巨大的財力、物力,但投入與教育效益卻不成正比。《北京晚報》記者2005年6月對北京某中學家長的調查顯示,在高三一年家長用於孩子保健品、家教等的投入平均都在數千元。一位家長的說法或許頗有代表性:“自己再苦點,也不能讓孩子受委屈。”
消費已成為當代青少年自我表達與認同的主要方式。今年23歲的何萍是北京某外國語大學大四的學生,她現在正在用的手包LV櫻桃包是直接從巴黎買來的最新款式。“我男朋友給我買了很多包包。還有就是香水,我的很多同學也一樣。”她這樣說道,言語中充滿了自豪。何萍並非個案,而是一個群體的縮影。最近幾年,世界頂級品牌一下子對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市場表現出了驚人的興趣。全球奢侈品牌的流行口號是:到中國去!統計公司的調查數據給了這些頂級品牌最大的信心,根據高盛的一份統計報告,2004年中國頂級時尚品牌的消費額已占到全球的12%。普拉達集團首席執行官預測,到2010年,中國消費者在頂級消費品上的花費將達到5000億元人民幣;5至10年內,中國的頂級時尚消費市場將超過日本。
據中國品牌戰略協會最新統計,目前大陸奢侈品消費人群已占總人口的13%,約1.6億人。目前國際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增長率超過80%,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10%左右的增長率。雖然頂級奢侈品的生產商盯準的都是頂尖人物,但中國的奢侈品市場的火速升溫,卻是被大批收入並不那麼頂尖的中國時尚人群哄熱的,他們對於頂級奢侈品的崇拜和不顧一切的追求,形成了頂級奢侈品大行其道的社會環境。這一群人並非富豪,但他們對頂級奢侈品的欲望卻往往超過富豪,他們平均月收入在5000至20000元之間。一項調查顯示,這群年齡在25至40歲的高學曆、高收入的人是中國奢侈品消費的大眾力量。他們經常在奢侈品打折時消費,而且熱衷於買一些頂級品牌的小配件,比如領帶、皮鞋、皮包等。女士則對化妝品、香水、時裝等更為鍾情。收入中高水平的人會靠這些品牌物品來暗示自己也有能力涉足高檔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