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龜頭炎
症狀表現
包皮龜頭炎表現為包皮紅腫、灼痛、排尿時加重、可有膿性分泌物自包皮口流出。如將包皮翻轉,可見包皮內板和陰莖頭充血、腫脹、重者可有淺小潰瘍或糜爛,表現有膿液。
起病初期輕者,僅陰莖頭和包皮內板潮紅,並伴有瘙癢感。重者可出現疼痛和觸痛;後期包皮內可發生表淺潰瘍,有黃色或奶酪樣分泌物,常伴有臭味;局部紅腫明顯,可影響排尿和有排尿痛。
產生原因
包皮炎多見於青少年和兒童。常因包皮過長、包皮垢,和不注意局部衛生時,使包皮內汙垢積聚加上細菌感染後發病。
感染性的常由於感染白色念珠菌、滴蟲或其他細菌引起;非感染性的是由於局部刺激,包皮垢刺激等引起的。
應對方法
患包皮龜頭炎時可有1/5000高錳酸鉀液浸洗,並敷以消炎軟膏。過敏性包皮龜頭炎須口服抗過敏藥物及外用可的鬆類軟膏。如因包莖或包皮水腫不能翻轉浸洗、引流不暢,經一般治療炎症仍不能消退時,可行包皮背切開術,以利引流。俟炎症完全消退後再行包皮環切術。
家庭護理
包皮炎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包皮過長、包莖(包皮不能翻轉)者進行包皮環切術等,都有很好預防作用。若該病一旦發現,在患處將包皮翻轉,用高錳酸鉀液浸泡清洗,適當應用抗生素,多在數天內可治愈。若較嚴重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治療。
嬰幼兒性青光眼
症狀表現
因為早期症狀較輕,一般難以引起父母的注意,還往往誤以為孩子長了一雙“大眼睛”而盲目高興,其實,這種“大眼睛”是病態的表現。若不及時治療,很可能會導致失明。
症狀表現為畏光、流淚、眼瞼痙攣是本病3大特征性症狀。應帶孩子及時到醫院診治,先天性青光眼用眼藥治療效果不好,故一經確診,宜早期手術。隻要早期能發現,並及時做手術,一般能保持較好的視力,不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
產生原因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於胎兒期房角組織發育異常,使房水排出受阻、眼壓升高的一種致盲性眼病。因為嬰幼兒眼球較薄,容易受壓力作用擴張,在高眼壓的作用下而使眼球不斷擴大,角膜也隨之增大,角膜橫徑達到12毫米以上。
應對方法
由於藥物的毒副作用,長期藥物治療的價值有限,手術是治療嬰幼兒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約80%的病例,可通過房角切開術或小梁切開術控製眼壓。由於兒童具有活躍的創傷愈合反應,濾過性手術術後防止濾過道瘢痕化,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因為角膜渾濁本身可導致弱視,眼球擴大可引起軸性近視,而後彈力層膜破裂可產生明顯散光,眼壓控製後還應盡早采取適當的措施。
家庭護理
嬰幼兒性青光眼患者由於年齡小,對有關症狀無法表達或表達不清,如果家長不注意,則容易延誤診斷。本病如能早期診斷,早期作手術治療,大多數病人病情可得到控製,從而避免視力的進一步損害。因此,對於不明原因的眼睛畏光、流淚、眼瞼痙攣和角膜大的嬰幼兒,家長應警惕患兒有先天性青光眼的可能,及早到醫院作進一步檢查。
結膜炎
症狀表現
“新生兒結膜炎”是新生兒很容易感染的一種眼病。
一般多在出生後5~14天發病,表現為眼瞼腫脹,瞼結膜發紅、水腫,同時伴有分泌物,初為白色,但可能很快轉為膿性,因此出現黃白色帶膿性的分泌物。
產生原因
1.新生兒免疫力低下,對病菌的抵抗力太弱,以至那些對成人和大一些兒童不會致病的細菌,也可能讓他們遭受感染。
2.淚腺尚未發育完善,因而眼淚較少,不易將侵入的病菌衝洗掉,而使他們在眼部繁殖發生結膜炎。
