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線戰略進攻5(2 / 2)

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接電後立即複電如下:

一、開一次團長以上幹部會,除告以各種有利條件外,並設想各種困難條件,建立遠征意誌。

二、營長以上每人發鄂豫皖三省有縣境的明細地圖一份,油印的亦好。如能每連發一份更好。使一切幹部明白地理環境。

三、大體確定征糧征稅辦法,吿知一切幹部。土地改革時期打土豪辦法,所得不多,名譽又壞。在我方政權未建立以前,仍應暫時利用國民黨下層機構及稅收機關(在我黨有力人員監督指揮之下),以大體的累進方法征糧,惟免除赤貧人口負擔,方能解決大軍給養。國民黨人員未逃跑者除極壞分子外,均可利用,逐步過渡到人民政權。

四、皮定均旅一時調來不及,請考慮以趙基梅縱使用於大別山,該縱由潼、洛渡河直趨大別山。

五、如你們決定直趨大別山,決心不要後方,亦應使陳謝建立此種決心。

此時大雨滂沱,蔣介石早有炸開一段黃河堤,水淹劉鄧大軍的秘密計劃。根據中央指示,劉鄧於8月初擬定了南下步驟,上報中央軍委。電報內容如下:

我們召開縱隊級會議,堅決擁護中央梗電方針,克服困難,完成任務,並擬定步驟如下:

一、為恐黃河決口及敵情變化過大,擬提前於未刪(即8月15日)左右出動,望陳謝亦同時出動。

二、為迷惑敵人,出動時第一步到隴海路,而以陳唐位於敵之側背,偽裝出汴鄭。休息一兩天。

第二步進至鹿邑、太康線,以陳唐位於隴海路北側。爭取休息兩天。如在此間敵人好打,則結合陳唐殲滅其三四個旅;如敵不敢進,回向汴鄭集結,則我第三步以十天行程到大別山。

三、陳謝出動後,以先占新(安)澠(池)宜洛山區,再看形勢。

四、擬以張才千部同時進至桐柏山。

五、動員方麵,我們6月時在豫北作過,頗深入,現幹部、戰士南下均無問題,當再深入動員。

六、後方應組織彈藥、藥品運送,並按時接收傷員。

這些天來,劉鄧一直在注視情況的變化,捕捉時機。在觀察敵情變化中,劉鄧看出重新部署向魯西南合圍而來的蔣軍,確是一個十分良好的打運動殲滅戰的機會。劉鄧在8月2日致中共中央軍委、陳粟譚和邯鄲局的電報,除了報告羊山集戰鬥情況外,特別對蔣軍情況作了分析,電報說:“現王仲廉指揮之四十師、二○六師、十師、七十九師等七八個旅,已占曹縣、成武、定陶,正向金鄉、羊山前進,爾後可能分散。加上王敬久4個旅,劉汝明3個旅,共14個旅,向北進攻,確係很好的運動戰機會,可惜我們甚疲勞。”這一堆送上門來的肥肉,對於敵把“飯館子戰術”專家蔣介石一桌一桌送上來的酒席連吃5桌的劉鄧,是舍不得放下筷子的。但他們考慮到直趨大別山的戰略任務和部隊疲勞情況,決心不為肥肉所誘而貪食戀戰。隻在當天發表了一個《劉鄧司令部發言人談魯西大捷的重要意義》其中有這樣一段話,給進攻的蔣軍一個下馬威:“現在蔣介石又東拉西湊,從漢口調米五十二師之八十二旅,從潼關、西安一帶調來整十師、整七十九師、騎一旅,從豫北調來整四十師,從鄭州、洛陽調來二○六師,並叫有名的敗將王仲廉來指揮這個雜貨攤子,試問有什麼用呢?至多隻能補足被殲的9.5個旅的缺額。大家看吧,那個姓王的已經完蛋,這個姓王的又來送禮了。”

8月3日,根據敵情、水情和我情,劉鄧又深刻而扼要地分析了自身所處的戰略形勢,向中共中央軍委作了如下報告:

桂係兩師調開封,特別是黃河近幾天有極大的決口危險(因臨濮集、東明段為敵控製),在戰略上我已處於較困難地位,如三五日內黃河決口,我將被迫早日行動,而我手中既無炮彈,又無醫院,陳士榘、唐亮配合又困難,敵大軍尾我前進,則我將被迫作一時期的寬大機動,甚至可能被迫先到豫西或桐柏山。此種形勢,請軍委作通盤打算,並速示。

正是在這樣瞬間萬變的形勢下,劉鄧總部一直在考慮著目前行動方針問題。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精神,劉鄧首先召開全軍旅以上幹部會議,詳細討論中央指示和如何貫徹的具體辦法。劉伯承在說明黨中央給予的戰略任務,分析全國各戰場的敵我態勢和對直出大別山的困難和有利條件作了充分估計後,著重傳達了毛澤東對這一戰略行動的三種估計,即:“1.付出代價,站不住腳返回來;2.付出了代價,站不穩腳,在大別山周圍堅持打遊擊;3.付出代價,站穩了腳,恢複了大別山根據地。”會後,劉鄧均深入部隊了解思想動態。8月5日,野戰軍政治部下達關於目前一個時期政治工作中心的指示,指出可能到蔣管區作戰,要求部隊在思想上、組織上、政策上作好準備,以便戰勝更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