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第一章 情瘀血難掩心傷動(1 / 3)

浪心空負(於佳)

楔子 係列及人物簡介

段素徽——大理國第十三代君主,上明帝,上德帝段廉義第二個兒子。段素徽的父王因叛臣楊義貞奪宮猝死,段素徽借大臣高氏一族之力平滅了楊義貞,進而登基為王。後,他的妻永歡王後何其歡暴斃,他起了遁入空門之心,立堂弟段正明為儲君。他平素身攜長劍,腕配七子佛珠。勤於朝政,性好中庸。

段負浪——以大理國第十代君主段素興之孫的身份回到大理國,人稱“負王爺”。擅長相麵,看似柔弱,最好煮茶、飲酒、賞花、養鯉等閑事,正事一概不懂。卻身係宋國派入大理王朝暗樁及西夏國儲君的身份——背景成謎,目的成謎,心事成謎。

段素耀——未來得及出場便已早逝的耀王爺。他本是段素徽的王弟,深得生母永嫻太後的寵愛,一度被認為是王位不二的繼承人選。然十五歲上,他因病離世。獨留下何其歡為其所做一人來高的丹青畫像懸掛在永耀齋內。如今,永耀齋已成為負王爺的居所。

李原庸——少年時做了段素徽的幺弟耀王爺的隨侍,耀王爺病故後,被永嫻太後調去南門為將。平定叛臣楊義貞後,他因功勞顯著,被段素徽擢升為宮內侍衛總管、首府守將,領大將軍俸。視為段素徽之親信,卻也是宋國派入大理的暗樁。然他真正的身份卻是……

密所篤諾——段漣漪的貼身侍婢,本是彝族宗室之女,身份高貴。因白族當權,加強對彝族的統治,自幼入宮為奴。侍候段漣漪一場,後跟隨公主嫁入相國府,又被上明帝恩賜給李原庸為妻。

高泰明——名義上是繕闡侯高升泰之子,其實是彝族宗室長子嫡孫。相貌俊美異常,擅使拳頭,打架跟俊美的容貌完全不符,嘴巴超壞。他的名言:“大理皇族兩大特色——男人愛出家,女人醜得讓男人想出家。”

段漣漪——她是廉字輩的公主。輩分上,她是段素徽、段正明、段負浪這些王爺的姑母,年紀卻比他們都小。她正應了高泰明的那句名言——醜得讓男人想出家。後由上明帝證婚,下嫁高泰明。她身係著大理段氏王朝的公主和彝族長媳孫婦雙重身份,她心之偏離,意味著大理段氏王朝格局的改變。

何其歡——段素徽乳娘的女兒,破格被永嫻太後(段素徽的母後)點為段素徽的正王妃。段素徽未娶其他女子為側妃,對她寵愛有加。因故暴斃。後,宋國派來郡主趙知歡與大理儲君段正明聯姻,這趙知歡竟與何其歡容貌相仿。

段正明——段素徽的堂弟,孔武有力的主。曾一味退讓,以求避禍,卻在一次次地退讓之後奮起反抗,被指為儲君,幾欲繼承大理段氏王朝大統。平生唯一所求是何其歡,為了她,他不惜一改從前,陷入權力漩渦。

待年年——碧羅煙頭牌花魁,實為真正的廢君段素興之孫女,真名段遺哥。少,與李原庸青梅竹馬,後李原庸不告而別,傳聞她成了宋國益端獻王的愛妾。

千歲爺——宋國益端獻王趙頵,宋神宗最小的弟弟,主戰派。秘密籌劃消滅西夏、大理等鄰邦,早年便派暗樁入鄰國探聽機密,尋求機會。

浪心空負VS素年流徽

《帝王書》第一卷《無敵醜公主》是以高泰明和段漣漪為主線;第二卷《王後出牆》是以段正明、何其歡為主線;第三卷《小奴有禮》則是圍繞著李原庸與密所篤諾。

終於,終於輪到兩大主角登場了。

一直在說,整部《帝王書》其實隻有兩個主角——負浪和素徽,其餘人皆是配角,為了他們倆而打造出的配角。配角的故事便是主角關係的鋪墊,一點點、一層層地膠著,直到第四卷。即使到了這一卷,依然還是基石的奠定,關於從前,關於心,關於扣在兩大主角間的結,然後是最終卷。

所以,如果可以,《浪心空負》和《素年流徽》還是一起抱回家吧!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一個故事,一對人的故事。

不,還是打一開始就把整部書,一並五卷一起抱回家吧!看了前頭,你一定想知道後頭。看了後頭,你會搞不清楚前頭。一起看吧!一口氣看完整部《帝王書》。

第四卷中一個極重要的人物終於要登場了——段素耀,自書開頁從來沒有存在過,又一直切切實實存在的人物。偷偷說一句,其實他才是我最鍾愛的男主,他的情都藏在素徽腕上的七子佛珠裏了。

提問:整卷《帝王書》一次又一次地提及綠蘿錦鯉,到底是何緣故?被負浪、素徽盤弄在手的那幾罐玩意,到底在暗示著什麼?