3.出生時,孩子的頭部要經過媽媽的子宮頸和陰道,眼部很容易因這些部位有病菌汙染而被感染。如媽媽陰道的衣原體檢查為陽性,從陰道分娩的孩子70%都可能被感染,其中18%~50%會發生“新生兒衣原體結膜炎”。
引發新生兒結膜炎的主要病因是細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淋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杆菌、衣原體。
應對方法
去醫院確診,遵照醫囑采用抗生素滴眼液,每次各在一側眼中滴入藥液1~2滴。一般治療l周左右即可痊愈。常用的眼藥水為0.25%的氯黴素眼藥水。如果是淋球菌感染,選用青黴素眼藥水;衣原體眼炎可用紅黴素眼膏,還可用0.5%的金黴素眼藥水,或0.1%的利福平藥水。孩子出生後即用0.5%的紅黴素塗抹結膜,或使用眼藥水滴眼以為預防。
家庭護理
媽媽在照料孩子時,一定要保持自己的雙手及衣服清潔,千萬不能用不幹淨的手帕擦洗孩子的臉和眼。
1.如果孩子眼部有分泌物,或是已患上結膜炎,每次清除孩子眼部分泌物時,切記要先用流動的清水將手洗淨。
2.將消毒棉簽在溫開水中浸濕(以不往下滴水為宜),輕輕擦洗眼部分泌物。
3.如果睫毛上黏著較多分泌物時,可以用消毒棉球浸上溫開水濕敷一會兒,再換濕棉球從眼內側向眼外側輕輕擦拭,注意一次用一個棉球,用過的就不能再用,直到擦幹淨為止。
4.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
5.對孩子用過的物品,特別是毛巾、手帕要進行消毒。
嬰幼兒先天性鼻淚管阻塞
症狀表現
如果孩子從一出生或出生不久就一直眼淚汪汪,即使不哭的時候也一樣,有時還會合並紅眼睛或黃白色的分泌物,這時就要懷疑孩子可能患有“先天性鼻淚管阻塞”。
臨床看起來就是淚眼汪汪,持續流淚及分泌物增加現象,若輕壓淚囊處,有時可以看到黏液或膿自淚點流出,常會合並結膜炎,有眼紅及眼屎的現象,厲害者甚至會引起淚囊發炎、細菌感染,造成急性淚囊炎,此時內眥至鼻梁之間(眼睛內下方)會有紅腫熱痛的現象,以手指輕壓淚囊會有膿液從淚點逆流而出,感染厲害者需住院治療。
產生原因
小兒流淚的原因很多,除了眼睛外傷,多為先天性異常,例如鼻淚管發育異常、眼皮發育異常及眼睛的疾病等。
應對方法
由於藥物的毒副作用,長期藥物治療的價值有限,手術是治療嬰幼兒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約80%的病例,可通過房角切開術或小梁切開術控製眼壓。由於兒童具有活躍的創傷愈合反應,濾過性手術術後防止濾過道瘢痕化,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因為角膜渾濁本身可導致弱視,眼球擴大可引起軸性近視,而後彈力層膜破裂可產生明顯散光,眼壓控製後還應盡早采取適當的措施。
家庭護理
照顧這類患兒,家長平常應保持幼兒眼睛的幹淨,避免細菌感染。如果同時有發炎現象,眼科醫生會給予抗生素點眼,並應按摩淚囊以擠出蓄積的膿,讓抗生素藥水能進入淚管係統發揮作用以抵抗細菌。很重要的是定期至眼就診做適當的檢查及治療。
扁桃體炎
症狀表現
扁桃體炎在中醫稱為乳蛾,這也是小兒常患的呼吸道疾病,扁桃體炎患兒可以見到咽喉兩側喉核紅腫疼痛、吞咽不利。
扁桃體炎有急性、慢性之分。慢性扁桃體炎往往反複發作。急性患兒可以見到扁桃體充血,呈鮮紅色或深紅色腫大,部分患兒扁桃體表麵有膿點,嚴重者有小膿腫。而慢性患兒則見扁桃體腫大充血呈暗紅色,或不充血,表麵有膿點。
產生原因
扁桃體在人的咽喉部,它的表麵有10~20個隱窩,通到扁桃體的深部,平時這些隱窩裏就藏有很多細菌,但是扁桃體並不發炎。隻有在疲勞過度、著涼,機體的抵抗力下降時,隱窩中的細菌大量繁殖,其中的致病菌可使扁桃體紅腫發炎、化膿。但扁桃體是人體的一個免疫器官,可抵禦侵入機體的各種致病微生物,起到一定的抗病作用。
特別是在4歲以前,扁桃體的免疫功能較強,表現為代償性肥大,成為人體抵禦疾病的重要防線。有一部分小兒經常發生扁桃體炎,在長期炎症的刺激下,扁桃體反而可以失去正常功能而轉化成為對人體有害的“病灶”,使機體產生抗原抗體複合物。
