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其實,範仲淹的詩與其人很是相似。比如其《江上漁者》:“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裏。身為北宋重臣(副宰相),常懷憂思之心,是十分難得的。他的千古名句正是其人格寫照:“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0.蘇軾絕對是千年不遇的大才子,多才多藝。其散文、詩、詞、書法、繪畫,無一不絕。難怪餘秋雨在多篇散文中寫到蘇軾,而且還專門寫了一篇《蘇東坡突圍》。這篇散文,題目點睛,蘇東坡的一生就是戰鬥在“圍與“突圍之間。
41.我們都知道陸遊是南宋初期偉大的愛國詩人,他一生竟然作詩9300多首,並且以85歲高齡終老,在中國古代詩人中絕無僅有。陸遊年輕時參加科舉,取得第一名的佳績,排在秦塤(秦檜之孫)之前,結果大受秦檜忌恨,未被錄取。直到秦檜死後,他才被重新啟用。看來,秦檜之壞可謂全方位的,他永遠跪地,活該。
42.陸遊以愛國詩人名世,他的情詩雖然不是很多,卻能在多情中透露出磅礴氣勢。其最為著名的就是《釵頭鳳》。在唐婉去世後,陸遊70歲高齡時再次故地重遊,還寫了一首《沈園》,懷念唐婉:“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複舊池台。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43.中央電視台報道錢江潮,用的一直是蘇軾的詩:“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蘇軾到杭州任知州,與老百姓打成一片,修壩築堤,造福百姓,至今橫陳的蘇堤是這位大詩人行跡不朽的鐵證。
44.郎鹹平說,現在生女兒好,生兒子沒用。證據是他有兩個兒子,有一年過年,他打電話給大兒子問“你在哪裏啊,大兒子答曰“在丈母娘家。又打電話給小兒子問“你在哪裏,小兒子答曰“在丈母娘家。繼而小兒子反問“老爸你在哪裏啊,郎鹹平答曰“我也在丈母娘家……兒子都去丈母娘家,我們社會大團圓了,有何不好?
45.今天看見一廣告語,寫得很不錯。這是一家房地產廣告:“人生得意須境寬。套用得很成功,套李白“人生得意須盡歡。俗語說:“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抄得妙不妙!這個,就是抄李白抄得妙!
46.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有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一直被指為“煉字之典範。明朝洪邁《容齋隨筆》說,王安石先用“到,再用“入,又改“滿,後定“綠,並讚歎雲:“古人於詩,一字不苟如此!
47.文天祥曾為狀元,累官右丞相。元軍入侵,他組織反抗,被捉。在大都囚禁的四年裏,他不受利誘,威武不屈。寫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壯詩句。他以身殉國後,妻子在他的衣物上看到他寫的一句話:“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48.北宋詞人宋祁寫有“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兩句。尤其“紅杏枝頭春意鬧非常了得,此句將靜寫動,將死寫活,時人因之送他“紅杏尚書之稱。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讚歎:“著一‘鬧暞字,而境界全出。確實如此!
