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線戰略進攻38(2 / 2)

人們也跟著離開了會議室。陳毅坐著未動,他看看站在窗前的粟裕,似乎想拖粟裕一起出去走走,但他考慮了一下,最後還是決定自己單獨離開了會議室。此時,對粟裕來說,十分鍾是多麼漫長,他的思想仿佛有些亂。他仔細地回憶了剛才每個同誌的發言,極力想整理個頭緒來,但未能成功。當他正思考著時,背後響起了一陣穩健的腳步聲,粟裕轉過身來,看見毛澤東正領著人們走進會議室。毛澤東朝粟裕走了過來,微笑著說:“怎麼樣?粟裕同誌,還堅持放棄南下的意見嗎?”粟裕立正堅定地回答:“中央無論下達什麼命令,我都將樂於接受,而且一定盡力地去完成好任務。但就我個人意見而言,仍然認為三個縱隊暫緩渡江南進,集中兵力,在中原黃淮地區大量殲敵,把敵人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為好。”毛澤東聽後大聲稱讚說:“粟裕同誌的堅定,進一步促使我們改變戰略方針的決心。現在請恩來同誌宣布中央決定。”周恩來一字一句地說:“收到粟裕同誌4月18日來電之後,主席便召集朱德同誌、少奇同誌、弼時同誌和我進行了研究,認為粟裕同誌的‘將敵人主力殲滅在長江以北的意見’是可取的,為了慎重起見,特電召陳、粟專程到中央詳細彙報,今天又特地召開了擴大會議。主席要求大家從各種角度,包括從原來的設想出發,來研究粟裕同誌的建議。從會議情況看,與中央會前研究的情況基本一致。今天到會的政治委員也全部表示支持粟裕同誌的建議,因此中央決定:華野一兵團在四至八個月內暫時不南下,先加入中原作戰,力爭實現殲敵主力於長江以北的新戰略。如果將來劉鄧、陳粟兩大野戰軍確無法粉碎國民黨在中原的防禦體係,華野一兵團立即執行南下方案。”

會議結束,毛澤東單獨請粟裕吃飯。席間,毛澤東告訴粟裕:“中央已決定陳毅到中原局工作,華野由粟裕負責。”聽到這個決定,粟裕感到意外,忙對毛澤東說:“華野離不開陳軍長。”毛澤東回答:“中央已經決定了,不能朝令夕改啊!”粟裕急了,想了想對毛澤東說:“那麼,陳軍長去中原局工作,最好仍然保留在華野的領導職務。”對於這個折衷方法,毛澤東同意了,說:“就這麼定了。陳毅同誌去中原局,保留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你兼代司令員、代政委。”

5月9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將已經連成一片的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解放區及其領導機構合並,組成華北解放區,成立華北局,劉少奇兼第一書記、薄一波為第二書記、聶榮臻為第三書記,成立華北軍區,以聶榮臻為司令員、薄一波為政治委員,徐向前、滕代遠、肖克分別為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員,趙爾陸為參謀長,羅瑞卿為政治部主任,野戰部隊組成第一、第二兵團。與此同時,為適應準備在長江以北盡多盡快地殲滅敵人主力的戰略打算,還決定加強中原局,以鄧小平為第一書記,陳毅、鄧子恢為第二、第三書記。成立中原軍區,下轄鄂豫、皖西、豫皖蘇、豫西、桐柏、江漢、陝南七個軍區,以劉伯承為軍區兼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李先念為副司令員,鄧小平為政治委員,鄧子恢、張際春為副政治委員,李達為參謀長,張際春兼政治部主任。

前委、工委、後委會合西柏坡

毛澤東東渡黃河來到城南莊,本來準備從這裏出訪蘇聯,後來因為全國解放戰爭形勢發展很快,斯大林回電說:“我們認為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你離開中央領導崗位,是不適宜的,望再三考慮。”因此,毛澤東取消了訪蘇之行,打算直接去西柏坡,但意外事故發生了。一天清晨,一陣機群的轟鳴聲漸漸向城南莊上空襲來,一架敵機在上空盤旋偵察,接著一陣沉重的隆隆聲,又飛來了兩架B-25型轟炸機。“來者不善!”聶榮臻說著,快步走進毛澤東房間裏,隻見毛澤東身穿藍條毛巾睡衣,還躺在床上休息。聶榮臻急切而又輕聲地說:“主席,敵人飛機來轟炸,請你快到防空洞去!”毛澤東邊坐起來邊風趣地說:“不要緊,沒什麼了不起,無非是投下一點鋼鐵,正好打幾把鋤頭開荒。”毛澤東還是不動。聶榮臻急了:“主席,你必須立刻離開這裏。”毛澤東還是坐在床上。不能再遲疑了,聶榮臻當機立斷叫警衛員取來擔架,向身邊的同誌遞個眼色,便把毛澤東扶上了擔架。兩個人抬起擔架就走,工作人員七手八腳接過擔架,一陣小跑奔向房後的防空洞。瞬間幾聲巨響,小院內外升起了團團濃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