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貝大理財01(3 / 3)

有專家在對近年來青年幹部違法犯罪尤其是貪汙犯罪居高不下的現象進行研究後認為,享受欲望強烈、攀比意識膨脹是他們走向犯罪的根本原因之一。比如河北的李真、四川的高勇等“年輕高官”都在《認罪書》中承認,對金錢和物質的過分看重與生活中的高消費和攀比,是把他們拉向深淵的黑手。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消費主義思潮的幽靈。

如前所述,既然消費主義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在發生著深刻的影響,那麼,從對消費主義的遏製與引導入手,就成為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

西方有遠見的專家學者已經展開了對消費主義思潮的反思和批評。美國著名的戰略學家茲·布熱津斯基在《大失控與大混亂》一書中憂心忡忡地指出,一股追求在豐饒中的縱欲無度的精神空虛之風正在主宰人類的行為。“界定個人道德準則的下降和對物質商品的強調,兩者相互結合就產生了行為方麵的自由放縱和動機方麵的物質貪婪”。美國學者艾倫·杜寧在他的著作《多少算夠》中也對消費主義現象提出了尖銳的質問:“如果環境的破壞根源在於人們擁有太少或者太多的時候,留給我們的疑問就是:多少算夠呢?地球能支持什麼水平的消費呢?擁有多少的時候才能停止增長而達到人類的滿足呢?世界人民在不使這個星球的自然健康狀況受損的情況下,是否可能過一種舒適的生活呢?”對於還處於發展起步階段,人物資源又十分匱乏的中國,更有必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刻地反思。

在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崇儉”是消費價值觀念的核心,是維係中華民族數千年繁衍不息的精神之一。“勤乃搖錢樹,儉是聚寶盆”是中國人最喜歡、最常用的春聯之一。如果說勤是生產勞動方麵的主要價值規範,那麼“儉”則是消費生活方麵的主要價值規範。所謂“儉”,就是在消費上講究節約,適可而止,反對鋪張浪費。在傳統社會生產力比較低下的情況下,人們倍感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因而自然而然地產生和推崇消費上的節儉觀念。

消費主義思潮指導下的消費是一種“消極性消費”,消費行為更多地受製於外在的誘導和標榜,而非出自內心真正的需要。所以,青少年如果沉迷於“消極性消費”,收獲的將是刺激和對刺激的無休止的追求,而不是發自內心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專家們認為,要著力倡導消費觀的轉型,努力培養青少年的自主性消費觀。

所謂“自主性消費”,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實現為目的的消費。自主性消費使消費成為自我實現的一種方式,使人們的內在力量得到展現,思想境界得到提升。這是因為,自主性消費要求行為主體擁有高度的自我控製和責任意識,能考慮到其行為與自然和社會的承受度是否適應的問題。通過自主性消費達到的自我實現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非物質性一麵。

自主性消費觀念是消費主義思潮的一味解藥,是對超出必要消費界限的揮霍性的物質欲望和物質享受做出理性限製的一種倫理觀念。當然,在全麵建設惠及13億人的小康社會的曆史進程中,在一個開放多彩的時代,倡導自主性消費絕不可能是要求青少年禁欲苦行,而應該是為他們本身的幸福和利益展示一種可供選擇的人生哲理。這是當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題中應有之意。一種觀念的養成不是短時間內可以見效的,這就需要社會從培養青少年良好的消費習慣入手,在青少年中著力培養一種從自我內心為自己的消費行為尋找理由的習慣。

科學消費觀是指符合人們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要求、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進步的消費觀念、消費方式、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科學消費觀的樹立可以使青少年有效地抵製消費主義思潮的侵蝕,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幫助青少年樹立科學消費觀的過程中,全社會有大量的工作可做。比如加強在青少年中的消費知識普及工作,使青少年掌握更多的消費知識和具有更強的理財能力,用較少的消費投入,獲得最佳的消費效益。再如加強對青少年的國情教育和能源危機教育,讓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我國人均資源極度匱乏的現實狀況,從而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樹立節約能源,勤儉生活的理念等等。

綠色消費觀是一種新的消費觀念,是比過度消費更豐富、更高級的生活結構,是一種以簡樸、方便和健康為目標的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綠色消費觀主張“夠用就可以了,不必最大、最多、最好”。它摒棄了“增加和消費更多的財富就是幸福”的價值觀。事實上,心理學研究表明,消費與個人幸福之間的關係是微乎其微的。生活在20世紀來的人們比世紀初他們的祖先們平均富裕4.5倍,但是他們並沒有比祖先們幸福4.5倍。更糟糕的是,閑情逸致、平和的心態,似乎都奔向富有的過程中走向枯竭。人們為了滿足消費,就要煞費苦心地珍惜時間,加快生活節奏以便掙更多的錢,把人的精力和創造都耗盡在高消費上了。

在綠色消費觀的指導下,人們提出過一種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的消費生活。而生活質量是指“人的生活舒、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樂趣”。綠色消費觀在西方的許多富裕國家越來越有影響力,而它對於生活在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青少年而言,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有很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

總而言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主義思潮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蔓延,正在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構成極大的威脅,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從消費主義的遏製與引導入手,是我們進行青少年思想教育,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的一個重要路徑。

言而總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兜裏的零花錢越來越多,許多青少年在使用零花錢時沒有計劃性,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甚至形成了道德上的缺失,讓老師和家長操心不已。怎樣引導子女理性消費,成為家長、老師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青少年自己怎麼來“巧妙”的花零用錢,那就讓零花錢催生我們青少年自己的理財意識吧。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