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美國的本科教育 第三節 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最活躍的領域和力量,是最富有活力的教育資源。師生的智慧和勤勞,堅忍不拔和創新,刻苦和自信,理想和追求,他們的合作和默契是學校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提高學校社會聲望的決定因素。課堂教學是師生合作,互動、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一環。
美國在教育發展中,重視借鑒西方,特別是英國和德國的經驗,並加以創新。美國借鑒洪堡大學的三原則“學術自由,教學自由,學習自由”,結合本國實際,形成“學術自由、學術自治、學術中立”的三原則。隨著世界大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大學不斷進行教育創新,堅持“一個中心”、“三個結合”,即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在課堂教學形式上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創新,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並取得實效。
一、教學模式的概念
美國的自由、民主、開放的教育,把學校辦出特色成為最統一的標準,各大學都使出解數,各顯神通,不斷創新,注重開放,指導性教學,提倡研究性、個性化學習,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根據學科課程教學內容多樣性、教學過程的複雜性,以及教師對教學過程理解的差異性,及學生智力的差異性和學習風格的多樣性等因素,導致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和學習過程的個性化特點。他們又創新出一些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而設計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型。它既是一種教學原理、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又是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和任務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操作樣式。采用什麼樣的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教學情景、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而選擇的最適當的教學形式。在各種教學模式中都強調“課前閱讀,課堂參與,課後討論”三個重要環節。
1998年,美國博耶研究型大學本科生教育委員會發表了《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藍圖》的研究報告,明確提出探索研究型大學的一種全新的本科教學模式——研究性教學的基本理念:即以“研究為本的學習”為標準。學校教師、研究者、學生都應是一個學習者、發現者、研究者、創新者。這種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強調和要求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而不是被動聽課,強調學習是在導師指導下的發現,強調學生的親身實踐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在這一理念之下,形成了教學模式靈活多樣。教師和學生在直截了當的溝通中交流思想、學習知識。不是對學生進行“填鴨式”的大量知識灌輸,被動地接受知識、儲存知識,也不是隻給學生一種就業技能,而是盡可能地提供一個對所有學生平等開放、有利於鍛煉能力、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自由、寬鬆、多元的學習環境和氛圍。隻有教學模式多樣化,才能滿足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學習方式多樣化和學習過程個性化的需求,才能促進學生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研究能力。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名言),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樂於想象,敢於批判、大膽質疑、發表意見,提出各種設想。教師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是指導者和參與者。
二、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合作完成的工作(事情),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校園裏教授不僅是一個教授,他也是一個演員,一位喜劇演員和一位學者,一個有意境的智慧的人;學生不是一個簡單的說明學校規模的數字,而是一個追求事業和進步的實實在在的社團中的一員,一個有夢想和意境的上進者。學生是有文化、受尊敬、最活躍、精力充沛的全麵發展的人,學生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樹立學校在社會上的高大形象起重要作用
各個大學為取得最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保證教學質量,多形式、多層麵的試驗探索課堂教學模式,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如賓夕法尼亞州查塔姆學院,在課堂上教授們把教育目標分成“中心”“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類型,從多側麵、多層次設計課堂提問,幫助學生掌握批判式思維技能。在以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新模式開放、靈活和多樣化,使用實驗、互動交流、啟發式、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研討法、發現法、問題教學法和研究性學習等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取得了輝煌成果。重視研討法教學和研究性學習這是美國大學特別是綜合性大學教學模式改革中兩個最為顯著的特點。下麵介紹幾種主要教學模式和形式。
(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講授製。
