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創新理論與實踐33(2 / 3)

(4)可行性原則

選題的可行性原則是指選擇的課題必須具備保證其能正常開展、取得預期成效的現實條件。現實條件可分為主客觀兩個方麵;成效方麵又可以為課題完成與成果推廣兩個層次。

主觀的現實條件主要是指研究者的創造能力與水平;如個人的知識結構、理論修養、實踐經驗、科研能力,以及個人的責任心、自信心、毅力、研究興趣、價值觀等。客觀的現實條件包括保證研究順利開展的資料、技術、設備、時間、人員配置、經費乃至管理、製度、法規等環境約束條件。

成效則是指對成果品質的預估。從市場與社會需求角度分析,品質低或缺少市場需求的產品,很可能導致研究投入付諸東流。特別是部門或企業作為選題主體,必須做好需求分析、並熟知市場動態和競爭對手的狀況、慎重行事。

選題的真正目的在於開發社會需求的人工自然產品,允許有假說乃至幻想,但是幻想本身不是科學,假說、欲望也同樣脫離現實,盡管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但大多數會是曲高和寡而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應謹慎考慮。

綜上所述,選題的四項基本原則,不僅有其獨立的指導意義,彼此之間也緊密相關、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選題中應予以綜合考慮,爭取獲得最佳的選題效果。

2.選題的主要範圍

21 世紀世界經濟、科學與技術乃至管理手段發展迅速,社會已步入一個嶄新的高新技術時代,競爭也日趨激烈。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無疑是保持國民經濟與科學技術持續發展、勇立競爭潮頭的一劑良方和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領域的社會分工也更加明確和細化,各有側重。

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的需求與生產實踐密切相關。需求與技術、科學不僅內在聯係密切,也是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關鍵和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主要選題也將圍繞各種產品需求、社會生產及管理實踐,以及相關的科學與技術範疇展開。

3.選題方法

選題直接影響到研發效率與成功的概率,研究者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和類型綜合運用各種選題方法,才能選好課題,並順利完成選題過程。

比較典型的選題方法有如下幾種:

(1)從社會需求中選題

社會需求是與社會發展同步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需求產品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需求不僅範圍更加廣泛,品類也在不斷增加,更新換代也更加頻繁;而且其中有相當多是從未研究和從未解決的問題,是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選題的最大空間,也是市場競爭的最大領域,應引起科技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2)從生產實踐與技術創新中選題

需求產品是通過生產實踐來完成的,全新的產品、原理、結構與工藝更是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材料、質量、疑難、故障等)。這些都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或技術創新來完成,這也就為選題留下了更多的機會。比如為提高手機等產品集成電路板的質量,就需開展光刻錄與納米級微動技術的選題與研發。

(3)從科學理論的應用研究選題科學理論研究最終目的是指導生產實踐,而當生產實踐中遇到疑難問題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時則要反過來求助理論。理論與實踐相互作用也提供了選題空間。

飛機及航天器提升功能的關鍵問題是提高舉升力、速度與減少阻力,要解決這三個問題,既要有深入的理論研究,也必須在技術上有所突破。當飛機采用渦輪式發動機並經過相應的改進,達到超音速水平,這是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與熱力學技術完美的結合。然而,在近聲速氣動性卻發生突變,使阻力增加、升力驟降,飛行器操縱性、穩定性極度惡化,即航空史上著名的聲障,而成為提高航速的一道門檻。大推力發動機的出現,雖然掃除了聲速的障礙,但仍然沒有能很好解決複雜的躍聲速流動問題。跨聲速巡航、機動飛行乃至遠程導彈、人造衛星的發射等現實需求,使得科學研究也就不可能回避現實,高聲速無粘流理論、高速邊界層理論、非平衡流動理論和氣動力工程計算等科學研究課題應運而生。事實表明,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必須以科學研究為依托,依照這些理論指導大動力發動機設計(如燃燒室、進氣口、火燃穩定器等),機身造型與結構設計不僅需要上述理論作為指導,更要解決加工工藝問題,這一切都為選題拓展了空間。

汽車是生產、國防、運輸等各企事業單位不可缺少的運輸設備,同時也是很多人的快速代步工具。傳統汽車是以燃油內燃機為動力的,良好的功能也因尾氣排放帶來對環境的嚴重汙染。以電動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便成了眾人矚目的課題,酒精、天然氣、有機燃料等新型燃料首先要解決的是相應的燃燒原理與氣室結構等問題;而電動汽車的關鍵則是電池問題,美國、日本和我國都對電動汽車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從幾十年的研發曆史看,研發瓶頸便是電池問題。目前車用電池主要有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空氣電池與鋰離子電池等,燃料電池有氫燃料電池、肼-空氣燃料電池等。目前電池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比功率(單位重量或體積的功率)、比能量(單位重量或體積的能量)低而成本高、壽命短,致使汽車造價高、續航裏程短、起步、加速等行駛性能差等問題。德國、美國、日本等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先進國家持觀望態度時,我國卻取得了較大的業績,但在電池深層次技術、化學、物理、溫度結構等問題仍有待開發。