應對方法
1.扁桃體炎的治療及預防扁桃體炎是兒童常見病、多發病,常規療法為肌注或靜脈滴注抗生素。
2.如果懷疑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體炎,醫生可能會給抗生素藥物,而扁桃體炎的症狀通常會在數日之內消失。但是,一定要治療徹底,以免發生並發症。
3.如果扁桃體炎非常嚴重而且經常發作,使得孩子的全身性健康都受到影響,醫生會建議用外科手術將扁桃體切除(扁桃體切除術)。
家庭護理
1.房間應該保持溫暖不要過熱。可使用醫生推薦的藥物以及大量飲水以緩解症狀。
2.病兒應該經常喝飲料或水。但不要強迫。適當給孩子吃冰淇淋等冷凍甜食,可以使咽部涼冷一些。溫水濕敷或擦浴有輔助降溫的作用。
口腔炎
症狀表現
指口腔黏膜由於各種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變限於局部如舌、齒齦、口角亦可稱為舌炎,齒齦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見於嬰幼兒。可單獨發生,亦可繼發於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瀉、營養不良、久病體弱和B族維生素、維生素C缺乏等。
產生原因
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細菌引起,不注意餐具及口腔衛生,或各種疾病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導致口腔炎的發生。目前細菌感染性口炎已經很少見,病毒及真菌感染所致的口炎仍經常見到。
應對方法
1.潰瘍疼痛嚴重者,可局部塗2%利多卡因止痛,保證患兒充分哺乳,局部可塗碘苷抑製病毒,亦可噴撒西瓜霜,錫類散等。
2.治療皰疹性口腔炎,主要是控製感染,用利巴韋林或口服板藍根衝劑,保持口腔清潔,修複創麵,緩解疼痛,此外應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
家庭護理
保持新生兒的口腔衛生,多飲水、禁用刺激性藥物,預防口腔炎症。嚴格執行消毒隔離製度。人體口腔內存在著許多致病菌與非致病菌。在健康狀況它們和人體保持著相對的平衡,不會引起疾病,一旦人體抵抗力低弱,就可發生口腔局部炎症、潰瘍,或引起臨近組織的炎症,嚴重者還可導致全身的嚴重感染。
咽喉炎
症狀表現
急性喉炎是喉部黏膜,因細菌侵襲而產生的急性炎症,多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後,也可並發於麻疹、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程中。喉是呼吸管道的一部分,又是發音的器官。由於小兒的喉腔又小又窄,如果喉腔黏膜發炎、腫脹,則會導致發音嘶啞和嚴重呼吸困難,這是喉炎的兩個主要表現。
本病開始時,可能有輕微發熱、流涕等感冒症狀,炎症繼續向下蔓延而引起喉炎。但是大部分病兒起病非常急促,常突然發生呼吸困難,睡覺時常被憋醒。此時呼吸時發出一種吹哨般的響聲,醫學上稱為“喉鳴”。與此同時,病兒說話及哭聲嘶啞,有些因呼吸困難而口唇發青發紫,煩躁不安。急性喉炎病兒的咳嗽很特殊,像小狗叫,醫生們稱為“犬吠樣咳”,它是診斷急性喉炎的一個重要依據。
產生原因
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是急性喉炎最常見的原因。喉炎也可見於支氣管炎,肺炎,流感,百日咳,麻疹和白喉。過度用聲,過敏反應和吸入刺激性物質如吸煙可引起急性或慢性喉炎。
應對方法
孩子得了喉炎應及早治療,不然因嚴重呼吸困難會造成機體缺氧,心髒缺氧和心力衰竭,給治療帶來很多困難。目前治療小兒急性喉炎大多采用抗生素和激素並用的辦法。使用潑尼鬆、氫化可的鬆、地塞米鬆等抗炎、消腫確有好療效。發現喉炎後,立即將孩子及時送醫院請醫生給予治療。
