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北平風雲 時光如水 2(1 / 2)

袁克放和張隼要做的是馴鷹。

老年間,窮苦人家在冬季農閑之時,飼喂上一架兩架黃鷹,馴熟之後,到野外獵捕山雞、兔子等物,到市場換錢來貼補家用。

養鷹的人越來越多,漸漸也變了味道,變成皇家貴族、王孫貝勒的娛樂活動。就如袁克放和張隼自然不稀罕逮兔子換那三瓜兩棗的,圖的就是開心,玩的就是高興。

一赫什麼也不懂,看他們樂,也跟著看熱鬧。

張隼一呼百應,找了好幾位相幫的年輕人來,大家都是好玩心勝的,也不拘禮,看見鷹就開始滔滔不絕,說個沒完。

生鷹怕人,白天必須戴上帽子,不讓它亂飛亂撞,翅尾才不會損壞,入夜則把帽子摘掉。

一赫看著扣在鷹頭頂上的小玩意兒,不禁對始做帽子者的聰明才智佩服不已。它由一塊長方形的皮革製成,正麵留一個三角形口,鷹嘴和鼻孔由此伸出。沿著帽口上下邊緣切幾個小口,一根窄長的皮條貫穿切口一周匝後又互穿到帽口的另一側,把長長的頭伸在外麵。再用兩根寬而短的皮條和窄長皮條係牢。這樣兩側各有一寬一窄的皮條伸出,隻要一拉窄皮條,帽口就抽緊,拉一下寬皮條,帽口又鬆開。更為巧妙的是帽子前方靠上有兩個螺獅轉兒的鼓包,如果無此鼓包就會磨損鷹的眼睛。帽頂墊一個皮錢,翹起兩根皮條尖,綴上一簇紅纓,顯得遊隼英姿颯爽。

鷹的腳上也被加上許多零碎。

袁克放告訴她:“套在爪腕上一拃來長的兩條東西,名曰'兩開',因並不相連兒得稱。用棉線或絲線製成,但下地必須換成皮革製的,取其柔韌而不被枳荊剮住。兩開下與一個兩寸多長的絛結挽扣相連,絛結之名為'蛤蟆'——”

“停、停、停!”一赫連忙打住他的話頭,挖苦道:“你們可真是紈絝子弟,養個鷹也這樣多花頭。”

話沒說完,頭上被他不客氣地賞了爆栗子,淬道:“這是講究!”

馴鷹行話就是熬鷹。

熬鷹是什麼,就是不讓鷹睡覺。其中的規矩講究可大法了,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從捉到鷹的那一天開始,它的吃、喝、拉、撒、睡都有嚴格控製,什麼時候上架、下地、捉兔子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完成。過了時間沒有完成,鷹就再熬不出來。

“七爺,讓我先來。”張隼兩眼放光,自告奮勇。他在左臂帶上一截長約兩尺“袖套”。

“這袖套皮革製成,內絮棉花,套之可防鷹傷手臂。”袁克放在一赫耳邊細細向她解釋:“赫赫,你別看鷹嘴又利又尖,其實隻能撕扯切割食物。要提防的是鷹的利爪。你看,它的爪子三指在前,一指在後,兩者一交叉使勁,尤其是後指,不看獵物斷氣絕不鬆開。”

一赫聽得手心冒汗,眼神兒緊盯著張隼。

張隼右手伸到鷹的兩腿之間,五指並攏將鷹倒提起來,左手解開鷹腿上的繩子。鷹咋離束縛,張開翅膀一陣狂扇。

頓時,屋裏狂風大作,一赫迷緊雙目,感到飛旋的氣流打著她的臉頰,桌上的紙、筆、書、硯全被掃到地上。

可不管鷹如何鬧騰,雙腿始終在張隼手裏拽著,利爪施展不出來。張隼氣定神閑,左手攏過鷹腿上的皮條,給鷹留出一尺長的活動範圍,右手鬆開鷹腿。鷹得自由,立即要飛。可皮條還在張隼手裏,急切中雙翅在空中不停撲打。張隼不急,等它飛累了,體力消耗得差不多的時候,左臂持繩輕晃,把鷹甩到和左臂平行的位置。鷹體力殆盡,正欲尋個落腳點,看見左臂橫空,正好展翅一飛,穩穩落在張隼的左臂袖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