事實證明,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需要科學研究與先進技術的支持,研發中的具體問題都為選題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4)在學科交叉領域中選題

隨著需求品質的提高,多原理、多功能的產品比比皆是,選題範圍也隨之擴大,具體地說有以下幾方麵:

①從相鄰學科之間的邊緣地帶選題

這種方法是指在相鄰學科的邊緣地帶尋找結合點、滲透區,把相鄰學科結合起來,以原理的結合實現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目標。如轉基因產品、殺蟲劑、除草劑等都是將物理學、化學滲透到傳統生物學當中而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

②從各學科的相互借鑒中選題

不同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可能存在某些契合、相似之處。可以通過替代、協同,補充轉移等方式應用於創造與創新需求開發與應用,從而實現功能轉移、擴展、簡化與創新。如超聲波洗衣機采用聲波振動原理取代傳統波輪洗衣機,原理不同,但是功能品質與效率都有較大提高,這就實現了產品創新。電磁爐、微波爐、高紅外爐都是通過電能轉換為熱能而實現加熱、烘幹食品或其他物品的目的。現實表明,類似產品和科技創新的方式方法,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也是選題不可忽視的領域。

③從各學科理論原理、功能相互滲透融合、綜合中選題

這種方法是尋找各學科之間的滲透區、接觸點、契合鏈,把學科綜合、組合起來,建立新的功能結構或係統。汽車、計算機、多功能手機等產品都是多學科交叉實現產品創新的典型案例。仍以汽車為例:發動機是相對獨立的子係統,融合熱力學、機械學、化學等多個學科理論與技術;至於整車則是集機械、電器與儀表、流體力學(液壓與空氣動力學)、自動控製等學科門類為一體的綜合係統。同樣,智能手機則可以是多種功能係統的組合。類似事物與產品不勝枚舉,可見使用這類方法開展選題範圍極大。

(5)結合管理工作選題

管理科學雖然被稱為科學,但是卻不同於狹義的科學研究指向明確、目標嚴謹。因此,提出結合管理工作選題,不僅是由需求所致,更是因為管理與創新密切的淵源與重要意義。

創新的概念由經濟學家熊彼特提出,主要涵蓋產品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材料創新、管理製度與市場開拓機製創新等內容。分析創新範疇,不難發現其中凸顯出創新與需求、生產、市場流通與競爭等相對廣泛的聯係空間,也是創新的重要領域。沒有科學的管理就難以更好地實現創新,沒有創新就很可能使管理陷入煩瑣的事務性工作,進而影響到經濟效益。

從管理工作自身考慮,原來歸屬於社會科學領域的管理學理論,隨著數學、運籌學、計算機技術在管理領域的應用,管理學的屬性也出現了爭議,這就是我國自然科學基金申請設立管理學領域課題的原因。

當代的管理科學已成為涉及多學科領域的橫斷交叉學科,與其密切相關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的工程、設計、生產、管理領域的內容都成為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選題範圍。

(6)隨機選題

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選題是應需求而產生的,雖然具體實踐活動必須要以科學思想與規律為基礎和指導,但卻有較明顯的普遍性、多樣性、主觀性、時間性、目的性等特征。社會生產實踐中所遇到的一般需求、矛盾問題往往會引導實踐者形成創造與創新實踐動機或創新活動的誘發點,這就為隨機選題創造了機會。隨機選題主要有以下途徑:

①運用創造性思維

任何一種選題方法,都取決於研究者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當遇到疑難問題時,就需要用係統與邏輯思維來對問題進行分析與綜合、確定問題實質,並對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麵了解。在具體解決問題時,需要廣泛采用聯想、想象等思維方式尋求問題的答案。而在麵對一些矛盾突出的問題時,往往百思不得其解;由於冥思苦想而引發由潛意識產生的突發飛躍使問題迎刃而解。機會總是青睞勤奮者,也為善於思考的人帶來準確的選題機遇與方向。

②細心深入的觀察及時捕捉意外的發現對於積極參與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人,隨時都在觀察與思考,一些好的選題也就不期而遇。

一方麵,在人們易忽略的地方發現選題。在科學技術創新史上有很多案例可以引以為鑒,手握橡膠管澆花、灌溉時能感受到水流的振動,這是園藝工人都熟悉的現象,鄧祿普卻能受此啟發由水而氣,發明了自行車充氣輪胎並推而廣之應用於各類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