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1 / 3)

海萍給她澳大利亞的哥哥打電話前,去探望了父親,也就是她的小叔父。他安睡在西山公墓。

那天是星期六,一早她先去菜市場買了一條鱸魚、一把韭黃、一塊排骨,又去“百味觀”買了兩塊豆沙糯米糕。從菜場回來後,一個上午她都在廚房忙著洗和燒。

每一次去墓地,她買的都是這幾種食材,好像想都不用多想。檸檬鱸魚,韭黃蛋卷,西梅子排。香味從廚房裏竄出來。滿屋子都是父親驚喜的味道。她往鍋裏擠了一點檸檬汁,她想起了父親家的老屋,那時候每天傍晚,下班回來的父親母親就像打衝鋒一樣,心急火燎地在廚房裏燒晚飯,好讓她和哥哥趕緊吃了做作業。那口小鍋裏的東西其實很普通,但爸媽有本事硬生生做出紅紅綠綠豐美異常的感覺,雖大都是以蔬菜為主的便宜食材,但聲色上奪人。城裏的這個家,條件雖比老家好,但在城裏也是屬於緊巴巴過日子的人家。海萍記得自己更小的時候,這個小爸爸在秋天常帶著她和哥哥去城鄉接合部的水溝裏捉泥鰍,他卷著褲腿,用泥堵住水溝兩端,他用一隻破臉盆拚命把水舀出來,他一邊舀一邊說,泥鰍營養最好,日本人愛吃泥鰍,從中國大量進口呢。他們仨一直忙到西邊的天空掛上火燒雲,然後提著一水桶活蹦亂跳的泥鰍穿過城北雜亂的廠區,經過一根根煙囪,往家裏走。在海萍的記憶裏,那畫麵宛若後來看到的宮崎駿的電影,炫麗,空曠,一絲絲甜美,又好像虛幻。父親在秋天捉到了大量的泥鰍,一餐兩餐吃不完,就想出一個辦法,把它們洗幹淨後放在煤球爐邊烤,烤呀烤,烤得滿樓道裏都是香味。海萍知道有些鄰居開始是看不起他們這麼會過日子的,但泥鰍飄香畢竟是美味飄香,再等到爸媽哪天傍晚用紅辣椒一炒,就聽到好多人一邊打噴嚏,一邊大聲說,老潘啊,這泥鰍也太香了。這時候,媽媽用一隻隻小碗盛了讓海萍給他們送過去。海萍端著碗,快樂地走在七十年代的走廊裏,這是海萍關於童年時的好記憶。

父親在捉泥鰍的時候,也會講故事。海萍記得有一天,父親講他小時候和哥哥在路邊等媽媽,那時候沒得吃,他們盼著媽媽能帶點好吃的回來。媽媽回來的時候,從口袋裏摸出一隻桃子。媽媽說,你們分分吃吧。哥哥讓弟弟先咬一口,然後說,你再咬一口,再咬一口。弟弟咬了幾口後,發現桃子已經很小了,哥哥說,你吃了吧。弟弟看著那傷心的桃子有點想哭。哥哥說,以後啊,等我們長大了,去買一擔回來。

海萍是女孩,她想著這兩個她都叫爸爸的人,晚上睡覺的時候不住地哭。那時候,她正處於懂事起來的階段,印象最深的是她常常會一個人莫名其妙地哭泣,比如想到人會死的這一點而常常暗自痛哭。

整個少年時代海萍和哥哥一直在向高考衝刺,等到在外地讀完了大學畢業回來,工作結婚安家生兒育女,海萍像所有的人一樣忙碌著,掠過一個個階段,等到有一個星期天,她回父親的家隨手在廚房裏炒了幾個菜,父親母親嚐過後驚為神物。他們說,怎麼這麼好吃?你放了什麼作料?

父親指著那碗檸檬鱸魚說,還有這種做法?

這時海萍才醒悟,這麼多年來自己還真的很少弄些什麼好吃的給父母吃。海萍對父親說,這檸檬鱸魚,是在外麵餐廳吃過後記住的,有點歐式,主要是用了檸檬去腥,酸酸的,提了味,就很鮮了。

後來,海萍又給父母試過了西梅子排、韭黃蛋卷,甚至壽司……所以,這兩年清明和冬至海萍去上墳的時候,也做這類菜。

今天海萍做好飯菜,用飯盒一層層裝好。

她提著一隻月白色的無紡布袋出了門。海萍先坐車到花卉市場。她買了7枝白菊、7枝黃菊,走過百合攤位時那裏濃烈的芬芳讓她停住了腳步。攤主說,8塊錢一枝。

海萍還價,攤主起先不肯,後來看到這女人手裏還拿著菊花,就說,好吧,便宜你一塊錢,冬至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