另外,喉炎病兒居室溫度不宜太高,空氣要流通。必要時吃點退熱藥、鎮靜藥,服用菊花、麥冬、胖大海、藏青果的水煎劑,也大有益處。
家庭護理
安靜休養、補充水分,和多補充營養。安靜休養2~3天。最重要的是,當發高燒時,安靜休養。
小兒急性喉炎雖然凶險,但隻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不會留下後遺症。
中耳炎
症狀表現
中耳炎是由病毒或細菌,引起中耳部位發生炎性變化的一種耳病。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這兩類又各自分為非化膿性和化膿性兩種。
1.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在孩子中僅見於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沒有耳痛和耳道流水的症狀,但會出現輕度聽力障礙。而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則會出現發熱、耳痛、聽力減退、膿液外流等症狀,甚至還會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2.中耳炎是孩子發生耳痛的一種常見病因,孩子常會感覺到耳朵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時耳痛就會加劇。較大的孩子會說耳痛,但嬰幼兒由於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常表現為煩躁、哭鬧、夜眠不安、搖頭或用手揉耳等。由於吸吮和吞咽時耳痛會加劇,所以患中耳炎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
產生原因
與成人相比,孩子的咽鼓管位置呈水平狀,且較寬、直、短,故孩子患上呼吸道感染時,鼻咽部的細菌或病毒容易通過咽鼓管侵及中耳,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患中耳炎的孩子還常伴有發熱、畏寒、嘔吐及腹瀉等症狀。
應對方法
1.不管穿孔以前還是穿孔以後,全身應用足量的抗生素,多飲水、多休息也是必需的,另外局部用藥,在早期沒有穿孔的時候,耳朵疼的時候要重視它,也可能孩子沒有到化膿穿孔的程度就被我們控製住了,沒有穿孔以前我們一般用的是酚甘油滴耳,穿孔以後這個藥就不能用了。
2.酚甘油止疼效果好,但對中耳有刺激。穿孔以後應該改成氧氟沙星點耳,這是一種水劑。點耳以前可以用過氧化氫清洗耳朵,沒有穿孔以前就沒有必要用過氧化氫。
家庭護理
1.藥液溫度要與體溫相近,如果藥液過冷,應稍稍加溫,以免在藥液滴入後孩子出現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2.耳朵內常有膿液流出的孩子,一定要將他耳內的膿液清洗幹淨。將孩子的耳廓向後下方牽拉,同時將耳屏向前推移,使外耳道變直張開,再用消毒棉簽輕輕進行清洗。
3.在孩子洗澡、洗頭前,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他的兩個耳孔,防止汙水進入耳朵。
4.孩子的飲食要清淡、容易消化、營養豐富,讓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鵝口瘡
症狀表現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是由真菌傳染,在黏膜表麵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
口腔黏膜出現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圍無炎症反應。形似奶塊無痛感,擦去斑膜後可見下方不出血的紅色創麵。斑膜麵積大小不等,可出現在舌頰齶或唇內黏膜上。
