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創新理論與實踐22(1 / 3)

第五章.技術與技術係統 第二節 技術係統

人類以能理性思維區別於所有動物。在思維支配下的理性勞動是保證人類生存與發展需求的重要手段,技術與人類的理性勞動同時產生,並在人類文明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人類的生存要直接麵對自然與社會兩大環境,並與之產生頻繁的相互作用。按照係統的觀念,人與自然和社會便構成一個最為龐雜的大係統。社會的進步,形成了所謂的社會文化係統,它包括製度、觀念與技術三個子係統,技術子係統又可以劃分為自然技術、社會技術與思維技術三個低一層次的係統,如圖5-2 所示。

自然技術

社會技術

思維技術

圖5-2.技術的三角形結構

技術作為承上啟下的中間環節,在客觀上便具有係統的屬性、功能、作用與規律等全部特征。下麵我們將對技術係統作較為全麵的介紹,以便於對技術係統的理解、掌握與應用。

·第五章.技術與技術係統·

一、技術係統概述

技術係統作為改造自然與社會不可或缺的手段與工具,在社會發展中起到最為重要的作用,涉及領域廣泛。因而對技術係統的認識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多種的認識和解釋。綜合對技術係統本質的理解,對技術係統含義可以做如下表述。

技術係統是由相互作用的輸入、運作和輸出三個子係統結合成特定的結構,從而具有獨自的功能,並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進化發展的整體,如圖5-3所示。

環境影響

能量輸入

輸出能量

功能

目標

材料

材料

信息

信息

負輸出(汙染)

圖5-3.技術係統輸入、運作和輸出三個子係統結構

對技術係統的理論與應用研究,是以技術觀與係統觀相融合形成的技術係統觀為指導思想的。技術係統本身也具有技術與係統的雙重綜合屬性。

第一,技術係統以人或人群(技術專家、工程師、技師、工人等)為研究與實施主體,所針對的研究對象(客體)包括人工自然界,人化自然界以及人類社會中的組織、製度、管理、法規、軍事等。

第二,技術係統研究與實施具有明確目的性。其最直接的目的是技術發明、技術創新、製度創新、體製創新、管理創新等,其最終目標是通過其特有功能以滿足人類的需求。某些技術在一定時期內以知識產權(專利)形式具有私有性,但其根本屬性是公有的、為社會服務,否則技術係統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

第三,技術係統的成果是為了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進行改革和控製而轉變為技術目的,形成了計劃、設計方案、規程(規範,規章)、準則、程序標準以及經驗知識、技術原理與方法等,即如何做,做什麼等知識。

第四,技術係統具有功能特性。其功能體現在兩個方麵,一是直接作用功能,通過對技術客體的技術作用來表現的;二是間接的社會功能:首先,是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其次,是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使人們的生

產、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並引起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再次,對國家政治、法律、

安全、軍事、國際關係等帶來重大影響。最後,形成社會文化係統中的技術

文化,推動精神文明發展。

第五,技術係統在應用中具有雙重屬性,即能造福於人類也會對環境造

成負麵影響,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是有害的。

技術係統作為社會文化大係統的一個重要子係統,具有係統的基本特性,

在此不再贅述。

二、技術係統的類型

技術係統與技術的分類方法大同小異,也可以理解為按技術本身的特征

采用的不同分類方法。技術係統作為社會文化係統的一個子係統包括自然技

術係統、社會技術係統和思維技術係統。下麵將就各類技術係統,做出介紹

與分析,以便為技術係統的創新與應用提供必要的理論與知識。

《自然辯證法百科全書》把技術解釋為:“人類為了滿足社會需要而依靠

自然規律和自然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來創造、控製、應用和改進人工自然

係統的手段和方法。”上述解釋實質上是把技術的範圍限定在自然技術的範圍

內的一種狹義理解,但是表明了在整個技術係統中自然技術占有的特殊重要

地位。

物質、能量和信息是構成世界的三大要素,技術係統的根本功能也是

實現物質、能量、信息三大要素的轉換;因此,我們可以把自然技術劃分

為物質、能量和信息三個大類。應當指出的是在實際的技術活動與實踐中,

三類技術是密不可分的;任何一種孤立的技術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三種

技術相互滲透作用中“物質”是一切技術活動中的根本。下麵將就三種技術

作一介紹。

1.能量技術

能量技術是指能量釋放、轉化、傳輸和節能技術。工業中的動力技術、電力技術、部分電氣技術、能源技術、節能技術等均屬於能量技術範圍。值得一提的是能源技術,在國民經濟與人民生活中地位尤為顯著;由於能量消耗逐年增長,人類麵臨著能源短缺和能源生產的負功能(汙染)作用雙重壓力,新能源開發已成為技術係統創新的重要課題。特別是與清潔能源開發(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和二次能源——電池(高效電池、燃料電池等)相關的技術與設備更是創新開發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