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鋒相對的鬥爭36(1 / 2)

36

錦西、葫蘆島在22日也幾乎沒有戰鬥情況下被蔣軍奪取了。進占錦西的第二師師長劉玉章報告:該城工廠甚多,大部分完整,葫蘆島的碼頭也完好無損。對此,杜聿明頗感意外。蔣介石得到杜聿明“一日連占三城”的捷報大喜,連電嘉獎,鼓勵杜聿明“擊滅共軍,完成收複東北任務”。

11月24日,杜聿明揮師繼續向錦州前進。林彪率梁師隻好再次“避戰”撤離錦州。25日,林彪的電台截獲了一個強勁的電磁訊號,機要人員當即判斷黃克誠師已經到了附近。可是誰也弄不懂那滴滴答答的聲音是什麼意思。當時,經過長途跋涉的新四軍第三師32000人,在黃克誠率領下已抵達錦州附近的江家屯,由於通信聯絡不統一,林彪無法與黃師溝通聯絡。林彪的電台隻能與延安的中央軍委和沈陽的東北局聯係,再通過延安或沈陽的電台轉達指令。這在軍事上,既犯了貽誤軍機之大忌,又使命令複雜化。由此看,林彪此時仍未進入情況,他這個總司令並不比梁興初這個7000人的師長大。

11月26日,杜聿明率部占領錦州又是一個意外,又沒遇到強有力的抵抗。他在驚喜之中內心也蒙上一層陰影,因他的作戰計劃不僅僅隻是攻城掠地,還要消滅共軍主力,可是對方總是不和他交手。當時,杜聿明還不知道他的對手的名字叫林彪。杜聿明從清晨進入錦州後,心裏就不蹈實,總感到會在晚上出事。果然,黃昏隱隱傳來槍炮聲,據報是“共軍開始反擊”,而錦州城內第十三軍頗為混亂。杜聿明來到作戰室,參謀們立即向他彙報戰況:千軍寨第八十九師陣地已大部失守,該師師長及石覺軍長先後告急。杜立即令駐錦西的第一九五師北上增援,並令第五十四師自錦州南下,南北兩麵夾擊錦州南麵之共軍。奇怪的是,錦州北麵的槍聲突然停止了,據報共軍又不知去向。南麵的戰鬥斷斷續續打了幾天,直到12月1日才平息。杜聿明始終摸不清對方的底細,更對這種外行打法莫名其妙。

林彪在7年之後重新走上戰場,豈料初次作戰竟如此窩囊。由於通訊不暢,參戰部隊不能協同作戰,少數部隊按計劃攻擊,而大部分部隊卻因未接到命令而按兵不動;這支部隊因彈藥告罄退出戰鬥,而那支部隊才剛接到命令開始出擊。為此,林彪於12月2日晚向中央軍委和彭、羅發出以下電報:“部隊給養被服、鞋襪皆缺,體力疲勞,子彈槍械皆不足亟盼補充,部隊情緒疲憊而不活躍。我傷兵無法安置,土匪擾亂。在江家屯之傷兵百餘人,可能被國民黨搞去。由於以上諸故及敵人采取以三個師為第一線,而以三個師跟進的情況下,我黃、梁、楊三部共亦不過五個旅及一新兵旅,兵力並非絕對優勢,目前我如繼續集中大而疲且行動遲笨的兵力作戰,則仍易打成擊潰戰,尤易成為對峙,而甚難取得各個擊破敵人之包圍殲滅戰,此種作戰既無把握達到保守城市之目的,而反使部隊力量遭受挫折。故目前我擬將部隊暫避免與敵之大部隊作戰,首先求得補充休整和進行群眾工作,以旅為單位分散行動,各旅則以營為單位分散打匪,做群眾工作及擴軍,隻擬控製兩三個旅的兵力為機動作戰的部隊,較輕快靈活地打擊敵一師以下的放肆行動。此意見盼軍委考慮,並請東北局指示各部分兵地區。”

此時,杜聿明占領錦州後,由於蔣介石命令他到此為止,不準繼續北進,也隻得罷兵息戰,養精蓄銳以待時機。因此,杜聿明與林彪爭鬥的第一回合就此停止了。

12月23日,馬歇爾與周恩來在重慶會談的當天,杜聿明按照蔣介石的密令冒雪督師出擊,蔣軍第五十二軍兩個師,由溝幫子向北鎮、黑山進攻,當天攻占北鎮,24日攻占黑山、營口。第十三軍於28日攻占義縣,30日攻占阜新,前鋒與沈陽西郊的蘇軍取得了聯係。準備待蘇軍撤離時立即進占沈陽。

十一、爭民主反內戰“一二·一”慘案發生

中共軍隊取得了上黨、邯鄲、平綏、津浦諸戰役的勝利,共殲滅蔣閻傅的侵犯軍10萬餘人,沉重打擊了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進而挑起內戰的氣焰,打破了蔣介石從陸上進占華北、進軍東北的戰略計劃;同時以軍事實力密切配合毛澤東等在重慶的談判鬥爭,促進了和平民主力量的壯大發展,推遲了蔣介石發動全麵內戰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