好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黏膜,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在感染輕微時,除非仔細檢查口腔否則不易發現。也沒有明顯痛感或進食時痛苦表情,嚴重時孩子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產生原因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找到,當孩子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新生兒多由產道感染,或因哺乳奶頭不潔或喂養者手指的汙染傳播。
應對方法
治療鵝口瘡的正確辦法,是到醫院求助醫生。一般用2%碳酸氫鈉或2%硼酸液洗口,能抑製口腔內白色念珠菌的生長,然後在口腔內塗以1%~2%龍膽紫,每日1~2次。此外,可遵醫囑口服抗真菌藥物,常用藥物為製黴菌素及克黴唑,目前在臨床比較廣泛應用的是氟康唑口服片。還可以補充維生素B和維生素C,以增強抵抗力。有全身疾病者,還應積極治療全身疾病。
家庭護理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的要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幹淨後再蒸10~15分鍾。
3.哺乳期的母親在喂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孩子的洗漱用具盡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6.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嬰幼兒用具一定要分開不可混用。
幼兒急疹
症狀表現
幼兒急疹又稱孩子玫瑰疹,是人類皰疹病毒6型導致的嬰幼兒期發疹性疾病,特點是持續高熱3~5天,熱退疹出。
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以冬春季多發。除了幼兒急疹,兒童常出現的出疹性疾病還有麻疹、猩紅熱、風疹、水痘等。幼兒急疹病後可獲得比較鞏固的免疫力,再次發病的情況比較少見。
幼兒急疹多發生於6~18個月的嬰幼兒,潛伏期7~14天,平均為10天。臨床特點是突然起病,病初即有高熱,體溫達39℃~40℃,持續3~5天而驟降,熱退後疹出。發熱期間食欲精神尚好,咽峽部充血,有時出現前鹵膨隆,可出現高熱驚厥。熱退後9~12小時內出疹,皮損呈紅色斑疹或斑丘疹,主要散布在軀幹、頸部及上肢,皮疹間有3~5毫米空隙,有時在皮疹周圍可見暈圈。幾小時內皮疹開始消退,一般在2~3天內消失,無色素沉著及脫屑。另起在流行時,少數病例亦可無皮疹出現。
產生原因
病原體為人類皰疹病毒6型,病毒顆粒呈球形,直徑為200毫米。其核衣殼為162個殼微粒組成的,立體對稱20麵體,其內是由雙股DNA組成的核心,核衣殼外有一層脂蛋白包膜。無胎兒可通過胎盤從母體得到抗體,出生後4個月時抗體陽性率為25%,11月為76%,5歲時90%,17歲時達98%。
應對方法
無特殊治療,高熱時除際低周圍環境溫度外,應給予足夠水分,酌情給予解熱鎮靜劑。可服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
家庭護理
1.預防的關鍵在於不要與待急疹患兒的孩子接觸,同時應提倡和鼓勵孩子增加運動,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從根本上防患。
