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線戰略進攻37(2 / 2)

陳毅愣住了。因為他太熟悉、太了解這位20年來生死與共的老戰友了。每當有重大決策,須要商量時,總是用那深邃誠摯的目光看著自己,同時輕輕地一聲:“陳總。”今天他一定又有什麼新的獨特見解了,便回應:“怎麼,你又有什麼新的設想?”粟裕說:“經過反複學習十二月會議的文件,我覺得中央的主要精神就是:全黨動員起來,五年左右推翻國民黨反動政府,解放全中國。”陳毅說:“對,很正確。”粟裕說:“但是,國民黨政府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經濟實力等方麵仍占有一定優勢。要推翻蔣家王朝,首先必須在軍事上有幾次大的較量,這種大的帶決戰性質的較量,時期與戰地的選擇對勝負影響甚大。”陳毅聽後說:“有道理,請繼續講下去。”

粟裕說:“因此,我覺得華野三個主力縱隊先遣渡江,雖可調動部分敵南去,但敵人不會把美式裝備的第五軍和整編十一師調往江南。由於派係鬥爭,怕‘放虎歸山’,更不會把桂係第七軍和整編四十八師調往江南。而我們卻調走了三個堅強的主力縱隊而削弱了突擊力量。再說,如果蔣介石果真把主力全部集中在江南,那麼將會給大軍渡江增加許多困難,甚至一些重大決戰就可能在經濟比較發達、人口相當稠密的江南進行,其破壞程度和我們必須多付出的代價是不言而喻的。”陳毅聽著插話問:“你的意思是……”粟裕接著說:“多日來,仔細地研究了有關材料,從全麵權衡利弊,經過反複思考,我認為: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大量殲敵,打幾個大殲滅戰,盡可能地把敵人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更有利於實現‘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這個戰略目標。”

陳、粟經過數日共同研究與協商之後,陳毅說:“這次去中央開會,我對毛主席以兩個躍進來推動全國軍事形勢發展的構想是支持與擁護的。關於先遣渡江的主帥人物,毛主席和我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你。我覺得你過去曾多次臨危受命,先遣殲敵,有孤軍奮戰的豐富經驗。從中央回來之後,對先遣渡江的各項準備工作是滿意的。但是,詳細聽了你的意見之後,我覺得很好,好就好在更利於‘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所以,我決定改變自己原來的主張,而支持你的意見。”4月18日,粟裕將自己的意見正式電告中央,在這份報告中,粟裕二次用了“鬥膽直陳”的話語。中央立即電示陳毅與粟裕一同到中央當麵彙報。

4月28日,陳、粟趕到了阜平縣城南莊。毛澤東聽說粟裕來了,便放下手中筆,站起身來,走出了房門,然後又大步走過庭院。毛澤東這一舉動,不但使毛澤東的衛士們驚呆了,就連朱德、周恩來這樣的中央領導同誌也頗感意外。因為毛澤東自擔任黨的領袖以來,從未出門迎送黨內同誌。周恩來、劉少奇等商量工作,毛澤東從座位上站起來,算是歡迎了。工作研究完畢,毛澤東送到門口,偶爾也揮手致意,但從未送出房門半步。

毛澤東用巨大的手緊緊地握著粟裕的手,仔細地打量,覺得粟裕似乎沒有什麼變化,還是那麼文質彬彬。但仔細看看,麵前這年輕人已經成熟了,眼角上已能隱隱約約地看到魚尾紋,便說:“粟裕同誌,你還記得嗎?我們分別已經整整十七年了。”粟裕感到異常高興,又有些局促不安,激動地回答:“十七年前在天子洞,我幾乎天天要向毛主席學習帶兵打仗的道理。”毛澤東仍然高興握著粟裕的手說:“那麼說,我是老師囉。”粟裕立正而又認真地回答:“你當然是老師。”“粟裕啊,你這幾年在前線打得不錯,我很高興。現在我這個老師又要仰仗你了,你要好好地打幾個大的勝仗。”毛澤東的這番話,令粟裕更加不安,連眼睛也有些濕潤了,忙懇切地說:“主席千萬別這麼說,打勝仗,上靠主席和中央英明決策,下靠指戰員們英勇奮戰,我隻不過是從主席、朱老總等老師那裏學來的本領,用到實踐中,出了一份力罷了。”

這時周恩來走到毛澤東身邊說:“請主席帶領大家到屋裏來談吧。”毛澤東這才鬆開手說:“不,先休息休息,吃過中飯以後開會研究。”接著,又問了粟裕休息地方安排好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