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第二節 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選題
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是發現問題,如果沒有針對性的問題,創造也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問題是指有矛盾、有衝突的現象,在現實的科技領域、生產領域、社會領域可謂隨處可見;而選題則是在紛雜的問題中,選擇和確立要研究的有問題的現象。據此,可以給選題作如下定義:
選題是經過選擇確定需要解決的中心問題。選題具有兩方麵的含義:第一,確立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中的科學與技術研究方向。第二,選擇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所針對的研究對象。
一、選題的意義
1.選題是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起點
發現並提出一個有意義的問題,是科學技術研究的開端。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有過一段精辟的論述:“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標誌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選題是研究的起點,隻有確定選題之後,才有研究的對象,才能確定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課題的形成和選擇,並非就問題本身而確定,還要關注經濟技術要求、自然與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力與設備的局限性以及由此產生的連鎖問題,這些影響到對課題的選擇與評估的問題都需要予以重視和考慮。
2.選題決定了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目標、方向和效果
問題是客觀存在的,而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大多涉及技術性問題,涉及主客觀雙重因素較多。活動有較明確的人的意願——目標、功能需求,既受到人的創造能力與知識水平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又受到資源、經費、實踐等客觀條件的製約。關注主客觀的現實性與可行性雙重因素作用,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綜合成效才能產生。如果確定了選題,也就基本確定了後續工作的研究方向與具體步驟。選擇有價值的“題目”並權衡主客觀條件一定程度上決定後續研究開發的成效。
3.選題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說選題直接與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關似乎有誇大其詞之嫌,然而,事實可以證明確實如此。改革開放以來,為了振興經濟、擴大出口、提高就業率,在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的國情環境下實施引進技術、帶料加工等手段在國民經濟生產中占有很大比重。作為支柱產業之一的汽車行業,已取得產量“世界第一”的地位,而自主品牌缺少的可憐,產值可觀利潤卻“為人作嫁衣裳”;至於代工企業付出80%的勞動,卻隻能得到10%以下的利益分享,可謂掙的是血汗錢。究其具體原因,就是科學技術相對落後、產品技術含量偏低、自主品牌過少,不得不接受先進國家的“技術盤剝”。創造、創新實踐活動是發展經濟的火車頭,而選題是技術創新實踐活動的關鍵,選好題不僅可以促進產品開發,還可以增加技術含量、實現自主知識產權、逐步擁有自主品牌,意義十分重大。
4.選題是衡量科技人員研究能力與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
科學技術專業人才的研究能力與技術水平是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各個方麵工作綜合體現出來的。選題能力就是一項重要的能力體現。選題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反映了研究者在專業技術領域知識與技術的熟悉程度,也反映了思維能力、發現與選擇問題能力、辨識與決斷能力乃至毅力與責任感等。選擇一個有價值又有可行性的課題,是科技人員應具備的基本功,也是研究開發能力與水平的衡量尺度。
二、課題的類型
科學技術研究的可以依照不同的標準具有不同的類型,一般地說,根據課題的屬性可以分為理論性課題與應用性課題;根據課題來源分類可以包括縱向課題、橫向課題與自選課題。下麵分別介紹這兩種分類方式下的五種表現形式。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1.理論性課題
理論性課題又稱為基礎性研究課題,這類課題以揭示自然現象本質規律及形成發展趨勢為主要對象。比較典型類型如:科學基本範疇、基本理論的研究;對某一科學領域已形成的理論、概念、原則等問題的探討;對某一科學領域理論中某些原理、概念的修正與說明等。創新實踐活動中雖然涵蓋對科學理論的創造範疇,但也存在著偏重技術開發的事實;因而理論性研究較少,涉及較多是兼有開發應用的一些難度較低的類型,如生物技術、醫療技術、環保技術等,在此不做過多贅述。
2.應用性課題
應用性課題主要是指為基礎理論尋找實際應用可能性途徑的技術與工藝問題,以及改造或改變研究對象的基本現象和過程為主要目的的課題。按照其應用領域適應性與技術含量與研究條件的難度可分為三種類型:
(1)影響力較大的課題