根據學科教學內容不同,對基礎課程(包括演講課)仍采取教師講解為主的所謂“滿堂灌”形式的講授形式,不重視學生個性化學習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多是對知識的傳輸,“注入”,授課的工具仍然是傳統的粉筆和黑板(彩筆和白板),多媒體課件等教具,而不太重視學生思維的啟迪。像應試教育一樣,學生隻能對事物偏重靜態的接受,缺乏動態創新性思維,這樣雖然可以使學生打下比較紮實的基礎,但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反而禁錮了學生的靈性,扼殺了人的創造力,如康奈爾大學200人的基礎大課就是這樣的。
(二)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輔導式教學
因為美國大學沒有固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學術界似乎也沒有統編教材的意識,也沒有任何人膽敢聲稱他的書要被全國統一采用。至多隻有“適合大學生閱讀”之類的提示。教材不會被學術界承認,哪怕在小學,教科書的概念也是淡薄的。教授給學生講授的內容由教授自己選定:除了一些最基本的理論性知識外,多是講發表在某些權威雜誌上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知識。這樣既保證了授課內容的普遍性,課堂充滿新舊知識交融,又有利培養學生學習前沿最新知識和對學生主動性與能力培養。
輔導式教學中由教授規定學生的閱讀文章、參考書籍和課後作業,沒有統一的課表,學習計劃學生自己製定。教授每周集中對閱讀文章及閱讀書籍進行評價。伯克利大學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典型代表。他們教學方式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是中心,教師起引導作用,學校所開設的各門課程均沒有教材,教學由老師先安排學生們要閱讀的文章、資料等各種學習讀物和課後作業,學生沒有學校安排的課表,上什麼課,什麼時候去上等學習計劃完全由學生自己製定。指導老師每周集中對閱讀文章及閱讀書籍進行評講,但對其中涉及的觀點思想不作是非定論,這由學生自己去認定。學生的作業由學生自己取材和選題,可以旁征博引,自由發揮,縱橫而談,隻要論證周密,富有條理,理論上自圓其說,老師就將其判定為優秀,沒有條條框框限製。因此,學生作業一般觀點新穎,思維視角奇特多樣,真是精妙絕倫,富有創意,很少相互雷同,也令教師興奮。這種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引導,學習讀物做參考輔導的教學模式,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和養成,極為有利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獨立工作和創造能力等的提高。伯克利大學在教學改革中另辟蹊徑,大膽實踐的經驗是美國人敢於嚐試,敢於創新的縮影。
(三)師生互動式教學
在開放式教學中,以學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間、有自主學習權利為出發點,學生自主學習作為主體,教師引導起主導作用,師生以對話為背景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基礎上構建的教學方式,稱為互動式教學。互動式教學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學生提問、教師回答;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和學生之間互相討論。討論題目是教師在課前布置,或通過閱讀參考書及閱讀教師發下的補充材料。討論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貫穿學生提問、教師引導和學生討論。互動式教學的目的是構建一個互相尊重、信任和平等的教學和學習氛圍,通過對話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溝通,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獨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發表不同見解。在合作學習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互動式教學過程一般分為兩個階段: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互動兩個階段。在師生互動階段,教師要起主導作用。教師要會通過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內容,課堂提問的互動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適應不同學生在認知能力上的差異,以及教學目標多元化的要求,吸引所有學生參與對話,提出問題既有對新概念進行辨識和描述的低層次內容,也應該有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應用、評價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的高層次問題,有利學生進行分析、歸納,形成概念,得出結論,激發不同層次學生跳出已經形成的固定思維模式。教授從多種角度、多側麵、多層次設計課堂提問,幫助學生掌握批判式思維技能來思考問題,運用多種思維問答,學會在相似的事物中敏銳地發現其細微的不同,依靠抽象思維來創造新穎、獨特的概念,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洞察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提問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為學生設計提問做示範。在學生互動中,他們會學習教師在提問中具體示範各種理解策略和提問方法,自己設計出多層次、高水平問題,相互提問和回答。這樣,隨著教學的進展逐漸深入,在互動中,課堂中主動權由教師向學生轉移。
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型互動和協作,個人或小組演示式、學生自己陳述觀點、學生之間辯論,交流信息、探討問題、分享成果等不同的形式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了能使思維發散的課堂氛圍和張揚個性的空間,自主獲取知識的條件,達到刺激學生的興奮點,能夠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教學變成一種既能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又能培養合作團隊精神,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投入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