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啟示錄87(3 / 3)

上課時不是教師照本宣科,而是由學生首先按指定的閱讀論文和專著內容向所有老師和同學介紹自己閱讀體會心得,作公開陳述,自主提問,做出評價,並接受師生的質疑問難。然後同學研討,最後才是老師解答。美國學生性格外向,上課喜歡而且善於發言。要求學生,公開陳述視為一種挑戰。經過幾次這樣的挑戰後,學生無論是業務素質,還是心理素質都大有提高。在準備公開陳述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學習由被動變成了主動。

美國的研究型大學一般從本科一年級開始就開設了研討課,近年來為低年級開設了更多的研討課。例如,2008-2009年度普林斯頓大學就為新生開設了74門研討課。他們推行“導師製”,每學期按10-15人小班上課後,再由教授指導複習一周,給予總結,提高,融會貫通。他們的本科教育都側重研究,學後學生寫小論文。每個年級學生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年級論文”,四年級最後寫作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甚至要求公開發表“畢業論文”。加強學生規範化的多寫和廣泛大量閱讀一樣重要,教師引導學生達到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所提倡的“做中學、談中懂、寫中通”的效果,完成了知識的建構。每年從這些畢業生中選80名繼續深造,作本校研究生。

2008年秋季哈佛大學為學生開設了135門研討課。這些針對新生的研討課有的帶有“導論”性質,但並不是我們許多教師理解的那種強調知識的係統和全麵的“概論課”,而是強調“引導”,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強調舉一反三和知識的融會貫通,使學生接受特定的科學研究方法訓練,因而具有相當的深度。

(八)同伴協作學習教學模式

自主構建知識體係學習也是研討式教學的一種形式。在教學上,注重理論與實踐並重,注重自我動手找材料,動腦思考和各方麵的溝通與交流,包括課堂上的交流和課餘的交流,老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交流和社會上人的交流,也包括口頭和書麵的交流。通過自己獲取有關信息與資料,通過問題式學習、同伴協作學習、溝通、理解,對學習資料的搜集與分析、提出假設,做出驗證、評價成果,最終構建知識體係。信息資料,學習討論內容完全是學生們協作學習中自己選定,這利培養學生學習以及利用、評價有關信息與資料的能力,使知識由深邃變成淺顯,抽象變得直觀。讓學習和研究的知識向實踐性方麵轉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批判能力與創新能力。

在同伴協作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討,然後小組推舉一名代表向全班師生進行綜述。即使個別是由教師指定的個人學習或研究課題,也需要在班級或小組中進行討論,師生一起出謀劃策。有的課程甚至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公開陳述。在協作過程中,每個人都要與小組其他成員形成良性互動,進行思維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強化知識結構,擴大知識麵,共同承擔責任、共享學習成果。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與書麵表達和交流的能力,要求學生都必須將學習過程,心得體會,思考的各種問題,結論、經驗、存在問題等寫成論文和做作業,包括讀書總結、案例研究等。比如首先要求學生自己選定一個主題,圍繞該主題閱讀10篇以上的資料,然後寫出詳細的“資料檢索”。隨後,介紹自己學習和研究的方法,撰寫成一份個人研究計劃,最後還要對所學習的係列(過程),研究方法的性質特點、適用範圍、優缺點進行比較、總結,每個學生都要交一份讀書報告,同伴協作,自找項目、大量的閱讀和大量的項目寫作,對學生有一定的壓力,這也是動力,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能力。並且通過協作學習,學習者最終成為一個願意也善於合作的人,而這一點將使學生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獲益無窮。

(九)多媒體教學模式

人們認知事物,學習知識是通過五官等渠道獲取的,主要又是聽覺、視覺、觸覺、實踐和操作獲得大量信息。不同的人對獲取信息,接受能力和功能略有不同。傳統的以語言為主的教學方式隻適應那些以聽覺為主要接受信息手段的學生,多媒體的使用則可滿足具有不同學習傾向學生的需要。因此,改善教學環境,加強教學手段現代化建設已成為高校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措施。實踐證明,美國教師上課時會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手段和多工具進行輔助教學。采用CAI、PPT多媒體課件進行計算機輔助教學很普遍,授課的工具不再是傳統的粉筆和黑板,而是用幻燈片、實物、各種直觀的圖形,通過計算機和投影屏幕等形式的演示。這已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生動、靈活,而且重點突出,信息量大,趣味性強,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印象深刻。多媒體教學中由於教學內容可以回放、再現、變換等特點,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學形式多樣化,形象生動,使課堂教學豐富多樣。因此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效果,是成功的教育改革和教學現代化的得力措施。

