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關帝廟大門口走,雉門也有幾乎相同的台麵,隻是木柱沒有搭板的槽口,可台基寬了好多,顯然往外搭板不必要了。這雉門半草台與雉門同步施工,創建於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比禦書樓遲了100多年。在同一座廟裏為啥要建兩座戲台?懂行人說,關帝喜靜,夜裏要在後樓上讀《春秋》,後樓也就名為春秋樓。春秋樓離禦書樓很近,難免不驚擾關帝的逸興,所以,增建雉門戲台,不再在禦書樓唱戲。這好像有些滑稽,豈不知,自打關老爺由侯封帝,由人為神,民間對他的禁忌也就多了起來。別的不說,隻說唱戲,明、清兩朝都有“優人不得以前代帝王為戲”的規定,這是要維護皇家尊嚴。於是,關帝也受了牽連,因為明神宗已經把關帝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既是帝君,就不能以之為戲,可民間又喜歡演關羽的戲,怎麼辦?沒想到竟折衷為,凡劇中關羽一律以關平相稱。關平小子居然仗著老子的名聲威風了好長時日。
在雉門前小憩,同廟中的管理人員談戲,說起扮演關帝,得知了頗多講究。
首先要給關帝塗紅臉,表現他的忠心赤膽,參天大義。在紅臉上畫臥蠶眉,忠厚威嚴;描丹鳳眼,智勇秀媚;掛五綹須,成熟老練。還要在臉上描畫七個小黑點,據說關帝曾打過鐵,火星濺到臉上燒了七個傷疤。也有人說不是這樣,關帝是上天的星宿火德星轉世,臉上帶的是北鬥星。真是越說越玄乎了。其次,關帝要戴夫子盔。所謂夫子盔,是他戴的頭盔和一般的帥盔不同,也不同於平常的將盔,而是專門為他設計的。黃絨球,綠盔頭,還有特大的後兜,兩邊垂有黃絲穗和白腰帶,看上去英俊威風。因為關帝是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這頭盔就稱夫子盔。再者,兵器是特製的青龍偃月刀,馬鞭也是大紅色的,當然是象征赤兔馬了。如果是文戲,少不了還要備一本《春秋》,因為關羽最愛讀的就是此書。
有趣的還不止這些,是演出的那些講究。誰要演關帝,登場前十日就要單室靜處,吃齋沐浴,不吸煙,不喝酒,也不能有房事。化好裝,正襟危坐,不得同他人言談。上場後,關帝要儒雅穩重,微閉雙眼,僅餘虛目。千萬千萬不要輕易睜眼,因為關帝睜眼就要殺人。但這虛目還不能虛而無神,要蓄神聚氣,含威不露。關帝走動是龍行虎步,穩健凝重,靜留鬆柏姿,動有雷霆勢。最有趣的是,別人上場要自報姓名,而關帝卻自稱“關某”,別人稱他“關公”、“君侯”,就連他的對手、敵人也稱他為“關公”。這叫法似乎違背了常情,可為了尊崇卻打破了常情。一來二去,不合情理的叫法也叫成了情理。幸虧其他情理的產生不都這樣滑稽,否則這世事豈不亂了秩序?對了,還有件趣聞,據說關帝臨出場的時候,戲班拉場人員還要在鬼門道燒一張黃裱,保佑演出成功。有一回,運城蒲劇團省了一張黃裱,關帝武打正緊,青龍偃月刀一掄,後把柄竟然飛出數丈,差一點傷了觀眾。嚇得慌忙停戲,燒裱重演。
關公戲這麼難演,演出還是常盛不衰。關漢卿寫過《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關張雙赴西蜀夢》,鄭光祖寫過《虎牢關三英戰呂布》。民間流傳的關公戲比比皆是,京劇有從關公出世演起的《斬熊虎》,至《走麥城》、《雪地斬越吉》,一連36本。解州人還不過癮,又添了一本《關公戰蚩尤》,是說有一年運城鹽池水幹池枯,不再產鹽。鄉民問神,神示鹽池為蚩尤霸占。關公聞知,挺身而出,一場鏖戰,殺敗蚩尤,鹽池複又水盈鹽溢,萬民歡喜。我在雉門靜坐,心中卻飛花走絮,熱鬧非凡,在這早春的寒寂裏遠觀世事,也像是看了一場五彩繽紛的關公戲。
扯遠了,還是回歸戲台。這雉門戲台,禦書樓戲台,都是古人的精明。一門多用,一樓多用,又省了廟裏的空間,真不可小看這簡單的半草台。原以為,關帝廟這戲台風騷獨領了,哪料到我去看那芮城縣永樂宮元代戲台,竟也是這樣的搭板戲台。早在元朝就有了這樣精明的建築真讓人刮目相看。
永樂宮的搭板戲台是它的大門,稱無極門,又稱龍虎殿。稱無極門,因其起大門作用,正對主殿、三清殿,進門即可登殿。稱龍虎殿,是前頭還有牌坊式山門,可起門臉作用。門和殿無關重要,重要的是戲台,而且是搭板戲台。早在至元三十一年,也就是1294年,就有了這種簡便的、兩用的戲台了。
在見到這座戲台前,我頭腦中的元代戲台均是簡樸的模樣。近乎四方的台基隆起1米左右,堅固的石柱、木柱以及牆體,支撐著簡練的頂冠。同明代、清代的戲台相比,少有雕飾,少見聰慧。那聰慧大化在拙樸中,為外在的粗曠所掩飾。這似乎正好吻合了蒙古民族強悍彪壯的特征。但是,這座搭板的元代戲台,卻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也就是精明外化的感覺。我忽然覺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流,主流往往是這個時代引人注目的東西,當然也很少被人遺忘。而主流之外仍有潛流,仍有細流,卻往往被人忽略了,遺忘了。不可否認,主流在形成之前,是有創造力的,然而一旦形成隻需要推動力了,隨波逐流便成了一種趨勢。留在我印象中的那些元代戲台無疑是隨波逐流的產物。如此看來,這不入流的搭板戲台卻鶴立雞群,冠領新潮了。
世事已經做出了這樣的明證,關帝廟兩座搭板戲台,以及後來眾多的同類戲台,均是由元代這戲台導引的結果。一花引來萬花開,這花不僅同模同樣,而且,另一種新奇的變異也會悄悄地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