這類課題又涉及兩方麵的問題。一方麵是涉及某一學科領域實際的全局性問題的研究。課題目標是能提出前人未提出過的解決問題的技術方法並能在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推廣,對學科實際發展與技術應用具有直接推動作用。如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航空航天技術等領域的研究都可以歸屬此類。另一方麵是針對前所未有的新產品、新材料等的開發與應用課題。此類課題不僅涉及學科領域,還會較多涉及交叉學科內容。引用原理、技術都會產生較大改變,也是影響較大的全局性問題,如納米材料的研究與應用技術等。
(2)一般應用性課題
一般應用性課題是學科領域內某一方麵或某一行業、某一領域提出的實際課題,其目的主要是找到在一定條件下解決某些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具體的題目如:土壤改良問題、大學生心理狀態研究問題、老企業改造問題。
(3)影響力較小的應用性課題
這類應用性課題主要目的在於解決個別實際問題,其研究成果使用範圍更小,大多局限在課題研究條件接近的範圍內。這類課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大多局限在操作性問題層麵:如產品升級換代問題,故障與事故、質量問題等。
3.縱向課題
縱向課題一般是指上級有關部門下達的課題。這類課題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和指向性,其內容大多與熱點問題有關,涉及領域較多,偏重於解決較為重大的實踐問題和應用性較強的理論問題:如“星火計劃”、創新方法推廣、國家重點新產品開發計劃等。
4.橫向課題
橫向課題一般是指資金來源為橫向渠道的課題,這類課題為企業和非直接上級委托的課題。這類課題都有明顯的指向性,目的明確、條件相對具體。
5.自選課題
自選課題主要是指由個人、群體、企業自主選擇確定的課題。這類課題可能涉及專、深的理論(含交叉學科領域理論與技術)的前沿問題,也有很現實的具體實際問題;是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研究內容,是個人及企業在技術實踐經驗的積累與靈感的爆發;具有準備充分、針對性強、貼近市場等諸多優點。其缺點主要是研發資源不充分。世界上很多重大發明都是個人選題研發的成果,如TNT 炸藥、青黴素等。
需要說明的是:縱向課題、橫向課題與自選課題三種課題,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是可以發生轉化的。
三、選題的原則與方法
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原則與方法直接影響所選題目的質量與可行性。
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選題涉及因素眾多,也導致選題範圍十分寬泛。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可以分成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在社會科學領域包括思想藝術等領域。因此,筆者認為:在科學技術以及和兩者密切相關的工程、設計、生產管理等領域,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選題範圍可以概括為科學的、技術的、產品的、管理的等多個範疇。下文將結合上述四個典型範疇,分析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選題相關問題。
1.選題的原則
選題的原則是選題中必須遵守的,具體包括如下四項:
(1)價值性原則
價值性原則是指確定的選題,必須有不以研究者主觀意誌和條件為轉移,並有一定評價標準的理論、學術價值或實踐應用價值。科學技術研究本身就是一種目的性、針對性很強的探索活動,作為科學技術研究起點的選題也就必須符合科學理論自身發展的需要,利於驗證、批判和發展理論,完善自身的理論體係;必須符合實踐應用的需要,有效地指導具體的實踐工作。
價值性原則是選題的最基本原則,體現了具體研究項目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盡管具體研究項目類型、性質不同,在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方麵各有側重,
·第七章.創造、創新實踐活動·
甚至是側重理論研究。但是,一切科學研究都是在社會實踐的推動下進行的,最終目的還是指導實踐,因而也會轉化為實用方麵的價值。
(2)科學性原則
選題的科學性原則是指選擇的課題必須符合科學理論及已經由實踐證明過的科學規律,即要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科學依據;因而,這就要求選題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
從實踐中直接選定的課題,首先要有可靠的事實依據、比較強的針對性和盡可能的普遍性,減少受特殊的、個別的或偶然現象的影響或幹擾,更容易透過現象揭示科學的本質規律。其次,選題要具體、明確、範圍不可求大,以避免課題界定模糊不清,缺乏針對性。最後,選題指導思想正確、科學,能納入理論體係,經得起推敲。
(3)創新性原則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必須有新意、有獨創性和突破性,這是最基本的原則,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創造與創新實踐活動的成果是人工自然係統。突破現有係統疑難是創新實踐的重要環節,把握課題的內容和問題的症結是實現創造性突破的關鍵,並要以新方法、新技術、新途徑、新功能實現創新目標和成果。
創新性原則就是要遵循演化規律,把繼承與創新結合來;尊重前人的成果,特別是經曆史實踐檢驗過的真理,實現新的突破。因此,可以說:不繼承前人的成果與思想難以創新,一味繼承,思想保守、不敢突破舊有桎梏,也同樣難以取得創新的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