在多媒體教學中是合作演示教學的最好形式之一。同樣分小組活動,查找資料、構思、設計、研究出方案,運用多媒體現代技術手段,設計教案。在課堂上將小組合作成果向全班展示和演示,人人都積極參與、教學效果比常規教育形式更加形象、生動和有效,學生有濃厚興趣,學的主動,能充分發揮學生聰明才智,激發高度的求異思維。

(十)意境式教學模式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的世界公民,是知識時代有個性的人,是信息社會的創造者,是不同傳統學校教育出來的全新人才。高等教育的趨勢將注重把培養跨學科的綜合性和全球性的創新人才放在首位,他們懂得獨立思考並敢於向權威挑戰,懂得合作並勇於冒險創業,敢於改變世界,同時要不斷革新自己,有超前意識,有各種意境思考和審視批判能力等素養。

為了更深入了解意境教學,這裏從現代教育觀點和心理學角度多講幾句。“意境教學”這是一個很適合人文學科,藝術的一種教學模式。“意境”聽起來有點虛靈,用常語理解大致是說“情景交融”“聯想預想”之意。

“意”是教學過程中所表露出來的思想、情感,屬於主觀範疇,是“情與理”的有機統一;“境”是教學中表現和反映出的情景和氛圍,是客觀範疇,是“形與神”的有機統一。二者結合就是一種藝術境界。教學中通過“情與理”,“形與神”融合深刻地表現出教學中創造性的內容,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虛靈性效果,給學生留下想象、發揮、預測、思維和創新的餘地,這就是現代教學論的“零黑板原則”和現代“格式塔(完形)”心理學的觀點。

“零黑板原則”認為教學貴虛靈含蓄,忌淺露直白,黑板應從零開始,是師生共同思維和活動的結晶,而不是教師獨家經營的園地。教師感情灌注於教學,猶如血液充滿全身,教師情感的血液在教學過程中,在全身歡暢地奔騰流動起來時,科學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精神財富,並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並使學生產生許多聯想和創新思維,噴發出智慧的火花。

“格式塔(完形)”心理學的觀點認為,人麵對一種不完全或有缺陷或空白的格式塔刺激物,就會在知覺中自然地產生一種急於改變它們並使之成為“完形”的傾向,從而引起一種進取追求、充滿緊張感的內驅力,並積極主動地去充實和完善,在教學中,“虛靈”“空白”易使學生產生一種急於“填補”“充實”,並使之完美的傾向,有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認知興趣。

總之,意境教學是教學過程中崇高的思想感情的熔鑄和升華,是教師憑借卓越高超的教學藝術所創師造出來的情景交融的,巧妙創設的,能使學生心靈受到熏陶感染,能激發學生思維和創新能力,對於提高教學效益,培養學生全麵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斯坦福大學致力於培養學生用批判式的思維方式去考慮遠景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學會質疑提問。學校把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作為學校的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方向。沒有綜合能力,就不能有意境思考,成為正確決策的決斷者。所以,今天的學生不僅要具備本學科的知識,而且要涉獵廣泛,懂得欣賞和尊重曆史、文學和藝術等多學科知識,並善於運用,還要有幻想和意境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個人準備、陳述觀點或演示,學生之間辯論啟發,在師生溝通互動中,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基礎上,創設能使思維發散的課堂氛圍,釋放學生的學習潛能和想象力,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激發高度的求異思維,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獨立提出問題(質疑),張揚個性,發表不同見解,有預測幻想的思維能力,自主獲取不同的知識和創造,自主構建知識的能力等。這有利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解決不同的問題能力。從而用新知識和自己的意境構思設計出運用新知識找出解決問題的新辦法,設計出自己的方案或創作作品。

意境教學的每種活動都要有特定的目標。這種教學形式將教學變成了一種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型互動,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積極投入:個人準備、小組討論、合作創作和共同演示,群策群力,相互啟發,加深了對新知識的構想和預測,每個人都積極,這比常規教學形式不僅在提高學習效果方麵更有效,更重要的是有利提高學生對意境問題的思考素質。學生們在這種多邊教學活動與協作的群體活動中,在交流信息、探討問題、分享成果的過程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