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敵機扔下五枚炸彈,小院裏正中一枚。毛澤東的住室門窗玻璃全部震碎,彈片四濺,室內器具震壞。中共中央首腦機關和毛澤東在太行山秘密轉移的情報,是怎樣被蔣記特務獲悉的?後來在大同、保定解放時,從敵人檔案中把這個問題查清了。原來是蔣記特務組織收買了軍區後勤部管理處設在阜平王懷鎮的煙廠經理孟憲德,孟又發展了司令部小夥房司務長劉從文,指示劉收集情報,還給劉毒藥讓他找機會下毒謀害軍區和中央領導,劉曾想幾次下手而沒敢動手。由於毛澤東到此地後由專人做飯,進口的食物先由衛士嚐試,劉也無法下手,隻好將毛澤東住處情報送出,才有了這次蔣機轟炸事件。案情大白後,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張致祥主持召開公審大會,處決了孟憲德、劉從文和另一名特務劉金昌。
蔣機轟炸事件的發生,聶榮臻不免後怕起來,為了對毛澤東的安全負責,他建議毛澤東立即轉移,他想起軍區曾經駐過的一個小村莊叫花山村,離城南莊不遠,且很隱蔽。建議被接受了,5月16日,毛澤東轉移到花山村。在這裏住了9天,5月25日,毛澤東從花山村出發,向東折返城南莊然後南進,於5月26日淩晨到達了西柏坡。這樣,中央前委和中央工委、後委的會合終於實現了。西柏坡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小山村,它背依樹木蔥茂的柏坡嶺,滹沱河擦村而過,全村百十來戶農家。自從抗日戰爭起,這裏就是晉察冀的老根據地之一。中共中央自延安撤退後,以劉少奇為書記、朱德為副書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就來到西柏坡。為保密起見,對外稱作“勞動大學”,朱德是“校董”,劉少奇是“校長”。中央機關的用房,大多是民房,少數是自己動手修建的土屋。毛澤東來到後,就住在中央機關大院的東部,是三間緊緊相連接的農舍,屋外還有個磨盤和一個豬圈;一間18平方米的民房裏,靠窗的一側放著一張舊的寫字台和一把舊的轉椅,旁邊是一個舊沙發,房間中央是一個瓦火盆,這就是毛澤東的工作室。在中央軍委向西柏坡轉移的同時,中共中央的各個部門,包括原來隨後委行動的機關,也先後來到西柏坡及其周圍集中。中央宣傳部、政策研究室、軍委作戰局、機要室和中央辦公處所屬的警衛、行政、管理、招待、收發等等單位和警衛部隊,都設在西柏坡。附近的東柏坡駐的是汽車隊、衛生所、警衛連等;由此往東是中央辦公廳、統戰部、外事部、衛生部、幹部文化學校。中央組織部、社會部分別駐在南莊和黃泥村。此時,西柏坡周圍十裏八鄉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央前委和工委會合,工委和後委就完成其曆史使命而不複存在。中共中央書記處成員,當時人們習慣稱呼五大書記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又聚集在一起,毛澤東工作室的外屋正中,放著一張高腳的八仙桌,四周圍著四條長凳,五大書記就圍坐在這桌旁,做出一個個集體的決策。西柏坡盡管深藏在太行山山麓深處,但從這東行幾十裏,就是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縱貫南北的交通大動脈平漢鐵路就在近旁,沿平漢路北上,半天的路程就到故都北平。顯然,西柏坡是中國共產黨農村包圍城市道路上最後一個農村指揮所了。而此時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已來到了最後奪取全國政權的大門口。因此,西柏坡成為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取得大決戰勝利的裏程碑。
十四、三路大軍逐鹿中原
1947年秋季以來,向外線出擊的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經過半年配合作戰,共殲滅蔣軍75萬餘人,迫使蔣介石由全麵防禦改為分區重點防禦,企圖保住其在西北、東北、華東、華北和中原所攻占的地方;蔣介石更視中原為他的心腹,特別集中主要軍事力量加強防禦。中共中央軍委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認為中原戰場蔣軍雖處於防禦態勢,但兵力較集中,有34個整編師79個旅546000餘人,有一定的進攻能力;解放軍三路大軍雖站穩了腳跟,完成了戰略展開,但處境仍較困難,因此指示劉鄧:要改變這種形勢,繼續發展戰略進攻的勝利,應集中兵力打較大規模的殲滅戰,大量殲滅蔣軍有生力量。朱德還特意請陳毅轉告劉鄧:“自古誰得中原,誰可得天下。取得東北、華北,再取得中原,就得到了全中國。”1948年2月,三路大軍在破擊隴海、平漢路後,會師河南的遂平、確山地區,中央軍委即決定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統一指揮陳謝、陳唐兵團,在淮河、漢水、隴海路、津浦路間集中機動,打中等及大的殲滅戰,大量殲滅敵人。於是劉鄧於2月12日致電粟裕並報中央軍委,提出了新的戰略計劃,即向西!向西,向西!劉鄧指出:“根據總的任務,我們三軍應確定向西。”劉鄧縱觀中原戰局,決心采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戰法,把攻擊目標首先選擇在洛陽。