49.北宋詞人柳永在官場很不得意,也是因為其作犯了皇家大忌。因此,他常在歌樓妓館出沒,寫出許多柔情之詞,當時有“凡有井水處即歌柳詞之說。婉約派創始人為柳永,其詞多反映妓女悲苦生活,據說他死時,極度窮苦,是妓女們出錢安葬了他。
50.蘇東坡《水調歌頭》寫中秋,寫到極致。其中“高處不勝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兩句人盡皆知。有人評:“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費。
50句微博短語,於極短極精的文字裏,看見極妙極全的人生。正是微博激起了我的“心靈微波。
1995年,我大學畢業留校任教。掐指算來,已經14個年頭了,加上大學4年的時光,我在這個美麗的校園已經待了18年。因此,我對這裏充滿深情。
不久前,小弟王榮祿要我寫一篇題目為《我的唯一大學在長安》的文章。按說我寫稿多年,要寫這樣一篇文章當不費勁。可是,我醞釀再醞釀,提筆再提筆,幾天時間也寫不了一行字。究其原因,隻能說我對這個題目充滿敬畏,怕寫不好會褻瀆母校。
是的,到目前為止,隻有一所大學與我息息相關,那就是長安大學。18年前,我背著母親一針一線做好的被褥來此求學,就再也未曾離開。那時,我還是一名青澀青年,除了一腔激情外一無所有。幸運的是在這裏,我遇到了博學寬厚的師長,他們指導我學習做人,幫助我健康成長,使得我能夠慢慢成熟起來。現在,我將家也安在這裏。從學生宿舍到教職工集體宿舍,再到我自己擁有的單元房,雖然搬家八次,可是猶如行星運轉,我一直在這個院子中打轉,母校就是我生命的恒星。
我的專業是機械工程,業餘喜歡文學。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在這兩條差別很大的道路上發展,雖然發展得都不怎麼樣。即使這樣,單位的領導從來沒有說過我“不務正業,相反,他們支持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發展業餘愛好,並認為工科大學老師有點人文素養,對教學是大有裨益的。這裏氣氛非常寬鬆,我供職的理學院領導還經常與我探討我的文學作品,鼓勵我說寫得很不錯,這讓我很感動。
在文學的道路上,很多長安大學的師長幾乎是手把手地輔導我:學生時代在《長安大學報》做學生記者,張憲老師算是我的啟蒙老師了。他不但教我寫作,還教我排版,帶我采訪,極度信任我、關照我。後來,遇到了黃建國老師,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黃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並經他手推薦發表的。還有戴生岐老師、段聯合老師等文學師長,他們對我都是真誠地鼓勵、直率地批評,正因為如此,我對他們充滿敬意。
在我的專業上,更是有許多師長的關懷和愛護。我大學時代的師長,有的已經謝世,有的已經退休,有的年富力強,是學校的脊梁。即便在多年後的今天,他們依然對我關懷有加。比如:大學時代教我理論力學的馮振宇教授,現在是教學名師;教高等數學的郭元術老師、教我大學英語的琰璿老師、教材料力學的張宏老師、帶我們畢業設計的馮忠緒教授、教我液壓學的楊一凡老師、教我機械控製工程基礎的付寶琴老師,還有大學時代的係書記馬占平老師、大學時代的輔導員胡新傑老師……他們對我的關懷從學生時代一直延續至今,讓我永難忘記。我至今還記得我的機械製圖老師陸素珠,她大一帶我課程,我留校後和她在一個教研室共事幾年。她退休時竟然將所有的資料和教案都留給了我,慷慨中透著無私,愛護裏藏著大氣。當然,更不能忘懷的是我的碩士導師巨永鋒教授。他淵博的知識,嚴謹認真、和藹可親的治學態度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們麵前,我永遠是學生,應該永遠懷著一顆謙卑之心。
我更應該以感恩之心對待我的長安大學。確切地說,我成長中的點滴都應該歸功於長安大學。剛畢業那幾年,每天晚上我都會和徐世強在辦公室裏學習。那時學校平淡而安靜,外麵的世界一片喧騰,人人都在奔忙著賺錢,而我就在那幾年寫了一些看起來還不錯的文章。沒有這個校園,沒有這個環境,我再聰明恐怕也寫不出一行字。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如此描述我的校園:“雁塔腳下,唯我長大,校園風景如畫。這是對這個校園最形象的描述。
我現在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每天早晨在家屬區的花園裏跑步。這裏一片碧綠,尤其在春夏時節,盛開的花朵不但格外美,還格外香。花園裏小鳥鳴叫,時起時落,給人寧靜閑適的感覺。園中木亭下,白發的長者帶著小孫子玩耍,湖水中金魚遊弋,噴泉中水珠四濺,真是恬淡和諧、美不勝收。晚上,我還會和三五知己在花園裏散步聊天,吹著涼風踩著月影,心情十分輕快愉悅。
附錄一 《潤文摘》專訪霍忠義:帶著美麗的夢想上路
1.請您做一下自我簡介。
答:1971年生於陝西岐山,1991年考入工科大學西安公路學院機械係學習,1995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教工科基礎課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教該課15年後的2010年3月調入文學藝術與傳播學院,完成由工到文的轉變。現在帶藝術導論、大學語文、美文寫作等文學藝術類課程。生於岐山,骨骼裏多了山的硬朗和高俊。大學學的是機械,人卻一點都不機械;因為腳踏古城西安的大地,書生氣裏漸漸有了一些底蘊。改工從文,如此大步跨界對人生多了幾分體味。
2.第一篇文章是什麼時候發表的?還記得當時的情形嗎?