答案:將在《帝王書》最終卷《素年流徽》中揭曉。

七情瘀血,七情瘀血!

大理第十三代君王,上明帝段素徽近來因七情瘀血之症臥床不起,大有不好之勢。

王上身子大不好,將一幹政事皆交由儲君段正明打理,自己深居大正殿寢宮內,誰都不見,隻留心腹李原庸照料大正殿內一應事宜。連往常頻繁走動的永耀齋也不去了,卻給永耀齋內的主子——王爺段負浪下了道旨意——負王爺隨時聽候王上調遣。

換言之,沒有王令,負王爺不得踏出永耀齋半步。

廢君之孫段負浪被軟禁了。

在他對段素徽亮明了身份之後,他被擺了一刀。先是被拉到千歲爺麵前,叫他選擇是站在宋國那頭,還是徹頭徹尾地投靠大理段氏。

他無從選擇,千歲爺去了,帶著待年年一同回了宋國,緊接著他就被軟禁在永耀齋內不得出殿宇半步。再後來呢?逼著他或與他段素徽為敵,或把心賣給他?

將整個人,包括整顆心交予他——可以,他段負浪甘願為之。可是,他段素徽要嗎?要他這一顆熱烘烘的心嗎?

怕隻怕,他自己剜了心,熱乎乎地捧上,人家還不稀罕呢!

既如此,他倒樂得清淨。永耀齋內吃喝不愁,衣食無缺,他日日飲酒,夜夜笙歌好不自在。倒是臥於大正殿內的那位,不知可睡得安生。

不僅段負浪關心段素徽是否吃得下睡得著,這滿朝文武,大理上下誰不惦念著他的死活。一旦他出點大動靜,那又是改朝換代的事。

繼上德帝駕崩,光王爺被殺不過一年的光景,眼見著這位寬厚仁德的上明帝王座尚未坐熱乎了,這又要換主子。王位之上如此反複,可怎生是好啊?

更多的重臣卻在狐疑王上稱病背後的深意。

王上如今二十有幾,正當大好年華,平日裏連醫官都甚少請脈,自恃強健。雖說因永歡王後暴斃,動了真氣,傷了真情,落下個七情瘀血之症,可要說因為這病重到無法打理朝政,臥榻不起的地步,也著實太過了些。

那……王上為何要將朝政大權全權交由儲君段正明,自己躲在大正殿後的寢宮內不言不行?

再者,即便真的到了病重不起的地步。王上為何不宣上醫呢?宮內傳聞,王上病了這麼些時日,不曾宣過一名上醫,不曾用過一副湯藥,若是真病,怎會對自己的身子如此不經心?

有陰謀,定是有陰謀。

隻不知王上這回算計的是權臣高泰明,還是即將繼承大統的段正明。

宮內朝上議論紛紛,都在探究王上這病是真是假,倒是沒幾個人關心王上這龍體的康健。

單除了一人——儲君妃。

趙知歡早早地親手備了幾樣段素徽愛吃的點心,用精致的食盒小心翼翼地盛了,早早地便站到了大正殿寢宮門外。

王上的交代,這大正殿寢宮的一應事宜統統交由李原庸將軍掌管。

趙知歡湊到門神一般的李原庸身邊,照例李原庸是要給貴主子請安的。他剛蹲下身子,便被趙知歡一把挽住了,“李將軍是個明白人,我們之間就不來這些虛禮了。在你跟前,我也不敢以儲君妃自居,我但問你一句,王上……王上真的病了嗎?”

李原庸抬眼掃過她擺在食盒裏的幾樣精致點心,淡淡地笑開來,“王上確是因七情瘀血之症,病了好些日子。”

這話回得倒好,不鹹不淡的,終究什麼意思嗬?趙知歡還緊著問:“到底要不要緊?”

李原庸還是那副氣定神閑的笑模樣,“儲君妃這話倒是真把原庸給問著了,您也知道,我是個粗人,不通文不懂墨的,這醫家之事更是一竅不通。儲君妃這話可叫原庸作難了,怎麼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