2.孩子患兒得急疹後,家長要讓孩子臥床休息,盡量少去戶外活動,注意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3.孩子發熱時,要給患兒多飲水,給予容易消化的食物,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等。如果體溫較高,孩子出現哭鬧不止、煩躁等情況。
4.可以給予物理降溫或適當應用少量的退燒藥物,以免發生驚厥。在遇到這種情況下,不要急於給孩子退燒,應查看疫苗接種情況,配合醫生治療。
痱子
症狀表現
又名“汗疹”,多發於高溫、多濕的夏季。
1.紅痱。表現為呈密集排列但不融合。多發於額頸胸背肘窩窩等部位自覺有癢和灼熱感。
2.白痱。皮損為非炎症性針頭大小,半透明水泡泡壁薄輕擦易破。好發於軀幹部尤其是胸部,無自覺症狀。
產生原因
原因是大量且持久的出汗,造成汗孔阻塞而引起。
應對方法
1.保持室內通風涼爽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幹燥;小兒要勤洗澡及時擦幹汗及更換衣服;發熱臥床病人勤翻身,經常洗擦皮膚。
2.可進食清涼解暑藥膳,如綠豆糖水、綠豆粥、清涼糖水等,避免搔抓勿用肥皂洗擦。可內服清熱、利濕、解暑的中藥,或製劑。
3.可外用消炎止癢製劑。繼發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家庭護理
1.汗疹大部分為自限性,1~2周內即會消失,輕微的痱子,隻要讓孩子處於通風好的環境,保持涼快,衣服能吸汗,或幫孩子泡個溫水澡,擦上痱子粉保持幹爽即可。
2.在炎炎夏日,給孩子穿寬大衣服、吸汗、透氣性高的衣服,讓孩子處在通風、涼快或有冷氣設備的環境中。
嬰幼兒蕁麻疹
症狀表現
蕁麻疹俗稱“風疹快”,是由於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出現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發作過一次蕁麻疹。
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蒼白或皮膚色,少數病例亦有水腫性紅斑。部分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瀉等。急性變態反應,有時可伴有休克的症狀。
產生原因
臨床上造成蕁麻疹的原因很多,例如一般父母所知道的海鮮、藥物等,但其實有很多的病例是找不到病因的,尤其慢性蕁麻疹更高達70%~80%無法確知病因。一般多以食入性過敏原、吸入性過敏原、接觸性過敏原引進。
應對方法
1.抗組織胺藥物。降低血管通透性的藥物。局部塗洗劑霜劑止癢。若是魚蝦類食物所致可用紫蘇。
2.若是因為吃魚、蝦、蟹而出現蕁麻疹,可以食用大量新鮮的紫蘇葉,可者飲用紫蘇葉的煎煮汁。
3.慢性蕁麻疹可以用芝麻治療。皮膚容易起蕁麻疹的人,可以常食用芝麻,以改善體質,增強體力,強化肌膚,不再容易出疹子。常吃黑芝麻醬效果良好。
4.桃葉可以作入浴劑。桃葉的湯汁可以抑製蕁麻疹的搔癢,有防治發生蕁麻疹的功效。取生的桃葉陰幹,搗碎放入紗布袋中,置於浴缸內。將水煮沸注入浴缸,待冷卻至適當溫度後,身體慢慢浸泡在浴缸,效果很好。
5.枇杷葉的煎煮法也有功效。枇杷葉的煎煮法也有治療痱子和蕁麻疹的功效。取三枚葉片,用手掐碎,放入500克水中煮沸。待煮汁冷卻,用此清洗患部。也可以將枇杷葉放入紗布袋中,放入浴池水中片刻,用作入浴劑。
家庭護理
如果醫生已確認或懷疑您的孩子的過敏了,則平常可就得多注意了。我們應注意孩子周遭環境恒溫的重要。如果孩子對灰塵過敏,則我們就得盡量避免環境中塵的滋生,例如保持家中的環境衛生,拿掉地毯、有毛衣物,盡量使用純棉的衣物、寢具等,使用除濕機保持適當的濕度,50%~60%濕度,不宜太潮濕,以免滋生黴菌、塵等。
接觸性皮炎
症狀表現
接觸性皮炎是皮膚黏膜由於接觸外界物質,如化纖衣服、化妝品、藥物等等而發生的炎性反應。
其臨床特點為,在接觸部位發生邊緣鮮明的損害,輕者為水腫性紅斑,較重者有丘疹。水皰甚至大皰,更嚴重者則可有表皮鬆弛,甚至壞死。如能及早去除病因和做適當處理,可以治愈,否則可能轉化為濕疹樣皮炎。
