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軍隊作戰靠的最多的還是士氣,《嶽飛傳》中記載:“三年,賊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眾五十萬。飛所部僅八百,飛曰:‘吾為諸君破之。’左挾弓,右運矛,橫衝其陣,賊亂,大敗之。又擒賊杜叔五、孫海、於東明。”直接說明了士氣的重要性。
因此,要快速擊退地方,就要要破壞敵人士氣,麵對這種土雞瓦狗一般隻會逞一時豪勇的強盜,破壞士氣最好的方法,就是給對方以震懾,斬首這種死法,無疑是給對方最大視覺和心靈震撼的選擇。
沒有任何變數,王翦一刀揮出,又一顆大好的頭顱衝天而起,頸血再次噴濺而出。
右手的刀緩緩垂下,王翦強壓著體內的虛弱感,依舊冰冷的目光掃過全場,一名強盜哆嗦了一下,右手一抖,丟下鋼刀,發一聲呐喊,拔腿就跑,那聲音驚恐至極,一如見了老鷹的雛雞,尖細而淒厲。
兵敗如山倒,就是訓練有素的官軍尚且如此,更何況這些烏合之眾?有了一個帶頭的,其餘的強盜自然再也堅持不住,驚恐地喊叫著轉身就跑。
“殺啊!”王翦的護衛齊聲大喝,一時間士氣大振,追著那些強盜砍殺,稍微跑得慢些的,瞬間就被亂刀分屍。
看著亂局已定,那股虛弱感再也無法抑製,王翦的身子晃了晃,隻感覺眼前一黑,向後就倒,留下了看著他的護衛見了,急聲喊著“少爺”衝了過來,在再度失去意識之前,王翦略帶苦澀地想著:“祖師爺,親祖師爺,那個什麼明朝的侯爵,不會和您比我還親吧?說一句‘離經叛道’而已,用不著這麼折騰弟子罷?!”
然而就在下一刻,無數記憶的碎片湧入他的腦海之中,王翦感覺自己在做一個夢,一個很奇怪的夢,這個夢裏的他不是主角,也談不上配角,隻是一個經曆者,以第一視角看著夢中的一切,目不轉睛,也沒有辦法轉睛,而這夢,則是一個明代的孩子的成長經曆。
孩子和他一樣,姓王,不過家裏的條件和他實在判若雲泥,祖籍山西靜升村,也算是大鹽商王家的一個支脈,不過和長房之間隔得實在太遠,也就進不得那座大宅,就如同靜升村其他的村民的孩子一般,有了一個“狗蛋”的小名。
那時候窮人家、甚至很多富人家都喜歡給孩子起個賤名,為了好養活,所以在農村一群狗蛋、狗剩、狗牙之類的孩子在一起玩,也是正常,不過這個王狗蛋不一樣,其他的孩子很少叫他的小名,而是喜歡叫他“沒娘的孩子”——因為狗蛋的娘在生他的時候大出血,去世了。
沒娘的孩子總是很孤獨,父親、祖母都要下地幹活,他隻能自己躲在一邊,看著其他的孩子在玩鬧的同時笑話著他,王翦沒有經曆過這些,他隻是定定地看著這個孩子周圍的一切,卻無從感受這個孩子內心的悲傷。
眼看著狗蛋要到了進學的年齡,父親咬咬牙決定讓他去族學讀書,這就不能再叫“狗蛋”了,所以花了一大筆錢,請了村裏的一個秀才給他起了個大名,而這個大名也讓王翦的心頭為之一顫,“王翦”,願他的心性像初生的羽毛一般整齊沒有缺陷。
這個王翦的父親當然弄不明白這個字的意思,他隻是為了孩子有了一個“好名字”感到高興,同時起早貪黑地做工賺錢,為孩子攢下一筆束脩,可是那個時代的物質實在缺乏,王翦的父親終因操勞過度,受了風寒,隻在床上挺了三天便一命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