答:我的文章第一次變成鉛字是在大學校報上。一天,校報編輯張憲老師拿著我上交的一首詩對我說:“你把這首詩的後半部分修改一下,這期副刊上你這首。我當時特別激動,就在校報編輯室裏對後邊兩句話修改了幾個小時。幾天後,校報出來,我的那首詩赫然位居副刊頭條,我激動不已,同宿舍裏哥們兒立馬對我另眼相看。當晚我就將報紙壓在枕下,夜裏幾次醒來,興奮不已,想再看看卻看不成,因為宿舍夜裏不放電,我隻能借著從窗戶射入的月光看看詩歌的位置。一早起來又連看幾遍,內心被激情與熱情脹滿,想著那些漂亮的女生看見“霍忠義的名字以及這首小詩,不知會作何感想,說不定還會愛屋及烏對我產生好感呢!
3.您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文學產生興趣的?是受到哪個人(或哪件事)的影響?中學時代你愛寫作嗎?水平怎麼樣?
答:我愛上文學完全出於偶然,小學五年級的暑假,無所事事,我閑得難受,不識字的母親為我找了一本很舊很髒、掉了頭去了尾的小說(我長在農村,農村根本沒有書,找這樣一本書也很艱難),那書名叫《白話聊齋》,是一本《聊齋誌異》的普及本。一翻讀我就被深深吸引,書裏傳奇的愛情故事讓我幼小的心靈折服不已。我記得白天看得欲罷不能,晚上睡前還要看看,我本膽小,黑夜讓我更膽怯,可是那美麗的故事懸著我的心,所以我就常睡在父親的身後狂讀,父親給了我夜裏讀鬼狐故事的膽量。從此,我才知道在世界上還有這樣一種吸引人的東西。
中學時代我就非常喜歡寫作,最愛上的課是語文課,最愛幹的事情是寫作文。因為喜歡、因為用心,所以我的作文幾乎每次都會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上閱讀。久而久之,班上同學就送我“作家“詩人等雅號。
4.寫作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惑?是如何解決的?
答:現在我常常記起大學時代的寫作困惑:獨自在校報編輯部看久寫久了,眼睛與手臂都酸痛不已,我就會踱到窗前縱目遠眺,權作休息。而這時,我常常會看見在樓下的花園裏,在花園的樹木下,在樹木旁的燈影裏對對雙雙的男女或相視傳情,或執手細語,或者在激情地熱吻。這時,我內心一陣酸楚:為什麼我不像他們一樣去享受激情的生活,體驗青春的美麗?為什麼我要自苦如斯,過苦行僧般的生活……想到這裏,淚水慢慢地溢滿我的眼眶,外邊的美景一片模糊。但幾分鍾後,我一抹眼淚又坐在桌前,用僵硬的手指抓起了鋼筆……我知道有夢就要付出,付出就會痛苦,可是,沒有痛苦怎麼會來甘甜呢?
5.在正式進入作家這個行業之前,你都為寫作作過哪些準備和積累?多讀書?還是多留心觀察生活?
答:在我看來,寫作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就拿我來說吧,我一直不斷地寫作,記錄身邊的打動自己的人和事,記錄自己對生活的感悟,說到底,這是人生經驗的積累。當然,最基本的是對文字的訓練。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字,我要把它寫下來,問老師或者查字典,弄清讀音弄明含義。遇到一個不解其意的詞,也一定要將它搞明白,並且將與該詞含義相近或相反的詞放在一起比較理解,這樣收獲非常大。不知不覺間我完成了對寫作基本功的錘煉。讀書是寫作最不可或缺的積累,不讀書視野不開闊,不讀書思想不會深邃,當然,不讀書人生境界也不會高。說到留心觀察生活,這其實是寫作者最需要的品質:細心。俗話說:“留心處處皆學問。其實,對於寫作的人來說:“留心處處皆素材。沒有細心觀察的品性,一定寫不出動人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