產生原因
由於稟性,不耐皮毛腠理不密。一旦接觸某些物質如藥物、化纖之品、花草等,就會引起邪毒外侵皮膚。鬱而化熱、邪熱與氣血相搏而發病;或素體濕熱內蘊複外感毒邪兩者相合發於肌膚造成。
應對方法
1.可選用苯海拉明25~50毫克、氯苯那敏4~8毫克、每日3~4次口服或阿司咪唑10毫克,每日1次口服。可並用維生素C100~200毫克,每日3~4次口服。
2.口服鈣片肌注維丁膠性鈣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
3.利尿劑對伴發全身皮疹水腫,嚴重者,可配合服用又氫克尿塞25毫克,每日2~3次,連服2~3天有利於消腫。
家庭護理
1.局部皮炎處用溫水或硼酸水、過氧化氫。醋酸鋁溶液清洗,如有油脂應用植物油清洗,如皮炎處在肢端,可用溫熱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或濕敷,每日3~4次,第一次清洗可用少許堿性肥皂或中性肥皂,肥皂水清洗後即用大量清水衝洗幹淨。
2.避免再刺激。嚴禁用熱水燙洗、摩擦、搔抓或進食刺激性食物。特別要避免搔抓。病情輕得寶寶在睡覺時可適當戴上手套。
3.為寶寶創造良好休息環境,適當給予脫敏藥物。對重型的接觸性皮炎(皮膚鬆解大皰型),應按大皰性皮膚病護理。
4.多食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如水果與蔬菜類,保證體內維生素的供給。對皮損康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小兒肥胖症
症狀表現
小兒肥胖症,是指小兒體重超過按身高計算標準體重的20%。臨床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症狀性肥胖。單純性肥胖表現為均勻性肥胖,智力與性征發育正常;症狀性肥胖則除肥胖外還有原發病的相應症狀和體征。幼年肥胖可延續至成年肥胖,且與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有密切關係。
外表呈肥胖,高大不僅體重超過同齡兒童,而且身高骨齡皆在同齡兒童的高限甚至還超過。皮下脂肪分布均勻,以麵頰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積累最為明顯,四肢以大腿上臂粗壯而肢端較細。
產生原因
1.肥胖症的主要原因為過量攝入熱能超過了消耗量,因而剩餘的熱能轉化為脂肪積聚於體內。父母肥胖者子女常有同樣趨勢。
2.休息過多缺乏運動。缺乏適當的活動和體育鍛煉,亦為肥胖病的重要因素。過胖的小孩不喜歡運動,在我們觀察的肥胖兒中絕大多數屬於少動而多食。單純性肥胖病在肝炎或其他疾病的恢複期間,往往休息過多運動太少所致體重增加。
3.遺傳因素。肥胖兒的父母往往肥胖,如果父母都是明顯地超過正常體重,子代中約有2/3出現肥胖,如果雙方中有一人肥胖,子代顯示肥胖者達40%。
應對方法
1.藥物療法。對青少年一般不鼓勵用藥。有時可用苯丙胺以減低食欲。一般用小劑量2.5~5毫克於就餐前半小時口服,每日2次,僅給6~8周的短期療程。
2.對並發低氧血症的治療。並發氣促低氧血症及心力衰竭時,應給予強心劑、利尿劑和低濃度氣氛吸入。進行搶救不可用氧過多,以免呼吸抗凝血治療防止血栓形成。
家庭護理
1.適當節製飲食,因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不提倡過度節食,應給予富有營養而少熱量的飲食。多吃瘦肉、蛋、豆製品、蔬菜等,少食高糖、奶油、脂肪類食物。
2.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遊泳等活動,以促進脂肪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